主页 > 道指期货 > 中粮大豆期货事件 中粮大豆期货事件始末

中粮大豆期货事件 中粮大豆期货事件始末

期货大神 道指期货 2023年09月01日

中国是怎样丧失大豆定价权的

"中国价格"意在争夺国际市场"定价权"

中国近年来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加工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国内产业部门对各种工业原材料需求的强劲增长。这被世界各地的贸易商们冠以"中国因素"的名义:

▲中国是世界最闭游大的大豆进口国,仅在2003/04作物年度的进口量就达1650万吨,每年压榨用大豆需求量高达2200万吨左右,几乎全部进口大豆都用于榨油,国内2/3的压榨公司以外国供应作为原料来源。

▲中国的铜的消费量占世界的20%,居于世界第二,国内的铜的生产量只能满足35%的国内需求,而65%的铜需要进口,每月铜的消耗量在25万吨左右。

▲中国是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增长占世界总量的41%,而石油进口增长超过1/3,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原油进口将达1.1亿吨,进口依存度在40%左右。

原材料进口对中国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一般商品贸易不同,国际贸易中,作为加工制造业原材料的大豆、金属铜、石油产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是按照基差定价--以该商品"基准期货合约价格+各类升贴水"这样的惯例来计算。在发达国家,期货市场由商品现货市场演变而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期市与现货贸易紧密结合起来。在美国,现货贸易就是基差交易。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在现实中,世界上主要的期货交易所因现货贸易而紧密联动,由于上述商品定价模式的存在,中国的期货市场负有参与原材料商品定价权国际竞争的重任。争夺"定价权"--这正是"中国价格"之意义所在。

"中国价格"能否真正体现中国的"定价权"?

在沉寂多年之后,今年中国的期货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棉花、玉米、燃料油3个新品种的上市,期货市场接连不断演绎出一波波火爆行情,成交量比前几年有了大幅增长。"定价权"成为热门话题,不少媒体乐观地宣称:"中国价格"的时代已经到来。

然而,也就是在今年,国内的现货企业并没有获得多少好处,反而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顶过程中一再被迫高位接下单子,蒙受的巨大损失令人记忆犹新:

▲从2002年开始,CBOT大豆价格就不断上涨,03年底至今年初,国内企业同国外大豆出口商在高价位签订大量采购合同。今年4月5日,CBOT的7月份大豆合约最高达到了每蒲式耳(1吨等于36.7蒲式耳)1064美分,创15年半新高,而5月份价格开始下跌。在十多天内,进口大豆价格狂跌1000多元,当时状况被人们称为"大豆地震"。加上宏观调控造成的信贷紧缩,许多压榨企业不得不"洗船"(违约退货)。相当多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几乎全行业亏损。

▲从今年5月起,国际国内铜市掀起了一轮大涨势头,尤其是9月以来,铜价经历了处于3000美元历史高位的大起伏,与此相应的则是国内30000元以上的现货价格。这令不少铜材加工商望而却步,以停产来减少损失。同时,过低的国内外比价使得跨市场套利盘规模空前,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不但使国内的投机者损失惨重,也造成库存和进口的异常紧张局面。

▲2003年以来,世界原油价格经历了一个大幅上涨的过程,至2004年10月中旬,美国原油期货价格飙升超过每桶55美元,之后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在40美元上方。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1月到9月,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中国已为此多支付13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认为,油价如果从2004年第二季度保持40美元一直到2005年底,将使中国2005年GDP下降0.8%。上期所研发中心杨继认为,近期油价波动中人为因素起了决定作用。国际石油巨商和投机基金利用石油定价权,联袂炒作油价。

实际上,中国在这些商品的定价上一直是没有话语权的!轿空销

(1)首先,市场基础上看:尽管上述事例具体的情况各不相同,迫使中国买家"高位下买单"的原因也大相径庭,但在本质上有着共同点:尽管一些商品在国内的期货交易所有对应的合约,但我们从国外市场进口的这些商品,国内市场并没有参与到其整个价格形成过程中去。亏卜价格形成机制才是定价权的核心,国内外期市因制度和法规处于人为的分割状态,国内的投资者无法从正常渠道直接参与对方市场的价格形成过程,几乎是游离于其外的。目前为止,经证监会批准,可以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国内公司,一共26家,大都是一些"国"字号集团公司或行业大佬。一般企业则很难通过正常途径参与境外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业务。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认为:要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市场,才能形成国际定价权。之所以没有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市场,首先我们的政策条件不具备。

另一方面,尽管与前些年相比有了不少的发展,但中国的期货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发育很不充分。与国外上百年历史的期货交易所相比,国内交易所推出的合约品种无论数量、规模、还是覆盖范围都难以望其项背。大商所研究部总监王伟筠介绍:"中国黄大豆期货的交易量只占CBOT的1/4,还是一个规模有待拓展的市场,黄大豆的定价权大部分还掌握在美国的交易所手里。"

品种方面,专业人员介绍,目前全球商品期货交易所有100多家,共有93类品种。而国内加上新上市的3个品种,一共才9个,与中国的产业地位及不相称。对于众多现货企业,国内市场缺乏合适的品种。比如对于压榨商来说,豆粕和豆油的价格关联更为紧密,而国内期市还没有后者;在2号大豆合约推出之前;大商所1号大豆合约仅限于非转基因大豆品种,这也与广大油厂的实际不符。相关品种的缺失,无法形成完善的价格体系,这也是业内人士不断呼吁中国应该尽快推出更多的商品期货合约品种的现实原因。

此外,国内期货市场还没有期权这样的衍生品上市,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实际上,国内三家期货交易所均表示,早在数年前就分别开始了铜、大豆、小麦等期货期权的研究、开发和准备工作,迟迟得不到推出,原因恐怕在于市场容量还不够大,还有便是监管部门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

(2)从风险管理上看:国内外期货交易制度诸多不同之处,国外市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方面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10月13日国际铜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跌,LME铜价当日跌幅超过10%,而国内沪铜最大单日跌幅4%,3日累计跌幅8%,有媒体就据此下结论认为,这说明沪铜相对比伦铜抗跌,"上海价格"在这里充分发挥了作用。而事实上,这样的差别缘于国外无停板制度而国内有,使得大跌后内外盘的比价关系需要几个交易日来恢复,倒是如铜行业分析师毕胜所言,恰恰说明了"上海价格"很大程度上还是"伦敦价格"的"影子价格"。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在几次三番的发出风险警示和提高交易保证金比例后,上月底上期所又向会员单位征询意见,打算扩大铜铝期货合约出现单边市时的涨跌停板幅度。

除了交易所对交易中的风险控制外,前不久曝光的中航油石油期权投机巨亏事件,更是对国内企业敲响了一次大大的警钟。亏损的原因:逆势而为、重仓投机,这样做的风险有多大,任何刚入期市的初学者也不会不清楚。那为什么直到把老本都亏光,以至于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亏损才被发现?有点讽刺意味的是,在中航油事件曝出后两天,欧洲期货交易所亚太地区负责人毋剑虹还对中国期货市场建言:"尽早推出期权交易,更好规避市场风险。"北京德润林期货专家李磊认为,中航油的风波说明了监管体系的失效,"我们的期货监管体系到底能有多大实效,才真正应该好好反思。"

事实证明,就算有了相应的渠道让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缺少了风险管理,也必然会遭到国际机构狙击,落个惨淡收场。放纵的投机,在国际大市场游戏规则中,不但不能争得讨价还价的权利,反而会将本应有的话语权葬送。

(3)参与者上看:国内与国外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西南期货分析师汪飞介绍,国内期货市场在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培育和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大型机构投资者(如基金、投资银行等)尚没有得到进入期货市场的制度上许可,导致了国内期货市场投资结构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局面。据统计,在国内期货市场上,资金量在100万以下的投资者比重为84.77%,而超过300万元的投资者仅占4.75%。而在多数成熟的期货市场上,除了一些具有现货背景的企业以外,大部分是以投资基金的形式介入的,期货投资基金的市场参与份额占到整个市场交易额的60%以上。

在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中有60%是从事生产、流通、贸易、加工的现货商,农产品现货市场中各个环节的定价也都离不开期货市场,可以说,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真正融为一体,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利用。而在国内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上,期货市场的渗透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这使得国内市场的期现货价格常常大幅背离,期货价格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适应游戏规则,参与全球定价权竞争,还缺很多

将于本月22日上市的大商所2号黄大豆合约是中国朝着国际定价体系迈进的一个长足进步。但是归根结底,合约品种交割范围的扩大仅仅是"定价权"整个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中粮期货专家韩奇志谈到这个问题时就表示:要让"中国价格"真正发挥作用,缺的东西还很多,如市场开放程度、生产商的经济意识、市场参与者的结构、规则的问题、防范风险的机制……,很多。

相关:

现货市场中的基差定价:

现货市场中的基差定价是指经现货买卖双方同意,以一方当事人选定的某月份期货价格作为计价基础,以高于或低于该期货价格若干金额来买卖现货,买卖双方不理会现货价格的涨跌变化,而直接以双方商定的基差来进行交易。

目前,美国贸易商向国外油厂出口大豆时,大多采用基差定价方式,即大豆进口价格=CNF升贴水价格+交货期内某一天的CBOT大豆期货价格。CNF(运费在内价)升贴水由美国贸易商报出,是国外到货港价格与CBOT期货价格之间的基差,该基差取决于美国现货收购市场的紧张程度、海运费、贸易商的经营利润等因素。

国内大豆进口成本=(CBOT大豆价格+综合基差)*汇率*(1+增值税税率)*(1+关税税率)+杂费

国内精铜进口成本=(LME三月期价格+/-现货升贴水+到岸升贴水)*汇率*(1+增值税税率)*(1+关税税率)+杂费

CBOT、LME、NYMEX简介:

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Chicago Board of Trade)是当前世界上交易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交易所。19世纪初期,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谷物集散地,随着谷物交易的不断集中和远期交易方式的发展,1848年,由82位谷物交易商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该交易所成立后,对交易规则不断加以完善,于1865年用标准的期货合约取代了远期合同,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除厂提供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产品期货交易外,还为中、长期美国政府债券、股票指数、市政债券指数、黄金和白银等商品提供期货交易市场,并提供农产品、金融及金属的期权交易。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大豆、小麦等品种的期货价格,不仅成为美国农业生产、加上的重要参考价格,而且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权威价格。

LME: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London Metal Exchange)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价格和库存对世界范围的有色金属生产和销售有着重要的影响。在19世纪中期,英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锡和铜的生产国/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需求不断增长,英国又迫切地需要从国外的矿山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在当时的条件下,由于穿越大洋运送矿砂的货轮抵达时间没有规律,所以金属的价格起伏波动很大,金属商人和消费者要面对巨大的风险,1877年、一些金属交易商人成立了伦敦金属交易所并建立了规范化的交易方式。从本世纪初起,伦敦金属交易所开始公开发布其成交价格并被广泛作为世界金属贸易的某准价格。目前世界上全部铜生产量的70%是按照LME公布的正式牌价为基准进行贸易的。其年交易量达两万多亿美元,年资金周转多于两百万兆美元。

NYMEX: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New York Mercandile Exchange)是世界上最大的实物商品期货交易所,提供能源与金属期货期权合约的交易,并为场外能源产品交易提供清算服务。通过公开人工竟价交易与电子撮合交易系统的结合,在全天24小时内交易原油、石油产品、天然气、煤、电力、金、银、铜、铝、铂系金属等一系列合约。NYMEX上市交易的WTI(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合约价格是全球石油的基准价格。

米的期货交易具体是怎么一会事

目前国内还暂时没有推出米的期货合约!~

但是郑州商品交易所可能会推出早籼稻期货

郑商所正积极筹备上市早籼稻期货

对于国内的大米加工企业来说,最近的心情非常复杂。由于国际大米液族升价格持续上涨,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国越南、印度、柬埔寨和埃及先后出台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旨在首先保证本国需求,这些举措的推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大米涨价的预期。我国大米市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对外依存度较低,目前,国内稻谷库存充足,供应有序,米价较为平稳。但尽管如此,随着近年来大米生产的刚性成本不断增加,国内大米价格的波动与几年前相比已大大增强。市场人士呼吁,为了让大米的上下游企业做到心中有底,我国应适时推出大米期货或稻谷期货,以发现市场价格,并供各级粮商从事套期保值。

推出稻、米期货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在我国,小麦、稻谷、玉米曾并称为居民的三大主粮。但近年来,居民的饮食习惯逐渐出现改变,玉米淡出主粮范畴,“北麦南稻”成为最主要的两大粮食品种,武汉、江西、湖南、湖北是我国稻谷的主产区。

“我认为,推出稻、米期货是非常有必要的。”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粮食价格的起落对整个物价水平都会起到重大影响。“粮价未来是涨还是跌,仅凭供需数据是看不真切的;如果有一个能预期未来价格的工具,那么效果会好一些。”

我国稻谷的年产量达1.8亿吨,是全球最大的稻谷生产和消费国。不过,我国稻谷国际贸易量很小,近十年以来的年进出口量均只有100多万吨,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目前,我国稻谷的库存消费比28%,大幅高出20%的国际安全线,而越南、印度、柬埔寨等主要大米出口国则远远低于这个标准,这也是近期国际大米暴涨,我国得以独善其身的重要原因。

但是,国际大米涨价的趋势是否会最终传导到我国?业内人士普遍表示,目前还不得而知。由于运输、化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大米生产企业的刚性成本近年来持续提高,所以并不排除未来大米价格上涨的可能性;此外,以大豆为首的其他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这对大米也产生一定的刺激,农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对米价形成利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存在大米期货,我们就可以对未来价格形成预期,给方方面面都提个醒。”马文峰表示,期货工具的存在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民营加工企业盼望保值工具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为稳定国内市场,两大国有粮食巨头闹老——中储粮和中粮,控制住了原粮的收购价格和商品粮的销售价格,民营企业则在加工和流通领域“奋力厮杀”。这是国内粮食系统在打破统购统销局面后的情形,民营企业构成了大米加工和流通领域的中坚力量,但事实上,他们也是最需要保值的群体。

若以较长的时间周期来看,我国稻谷价格的波动并不小。数据显示,1996年我国稻谷的市场价格在1700元/吨,此后几年逐渐下滑,到了2000年跌入谷底,市场价格仅有800元/吨;2003年,我国稻谷出现大幅减产,为激励农民生产,自2004年起我国再次启动保护价机制,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定为1400元/吨。今年一季度,有关部门两度上调稻谷最低保护价至1540元/吨。

股东背景为上海粮油集团的上海良茂期货公司总经理张培源对记者表示,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令粮食现货穗基企业产生了巨大的保值需求。“稻谷收购、大米加工、购销、粮油集团、个体粮商、民营企业,乃至粮食经纪人,这部分群体做生意都需要保值。”在张培源看来,农业始终是靠天吃饭的行业,突如其来的灾害性气候往往防不胜防,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令企业的利润难以得到稳定的保障,没有保值的工具,经营风险自然难以化解。张培源表示,在国内上市大米期货的呼声一直没有停过,不过大米的可存储时间不长,容易陈化,因此在交割上存在很多问题,这或许是大米期货没有获批上市的原因。

郑商所紧锣密鼓准备早籼稻期货

事实上,大米期货在我国已有先例。历史上,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成都联合期货交易所(现均已关闭)等三家期货交易所都曾上市过籼米期货合约。早在1993年6月30日,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就上市了籼米期货合约,并在1996年3月18日对合约进行过修订。除籼米外,梗米也曾是在国内上市的大米期货合约。不过,由于发生风险事件,大米期货被勒令终止交易。

今年初,郑州商品交易所“2007年度会员表彰暨郑商所发展座谈会”上传出信息,在今年拟推出的期货新品种中,稻谷期货赫然在列。记者昨日从郑商所有关人士处了解到,郑商所为上市籼稻期货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目前正在完善交易制度和继续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场有关方面的意见。

稻谷按照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稻谷、粳稻谷及粳糯谷。粳稻谷米粒强度大,耐压性好,碾米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籼稻谷米粒强度低,耐压性差,碾米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粳稻谷和籼稻谷可按其需日照长短及生育期的不同,分为早、中、晚3类,一般早稻品质较差,米质疏松,耐压性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低;晚稻则品质坚实,耐压性强,加工时碎米少,出米率高。

在所有的稻谷中,早籼稻是最耐储藏的,一般可储藏2至3年,不宜陈化。早籼稻不仅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米粉、啤酒的原料,因此具备一定的工业属性,在目前的市场上,早籼稻的需求量是比较活跃的。

据了解,为平稳推出籼稻期货,郑商所先后走访了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籼稻主产区,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出了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期货合约。为了有利于期货市场平稳运行,作为探索,计划先推出早籼稻期货,这些工作都受到了当地现货企业的积极响应。此前,另一“主粮”品种——小麦,在郑商所已成功上市了多年,交易量稳定,参与套期保值的企业众多。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小麦加工企业与稻谷加工企业的关系密切,有助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参与套期保值的经验。(钱晓涵)转来的特此嘱名

费忠海:企业如何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

作为期货界营销教材和作为一个大宗粮油企业风险管理的工作岗位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宗商品期货功能是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从实际经营角度如果这么理解,可能更清晰。一个企业采购销售应该有实体市场、一个虚拟市场。商品期货市场是一个虚拟渠道,如果从这个角度讲述套期保值就很简单了,也就是期货市场是采购销售另外一个渠道。它的作用和现货市场有很大差异。如果现货经营者增加了期货采购渠道,经营便捷效率大大提高。

套期保值基本特征谈了两个教科书的定义,一个是同时经营,数量相等,买进卖出同等数量期货。我认为这种解释是刻舟求剑。首先套期保值绝对不是同等数量,如果同等数量套期保值的话,你可能同样会面临破产的境地。第二,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时间效率不一样。期货市场机会是稍纵即逝,如果等现货市场处理完再平期货市场,可能大大亏损。这个问题出在什么环节?就是出在审计部门对我们现货进行审计的时候会翻你的财务帐本,期货头寸在什么地方?你为什么不做1:1套保?这是一个很荒唐的问题,我们企手核业就这个问题产生过无数争执。包括上周我们开集团会议,也出现类似争执。这就是所谓专家学者刻舟求剑解释。这种解释对我们企业造成巨大障碍。什么叫套期保值?套期保值不是一一对应,如果一一对应,那就是死人套保,是木乃伊套保。这是我对套期保值定义的理解。

第二,为什么我们讲套期保值非常必要。实际经营当中,企业把套期保值经营的手段工具上升到企业商业模式。大家知道商业模式概念,商业模式是企业达到回报的路径,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如果从这个角度谈,我们也就明白了套期保值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上升到什么样的概念。如果你套期保值的话,你的商业模式是残缺不全。你做B2B商业模式的时候,大宗商品贸易和简单加工,套期保值就是整个企业商业模式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我们讲套期保值构成现代企业商业模式一个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套期保值是信贷企业,尤其是B2B企业实施竞争策略的核心。B2B这种商业模式是低买、高卖,包括大豆加工。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加工实际上的核心就是低买高卖。一个大型企业构成它的竞争优势的话,必须实施系统性低成本。跨国粮油公司为什么能够基业长青,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船队,有大量的加工厂和营销网络,他们控制了粮源,他们甚至在贸易环节有定价权,他们套期保值的专业水准,他们对大宗粮油价格趋势把握能力都是超强的。正因为有一系列优势,才构成在每一个价值链和产业链环节都具有低成本优势。无论从农产品种植、收储、运输到汇率、下游产品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和价格波动紧密联系,包括汇率变动。也就是说每一个环节如果不能利用期货风险管理工具,你的头寸都处于敞口状态,你都面临巨大风险。在最重要的低成本价值重要环节,都需要用期货套期保值控制风险。

第三,套期保值能力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比如说中粮把大宗粮油核心竞争能力概括为三个要素:第一,资源掌控。第二,精细化管理。我们基于研发基础的套期保值能力。我个人认为系统管理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利润空间最核心环节就是套期保值,我们如何利用研发在期货市场采购到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期货市场上销售到更高的价格,对我们成本进行很好的回报和保护。所以说我们认为套期保值能力是很衡量核心竞争能力重要的指标。你有没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研发团队,有档如没有一个非常优异的套期保值操作团队,有没有一个严密的风险管控体系,这是现代大型粮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最重要的方面。把套期保值已经上升到企业商业模式、核心竞争能力的角度去看了。套期保值的类型我们就不讲了。

我们这里面大家比较关心的是套期保值成败的关键要素。首先要谈套期保值当中我们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很多营销人员对套期保值理解的偏差害死了很多企业、客户。像我们企业内部也同样存在问题。比行薯启如偏离主营品种的交易,现在有一些大企业还犯同样一个问题。说明这个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你做粮油的到期货市场千万不要碰金属。你的粮库需要铜秆、也不需要铝锭,这个风险对你太大了,无知者谓之风险。做完一段时间铜以后,他已经生活不能自理,破产了。很多企业做粮油的,他去做棉花。你做玉米的,要去做棉花,在我们企业,你赚再多钱,他都不计入你的经营效益。中航油事件,除了他对趋势判断错误之外,除了他进行场外交易,他对赌的对手刻意欺诈之外,这里面还有一个最大问题,他抛了大量的头寸。过量交易是一个毁灭性的东西。保持什么样比例的套期保值,这是套期保值当中最核心的一个环节。第三,期现货脱节的问题。做套期保值跟做现货的不搭干,各做各的,对企业管理风险来讲是没有任何价值。我们可不可以在套期保值之外做适当投机?是可以的。对这种交易我们也有成型管理方法。第四,没有很好的研发支持和套期保值经验,套期保值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套保失败。熊市来了,他是裸体,牛市来了,三九天,他穿着裙子。不仅没有套期保值,把自己套进去了。08年7月18号整个商品市场崩盘的时候,很多现货企业脑子很热,吃了大量,他没有及时进行套期保值,铜从1.6万跌到5800元。很多企业总结了教训,这一把一定要套保,我买多少豆油,我在期货上抛多少空单。价格迅速上涨,我们第一轮反弹,从5000元涨到8000元,上涨中一点利润没有赚到,不仅没有达到套期保值目的,反而形成亏损,这就是套期保值策略存在重大问题。我们认为套期保值需要几个要素,期现价差的合理评估。比如熊市中,每吨利润30元,但是牛市来了,如果还按照这个利润评估,那你就惨透了。牛市来的时候,在某一个品种价值链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很好的利润,熊市和牛市利润价差就是500元,牛市当中我们整体利润可能在1000元,每个环节利润率可以大大提升,比如现在做玉米一吨挣100、150元,如果30元套进去,你的问题就很大。不同情况下,我们要对期现价差进行很好的评估,这是很重要的。第二,牛熊转折的准确预测。任何一次大的熊市或者崩盘都是这个行业进行洗牌,都是打垮竞争对手进行行业并购的一个重要时机和机遇。我们也看到很多公司因为没有套期保值的手段,在熊市来临的时候,遭到毁灭性摧残,整个企业破产了。第三,波动节奏、季节性规律的精确把握。不论牛市、熊市都不可能一直涨,也不可能一直跌。我们看到棉花在14个交易日跌了1万元。糖从7500万跌到6300元。如果不能对季节性规律进行把握的话,套期保值中同样会受到毁灭性重创。每一个品种都有生产消费的季节性特点,对我们一个主要研究人员或者从事套期保值主要操作人员,这种把握是必须的。

第四,我从事风险管理两年来,一个重要运营模式的推广和尝试,也是工作经验的总结。这个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把我们一些框架和体系跟大家汇报一下。企业风险有几类: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我现在是中粮风险运营部总经理,我们这个部门所管辖的风险是两个,第一,运营风险。第二,客户信用风险。什么叫运营风险,就是企业敞口净头寸的价格风险。套期保值是你企业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什么叫敞口头寸,敞口头寸等于现货采购的数量加上期货市场多单减现货销售合同再减期货市场空单。敞口头寸面临的价格风险就是运营风险。这已经把期货市场作为采购销售的渠道,我们已经把它准确定义到我们管理模式上。第二,运营风控管理内涵,这里分三个环节,第一,内部信息流管理。我们作为一个粮油企业,你能不能精准统计每天收购的数量、质量,你的货物分布的地点,准确统计每天销售的数量、价格、回款的状态。我们首先所有风险管理经营前提是对运营数据精确统计。如果没有准确统计,运营风控是一纸空文。一个企业风险管理如果没有一个非常高效的ERP管理平台,及时获取采购销售,包括期货市场头寸数据,你的敞口是无法计算。第二,每天对我们所从事的这个品种所有商品信息的数据统计,比如这个品种净值收益比,我们每天通过大量数据收集,判断它的趋势。第三,风险评估和管理。比如现在50万吨玉米,在牛市当中风险在什么环节,牛市的时候风险在什么环节,这就构成风险管控的一个完整闭环。第三个团队就是我们各个公司套期保值人员,对我们期货市场进行不断买卖来调整库存。这就要风险管控完整体系。

我们有具体管理流程和制度。1、严格的授权管理。我们有年进口量100万植物油的大型贸易公司,我们对不同团队都进行了套期保值授权。授权主要内容,一个是品种,小麦只能做小麦,小麦之外的品种基本不予授权。小麦部可不可以做别的?和小麦相关的可能给予相应授权,当价差达到一定关系后,它有替代关系,尤其是玉米。小麦我给你授权10万手,但是玉米可能只授权1万手。其他和你没有一点关系,一点都不给你,如果你做了,马上第一时间警告,强行平仓。我们经常看ABCD四家公司,比如做500吨贸易,厂里静态库存可能在200-300,就是50%库存。50%库存只允许10%赌市场敞口,按比例授权。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很简单,这么大规模的企业追求的是可持续稳定的收益,不是暴利。追求暴利后面都是暴亏。无一幸免,而且这些企业经历过无数次商品崩盘。第二,套期保值比例的问题。如果在套期保值比例失当的话,会遭到毁灭性重创。包括大型跨国公司在小麦上涨300美分,大豆涨到1650美分,玉米涨到800美分,很多公司由于套期保值过量,现金流中断,最后造成全部砍仓。如果没有大企业庞大现金流支撑的话,可能早就完了。所以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比例是体现套期保值水平最核心环节。我们在牛市当中用多大套保比例,熊市中用多大套保比例,根据我个人经验,套期保值比例应该在30%-90%之间。国资委要求大连商品套期保值不能超过90%。这个比例就体现了你的水平。比例各个公司不一样,各个公司管理水平不一样。止损额度授权原则。如果达到预算经营利润的30%-50%之间,我们运营风控部对业务单元提出预警。这个东西我们怎么测算。比如你有50万吨玉米,这个玉米放在长春10万吨,大连20万吨,珠江三角洲20万吨,我每天都可以拿当地的成交价来对你的库存进行动态结算。每天掌握你的盈亏。加上期货每天市场盈亏,我可以算出你每天盈亏。大宗跨国粮油企业精细化管理到了什么程度,他每天现货和期货在某个时点做到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能平衡。大家知道财务数据往往滞后运营数据。大宗跨国粮油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天财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平衡。通过对敞口头寸授权,我们专门成立一个部门甚至专人每天监控。第三,对重大头寸专项风险跟踪和评估。比如说在6月,有一家公司套期保值比例达到80%,我说你的比例肯定不对。他对后面非常看好。我说你现在比例肯定不对,我说这个时点比例不能超过50%,但是他有自主经营权,我无法直接干预,我为他的头寸进行写专项评估报告,他这个套期保值头寸量太大,大家都知道大豆涨的很厉害,从900上涨到1380美元。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专项评估报告,联席会议制度方式去跟踪、评估、修正我们下属各个分公司敞口风险状态。第四,制度化交易管理。我在集团层面和他进行反向对冲,他空了很大空单,他空的我买进去。这种对冲方式,他去承担他的风险,我们去承担我们的风险,但是在集团层面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一家公司,把整个企业资产很大损失。这是目前采取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手段。

标签: 期货   价格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