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深度参与期货交易 企业深度参与期货交易的原因
求助金融学人士:期货交易对现货生产销售的影响
首先期货它是一个标准化的合约,相当于一个远期的标准化合约,买卖双方相当于签订了供销合同,每当合约到期是要进行交割的,所以价格是以现货为基础,有个价格回归的过程。
现在很多企业做套保,不管是上游生产,中间加工,还是下游销售,都可以通过期货这个市场进行价格利润的锁定,从而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当然这个过程无法消灭风险,只是将风险转移给了投机者。
期货市场作为反映商品未来价格的市场,对产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结合中国的经验,期货市场对大豆产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大豆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成为影响中国大豆种植的“风向标”。
大豆期货市场的出现,对大豆主产区的有关方面带来了重要影响。过去农民依靠感觉、经验、随大流的种地卖粮习惯和经铅渗营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也由单纯重生产向生产和市场并重的方向转变;在市场价格的引导下,农民和企业联系更为紧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正在提高。
根据我们2008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东北大豆主产区农民关注期货市场的程度己经达到58.24%。9%的农民根据期货市场价格来选择种植的品种,40%的农民在售粮期间对期货市场价格进行不同程度的参考,同时,伴随对期货市场的逐步利用,39%的农民在卖粮时间和节奏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另外,关注期货市场的绝大多数的农民都认为利用期货市场能给自己带来许多好处,14.92%的农民表示增加了收入。
(二)大豆期货市场为大豆生产、加工、贸易相关企业提供了利用市场发展的机会。
对生产者来说,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先卖后种”;对贸易和加工企业来说,期货市场为他们提供了签订远期合同的机会,消除了生产、贸易的不确定性。这一变化,使前者可以完全将重点转移到增加生产的有效性上,使后者通过转移风险和提高资金运转能力,实现市场规模的扩大,效率不断提高。
(三)期货市场为大豆企业规避风险提闭老供了平台与工具。
大商所的大豆、豆粕和豆油期货合约,构成了完整的大豆产业链合约组合,而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为大豆加工、贸易等现货企业套期保值、规避风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为企业调整经营策略和方向的指示器。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中国大豆产业链各类企业对期货价格参考程度普遍较高,平均达到85.94%,其中贸易商对期货价格的参考程度最高,达到93.85%。
同时,中国大豆产业各主体参与大豆期货市场程度在不断提高,参与期货市场企业家数不断增多,2008年仅大豆1号合约即达到2658户,其中一半以上为流通企业,它们参与大豆期货交易占所有企业交易总量的比例达到62.41%。
由于期货工具的运用,中国大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逐步提高。去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多数企业运用期货工具有效地规避了风险。当时市场人士统计,由于国内主要油脂油料企业基本上都在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大多数的企业躲过了这场冲击。仅2008年10月份,参与期货避险的前20名大豆经营企业,其大豆期货上的盈利额达到了10.41亿元,弥补了其现货经营的损失。
(四)期货市场为大豆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节约了交易成本。
大豆期货市场的建立,为金融机构支持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金融机构对农场签订的远期大豆供货合同所提供的货款支持、仓单质押业务等大大提高了大豆相关产业的资金运转能力;部分油脂、油料、饲料企业运用期货市场的实物交割渠道,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过去,山东以南榨油企业多以进口大豆进行生产加工。这些年来,期货市场的发展使这一状况逐步发生了改变。据统计,大豆期货市场建立以来,共完成大豆实物交割800多万吨,直接推动了大豆现货市场流通。2006年,在大连期货市场的引导和带动下,通过大连南下的东北大豆在100万吨以上(含非现货交割部分),有力地促进了北豆南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黑龙江大豆积压问题。
(五)期货市场公开、透明的信息,促进了大豆现货市场的统一。
由于期货价格信息公开透明,具有集中性和权威性,对现货市场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根据测算,在没有期货市场的情况下,国际大豆市场和销槐态脊区大豆市场价格涨跌信息传导到基层商贩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从商贩到农民手中还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有了大豆期货市场后,商贩和农民通过期货市场,当天就能得到国际、销区市场大豆价格,一般大豆种植户在随后一两天时间内可以了解到市场价格的变化。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大豆产区和销区的价差日渐缩小。
目前,大商所大豆期货与国际主要期货交易所及国际现货市场的大豆价格之间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在国内外期货市场的相互影响中,“中国因素”通过期货市场间的影响融入国际大豆贸易价格。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需求国,其供需情况的变化以及相应的采购行为对世界大豆产业有着重大影响。
据统计,2008年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与CME大豆期货价格以及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现货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2、0.9568、0.9579、0.9039。研究还显示,大商所大豆期货合约在利润率和风险波动率等方面的指标上对CME大豆期货合约也存在明显的传导效应。
目前,依托中国大豆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大连商品交易所已经成为全球最大非转基因大豆期货市场,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有了自己的价格发现中心。国际市场上,非转基因大豆消费地区高度关注大连大豆交易,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也已经成为全球销区市场的代表性价格之一。我们将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期货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不断开拓创新,为促进中国的大豆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台胞能购买私募或者期货资管产品吗
一、基本情况
(一)关于外国人、港澳台居民投资事宜依据
1、《关于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外国人、港澳台居民开立证券投资基金账户等有关事宜的通知》基金部通[2013]9号——已废止
2、《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
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
(二)基本要求
1、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居民
2、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3、基金销售机构应当以外国或港澳台基金投资人的人民币结算账户作为其申购资金的银行账户。
满足以上三条才可在境内申请开立证券投资基金账户及其交易账户,并进行认购、申购、赎回、转换、定投等基金投资。
二、外国人、港澳台投资基金基本原则及要求
(一)基本原则
外国或港澳台基金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除政治权利和法律法规规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外,原则上和中国公民享有相同权利,承担相同义务。
在国内办理银行、保险、证券和期货等金凳拦融方面业务,可以《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作为身份凭证,享有中国公民同等权利、义务和统计归属。
实名投资制
(二)个人投资所需材料
1、中国公民投资基金基本要求
通过银行投资基金,需要向银行机构出具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由银行机构对投资开户申请人进行身份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对于在中国境内已登记常住户口的中国公民为居民身份证;不满十六周岁的,可以使用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为中国护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如果银行机构通过有效身份证件仍无法准确判断开户申请人身份的,应要求其出具辅助身份证明材料。
2、在大陆生活工作的外国人基本要求
(1)对于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外国人来说:为护照或者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外国边民,按照边贸结算的有关规定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在国内办理银行、保险、证券和期货等金融方面业务,外国人可以《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作为身份凭证,享有中国公民同等权利、义务和统计归属。
(2)同时外国投资人必须有以人民币结算的银行账户
(三)港澳台居民投资基金
1、通过银行投资基金,需要向银行机构出具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由银行机构对投资开户申请人进行身份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港澳居民需要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地区居民为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如图:
2、同时港澳台基金投资人必须有以人民币结算的银行账户
(四)外国人、港澳台投资基金、资管计划的分类
1、按照代销渠道分类
(1)直销:所谓直销就是外国人、港澳台居民需要到基金公司的柜台、网站等网点去办理。
(2)代销:通过直销途径以外的机构去购买基金或者资产管理公司
2、按照投资基金的方式不同分类
可以分为认购、申购、赎回、转换、定投等投资方式
三、投资资管计划深度分析
(一)关于合格投资者
1、《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中规定资产管理人通过设立资产管理计划从事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其所称符合条件的特定客户:是指委托投资单个资产管理计划初始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且能够识别、判断和承担相应投资风险的自然人、法人、依法设立的组织或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特定客户。
只要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居民符合投资单个资产管理计划初始委托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且能过识别、判断和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就可以通过非公开募集的方式认购、参与基金公司开展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2、《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灶粗橘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平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隐团债券、基金你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以合伙企业、契约等非法人形式,通过汇集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应当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并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但是,符合以上(一)、(二)、(四)项规定的投资者投资私募基金的,不再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和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
(二)关于转让、受让资产管理计划份额
鉴于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居民可以参与、认购资产管理计划的份额,那么其退出机制(此处仅分析一对多资产管理计划的退出,因为一对一不存在退出机制,只有委托人提取委托财产机制;若是嵌套性资管计划则需要另行缝隙)就包括资产管理计划的参与退出、违约退出及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转让方式(关于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转让小编已经详细深度的分析过,若想回顾,请在后台直接回复数字“39”就可以看到)。
1、日常的退出机制
在资产管理计划的合同中有明确的约定,一般的条款为:“本资产管理计划每季度开放一次参与、退出,封闭运作期内不接受退出申请及委托退出,具体的开放公告以管理人届时有效的公告为准”;此时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居民作为投资者可以退出资产管理计划;
2、违约退出机制
在资产管理计划中可以约定违约退出,此时投资者可以在缴纳违约退出费用后退出资产管理计划。
3、转让、受让资产管理计划份额
若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居民已经持有了资产管理计划份额,其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及监管规定的其他平台进行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转让,其作为转让方需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规定,其作为受让人同时也需要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规定,同时转让过程中不得存在违反公平交易、利益输送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关于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转让小编已经详细深度的分析过,若想回顾,请在后台直接回复数字“39”就可以看到)。
(三)关于参与结构化资管计划的劣后级解析
关于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居民其参与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时,如果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规定,那么就当然可以认购、参与或者受让的份额为普通级或进取级或劣后级(以下都简称为“劣后级”),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如果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居民参与的分级资产管理计划设置了预警线、平仓线等时,其一般规定当资管计划T日单位参考净值小于等于平仓线,劣后级委托人需要追加资产用于增强份额净值,其对劣后级委托人追加增加资金的时效性要求特别高。
例如一般T日触发平仓线,T+1日上午9:45之前须将追加资金银行划款单据复印件传真给管理人,同时追加资产需于T+1日13:00之前到账,否则管理人有权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约定进行下一步操作。此中情况下可能存在委托人资金在港澳台账户中,未能及时的购汇汇款至人民币结算账户中致使补仓不成功。
在大陆生活工作的外国人投资基金及资产管理计划时还存在反洗钱、税收等问题,小编在这里不展开分析。
四、大资管模式下国内外投资路径简析
(一)国内居民投资境外
QDII: Qualified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
QDIE: QualifiedDomestic Investment Enterprise:合格境内投资企业
QDLP: QualifiedDomestic Limited Partner:合格境内有限合伙
到香港开立账户进行投资
(二)国外居民投资境内
QFII: Qualified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LP: QualifiedForeign Limited Partner:合格境外有限合伙
国都期货:期货公司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逐步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加工中心和制造基地,也成为全球大宗商品重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内期货市场的历史性发展。目前,中国已推出期货交易品种26个,2010年期货市场成交金额突破300亿,2010年中国还跃升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而在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大背景下,期货市场对实体经济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功能”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国内政策面也开始明确“鼓励生产经营者运用期货交易机制规避市场风险”,引导实体经济企业正确认识、合理运用期货市场。倡导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发展作用的发挥对期货市场的中介机构――期货公司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研发服务模式创新能力是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核心,而研发服务团队培养则是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延续性的保障。
一、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适应实体企业客户需求
传统的期货公司研发产品或者服务大多集中在资讯产品、品种行情研判、以及客户交易指导,行业服务一直呈现同质化的特征,同质化也导致期货行业陷入手续费竞争的困境。但对于实体经济产业链客户而言,由于企业面临的风险敞口不一样,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陵乎模式及对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特征,期货公司只有针对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寻求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差异化服务,才能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企业。
1、期货交易贴身式服务向倡导现货经营模式创新延伸
作为期货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稳定的交易跑道是期货公司责无带汪唯旁贷的职责,同时,期货公司还必须能够为产业客户提供包括协助制定企业内控制度、套期保值方案制定、套期保值头寸申请、协助交割等环节的服务,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后者。
对于产业企业而言,期货市场是企业规避风险的风险管理工具,现货经营才是根本。因此,期货公司为企业提供服务,无论是协助制定参与期货交易的制度还是策略的制定都必须与企业的现行管理体系以及现货经营管理保持协调。首先,在协助企业制定参与期货内控制度方,期货公司应对企业管理体系进行充分的了解,保证期货内控制度与企业运营管理的协调性,在企业运营管理框架下制定期货交易内控制度,并引导企业建立参与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长效机制;其次,由于实体企业生产运营中购销模式、定价模式、库存管理水平、现金流情况千差万别,企业面临的风险敞口和风险承受能力也存在差异,期货公司为实蠢培体企业制定套期保值方案时,仅依靠简单的市场分析和套期保值基本原理提供的模板式套保方案基本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必须尽量与企业进行沟通,给企业灌输期现货结合的风险管理理念,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制定真正符合企业个性需求的套保方案;对于企业的投机需求,引导企业做好资金管理及相应的风控措施;此外,期货公司在套保申请及交割的流程性服务方面,不仅要充分解读交易所交割相关规则、熟悉各流程操作细节,还要对交割品种、质量、交割库库容情况、物流条件、物流成本、出入库状况等各种细节都要做到了然于胸,同时结合企业经营的产品情况、物流条件、物流成本等实际状况、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贴身服务;最后,期货公司在为实体经济服务时尝试引导企业利用期货创新企业产品的定价机制,结合期货市场走势改善现货购销以及库存管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对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2、品种研发产品服务进一步细化,风险管理方案更加多元化
近几年,随着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的不断优化,期货公司根据投资交易者、套利交易者以及套期保值交易者的不同需求,研发服务产品也开始呈现产品细分的趋势。针对产业链客户的服务,期货公司不能单方面猜测客户的需求,而应该与产业客户及时沟通需求以及对研发服务产品的反馈信息。
就产业客户的需求层次而言,首先,与产业链相关品种的期货品种研发报告应该只是最基础的日常服务。其二,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各种类型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受宏观经济周期性的影响,尤其是2008年暴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会后,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对宏观经济深度分析报告的需求也增强。其三,尽管单个企业对本行业较为了解,但对于各行业市场之间的联动性以及行业变化的新动态缺乏全局性的认识,因此,为产业客户提供某一具体品种或者产业链的风险管理方案时,期货公司应该将套期保值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延展。例如我们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现货经营的品种结合情况,为客户提供工业品和农产品相组合的套保策略。最后,期货公司还可以为产业客户提供产业链的数据库信息服务,除了常规的产量、进出口数据外,为客户制定行业的深度数据产品,成为企业的数据资源库。
3、依托股东背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实际上,实体经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非只局限于受价格因素影响的市场风险,期货公司可以依托公司及股东背景资源,在服务实体经济企业范围上进一步延伸。
例如,目前,银行信贷资金仍是中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而中小企业即使能够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授信额度也相对有限,融资难导致的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过高一直困扰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期货公司可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标准仓单质押业务,或开展新的金融创新业务,为实体经济企业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2008年下半年,国都期货就开始与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洽谈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合作,尝试为客户提供创新金融服务。同年,我们还依托股东的信托背景,以第三方担保的方式,在2天内完成2亿元信托自有资金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为企业解决了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问题。
「深度」全国碳市场上线一周年,如何走出交易低迷困局
自去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以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距今已满一年。
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的发电企业(下称控排企业)共计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45亿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现货二级市场。
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运行,碳市场打通了各关键环节间的堵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激励约束作用也已初步显现,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履约率为99.5%。
但自市场启动以来,也敏带逐渐暴露出交易低迷、数据造假、扩容延期等诸多问题。已满周岁的全国碳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破局,正面临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的新考验。
全国碳市场的首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动,当年12月31日结束。
在截止期到来前,控排企业需完成2019年和2020年两年的碳排放配额履约。如果控排企业两年的碳排放总量高于其所获得的配额,必须通过在全国碳市场购买配额等方式补足缺口。
碳市场的配额交易分为挂牌协议和大宗协议两种。挂牌协议交易为线上交易,单笔规模通常在10万吨以下;大宗协议的交易规模则高于10万吨,通过场外线下完成。
在首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1.79亿吨,成交额76.61亿元。其中,大宗协议档顷交易量占比为83%,剩余17%的交易量来自于挂牌交易。
在全国碳市场运行期间,如果某一交易日存在大宗协议交易,则该交易日的成交量会被明显拉升。因此,挂牌协议的成交量更能反映碳排放配额的日常交易活跃度,是市场流动性的风向标。
王奇认为,“首个履约周期内,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换手率约为2%,低于国内试点碳市场5%的平均换手率,也远低于欧盟碳市场约500%换手率。”换手率指的是碳市场交易量占配额发放总量的比例。
今年1月1日起,全国碳市场进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市场交易量也随之大幅走低,多个交易日的配额成交量仅为10吨。
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今年已完成128天的交易,碳配额成交总规模约为1521万吨。第二个履约周期日均交易量为11.8万吨,仅相当于首个履约周期的十三分之一。
“如此低的交易活跃度,会严重影响市场化碳价格信号的形成,无法达到碳市场以市场化手段配置排放权资源的设计初衷。”王奇称。
按照碳市场的运行逻辑,交易方根据市场信息以及供求关系,迅速开展密集的竞价交易行为,从而形成碳价。但在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价格发现机制的有效性令人存疑。
全国碳市场流动性偏低,主要是受碳市场政策预期不明晰,导致控排企业观望惜售因素的影响。
当前,全国碳市场进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已逾半年,但2021-2022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可抵消碳排放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签发及抵销政策,以及其他重点控排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时间进度表等均未明确。
王奇认为,控排企业在碳市场交易需要有一定的政策预期,在第二个履约周期尚未发放碳配额,履约周期也有待明确的情况下,控排企业无法把握未来配额盈缺情况。
同时,在配额总量缩减的预期下,控排企业纷纷表现出观望态度,市场呈现出较强的“惜售”气氛。
虽然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配额总体富余,但未来随着碳达峰目标期限迫近,控排企业预期碳配额发放量将逐年收紧,预计碳价有望升高,因此更愿意持有配额以备未来所需。
金融数据商路孚特报告指出,在第二个履约周期,碳市场可能仍会延续两年为一个履约周期的既有规定,即要求控排企业一次性完成2021年和2022年的配额履约。
据路孚特估算,全国碳市场2021年配额总盈余量约为3.6亿吨,约占总分配量的8%。今年碳配额发放强度或将在首个履约周期的基础上下调约8%,以抵行拿陆消首个履约周期富余的配额,避免出现供需失衡。
生态环境部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回应中称,正在研究制定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方案,但并未明确政策发布的时间点等具体细节。
影响控排企业碳配额交易预期的另一项重要政策,是CCER项目的重启。
CCER是指针对国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CER项目备案在2017年暂停,目前只有存量CCER可在市场交易。
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一家控排企业可以用CCER来弥补配额缺口,但最多只能抵消其碳排放总量的5%。据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去年约有3400吨的CCER被用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履约。
今年初,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该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CCER有望今年内重启。该交易所是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营机构。
但截至目前,CCER重启审批时间仍未明确。同样未能明确的,是第二个履约周期CCER抵消清缴的条件。
按照碳市场的整体规划,“十四五”期间,除发电行业外,钢铁、石化等七个重点排放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报道称,电解铝、水泥和钢铁行业将有望在今年纳入碳交易范畴。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曾向界面新闻透露,中国石化联合会正在进行石化行业的碳核算体系有关标准立项的立项工作,预计2300家石化企业将于2022-2023年纳入全国碳市场。
但《财经》在今年5月报道称,由于碳排放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全国碳市场扩容将被推迟一到两年。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也印证了这一消息。他本月出席一场论坛时表示,受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全国碳市场扩容等措施在第二履约周期内实施的可能性较小。
全国碳市场推迟扩容,也与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有关。
在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前的2021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报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报告案。该案为全国首例碳排放报告违法案件。
据《财经》报道,该公司篡改检测日期的主要目的,在于规避发电行业碳排放核算时使用“高限值”,从而省去近千万元的履约成本。
发电企业计算碳排放量的一项重要参数,是煤样中碳元素在所有元素中的质量百分比,该参数被称为燃煤元素碳含量。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规定,对于2019年没有开展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的控排企业,单位热值含碳量将按33.56 tC/TJ(每太焦耳热值含碳33.56吨)计算。该数值也被业内称为“高限值”。
生态环境部设定带有惩罚性质的“高限值”,其目的是鼓励控排企业完成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数据造假。
碳中和综合服务机构中创碳投的研究团队今年曾撰文称,“高限值”政策在2019年底才予以明确,不少发电企业对这一政策缺乏预期,并未做好实测准备。通知下发时,2019年的碳排放管理工作接近尾声,已无从开展当年的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
去年四季度,生态环境部曾派员赴22个省份的47个城市,开展碳排放报告质量专项监督帮扶,已初步查实了一批典型、突出问题。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今年3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从公开曝光的典型案例来看,部分咨询、检测机构利用弄虚作假手段帮助企业篡改碳排放数据,严重干扰了碳市场正常秩序。
刘友宾提及,生态环境部已将碳排放专项监督帮扶发现的问题移交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指导各地依法依规处理处罚,涉嫌犯罪的将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生态环境部对界面新闻回应称,将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准确,包括压实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以及建立碳市场数据质量日常监管机制等。
诱发碳排放数据造假的“高限值”政策,也在近期得以调整。
生态环境部今年6月下发通知,对于2021年和2022年没有开展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的控排企业,单位热值含碳量按30.85 tC/GJ(每太焦耳热值含碳30.85吨)计算,较此前的“高限值”下调了8.1%。
上述通知同时强调,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对查实存在燃煤元素碳含量数据虚报、瞒报的企业,仍将采用“高限值”计算其碳排放。
如何提升流动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国碳市场面临的主要难题。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上个月撰文称,作为全球碳配额现货最大的市场,全国碳市场在流动性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指出,未来稳定市场预期、建立企业碳管理制度、提升市场服务能力,是提升全国碳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方向。
宾晖表示,政策稳定有助于控排企业对未来的减排措施做出合理有序的规划,同时也有利于碳配额价格的稳定。首个履约周期间,多数企业担心配额的有效期、其他行业的进入时间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企业不敢交易。
他认为,从国家层面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降低预期不确定性、稳定市场价格、提升市场流动性的重要路径。
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泮昊的观点与之相似。该公司隶属于国家电投集团,统筹管理集团78家控排企业的3亿吨碳配额资产。
协鑫能科总经理费智则向界面新闻建议,有关部门应首先完善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增加交易品种,如碳期货等,能使碳交易方式更加多样化。
其次,增加各参与主体碳交易、碳金融结构化组合选择;尽快纳入钢铁、水泥等其他重点控排行业,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交易参与主体,逐步对个人和投资机构开放等措施,均能进一步增强碳市场的流动性。
费智认为,加强对三方碳核查机构的规范管理、对控排企业碳排放工作人员的碳市场政策培训,成立行业自律协会组织等,能共同维护碳市场的健康运行。
生态环境部提供给界面新闻的回应中称,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仅纳入发电行业,交易方式仅限于控排企业对配额进行现货交易,不利于活跃市场,部分企业对碳交易机制还不熟悉,参与交易存在观望心态。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在碳市场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步解决,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一位熟悉全国碳市场政策制定的人士提及,考虑到碳市场数据质量等问题还有待解决,期待全国碳市场年内会有特别大的改革举措,目前看来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