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德指期货 > 期货市场发展举措 期货市场发展举措有哪些

期货市场发展举措 期货市场发展举措有哪些

期货大神 德指期货 2023年09月03日

2、证监会将如何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13分)

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支持稳住经济大盘,推出更多有力度、有深度的开放举措,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9月2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22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包括推动境外上市新规立法程序,落实好中美跨启仔粗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推出三项扩大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的新举措等。

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开放举措渐次落地

方星海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多重因素叠加冲击,证监会围绕稳预期、稳资金面、稳市场行为持续发力,及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科学合理保持IPO和再融资常态化,在全球主要市场股权融资普遍低迷的背景下,今年前7个月,沪深交易所共有178家企业IPO上市,合计融资3459亿元,数量和融资金额均居全球首位。再融资合计3825亿元,保持了较高水平。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加强期货和现货市场联动监管,严防过度投机,有效防控动力煤、原油等基础工业品价格持续上升风险。成功应对了国际市场镍期货极端“逼空”行情对国内镍期货市场的外溢风险。推出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活跃了“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股票的交易。期货市场保持平稳运行,有效助力保供稳价工作大局。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资本市场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交易保持活跃,功能发挥良好,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社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方星海表示。

此外,资本市场开放举措渐次落地,对外开放局面向好。方戚森星海表示,证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

一是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拓宽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正式启动互联互通下ETF交易。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日历安排,增加交易天数。优化和拓展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境内拓展至深交所,境外拓展至瑞士悄镇、德国市场。5家境内上市公司赴瑞士、英国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融资额累计约22.7亿美元。建立健全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制度,允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

二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投资环境。中美双方成功签署跨境上市公司审计监管合作协议,为清除存在多年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障碍迈出了重要一步。借鉴国际市场通行做法,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稳步推进货银对付(DVP)改革,有助于提高国际投资者对于国内结算效率和资金安全保障的信心。今年8月1日生效的《期货和衍生品法》对加快期货市场双向开放做出明确制度安排。

三是扎实做好开放政策的沟通宣传,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证监会加强与国际投资者沟通,及时传递政策信息,稳定外资预期,取得良好效果。外资投资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出明显韧性。

稳步推进全方位制度型开放加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资本市场运行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也得到显著提升。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积极参与。”方星海表示,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支持稳住经济大盘,推出更多有力度、有深度的开放举措,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是将继续稳步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推动境外上市新规立法程序,做好改革实施后的配套规则、系统建设等准备工作。拓展优化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支持更多上市公司互联互通存托凭证发行上市。进一步优化完善沪深港通机制,推动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取得实质进展。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支持开展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合作,实现期货市场开放路径多元化。

二是将进一步加强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坚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的要求,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落实好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构建可预期的国际监管环境。继续加强与境外机构投资者沟通,不断提高A股投资便利性,不断增强外资投资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三是将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证监会高度重视两地资本市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不断迈进,支持香港维护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下一步,证监会将会同港方和有关部门推出以下三项扩大两地资本市场务实合作的新举措。”方星海表示,一是扩大沪深港通股票标的。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国公司和更多沪深上市公司股票纳入标的范围。二是支持香港推出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研究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三是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研究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加快推动境内国债期货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实现两地协同发展。

个人怎么做期货,期货操作中一些误区需了解

先了解期货的基本知识,选择好期货公司,签订期货合同,实盘操作之前可以选择模拟交易先练习练习,熟悉交易软件与交易规则。

由于和股票市场高度相关,股指期货上市后,一些客户带着股票市场固有思维和交易习惯参与进来。个别参与者没能仔细区分股票和股指期货两者的本质差异,把股指期货当股票“投资”甚至“炒作”,陷入产品认知不足、“多头”习惯思维、套用股票操作手法、主观臆测走势等种种误区,给自己带来不小的损失。

误区1:把期指当股票

股指期货确定的多空双向交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股市下跌也有机会赚钱,保证金机制可以有足够的机会以大博小,指数化的交易形式使炒股指期货不必只关注于单只股票的财务状况。

只是一些投资者把股指期货当作与股票一样的资产进行买卖,将股票的价值投资理念套用到股指期货上,这是对股指期货本质的误读。作为股票的风险管理工具,股指期货并不属于资产,也就不具备投资价值,只有工具使用的补偿价值。

从本质上讲,股指期货并不存在“投资”概念。股票交易的目的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要么逗念森在企业成长中分享股息,要么在股价上涨中获取资本利得,是一种财富增值的工具。而股指期货只是为股票持有者提供转移价格风险的工具,最大的功能是保值避险,其盈亏与股票盈亏的本质含义截然不同。对于避险者而言,参与股指期货的最主要目的是对冲现货风险,在持有股票现货的同时,在股指期货市场持有反向头寸,锁定风险,好比为股票上了保险。其股指期货市场盈利对应的是股票市场亏损,反之亦然。因此,避险者在股指期货市场的盈亏是其对冲现货风险的补偿或成本。对于投机者而言,他们是避险者的对手方,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赚取的是对承担风险的补偿。

误区2:长期持有“买长”不动

受股票交易思维影响,一些股指期货客户具有长期持有、“买长”不动的习惯。这在股指期货客户平均买持仓周期大于卖持仓周期中可见一斑。

除非企业倒闭,持有股票理论上没有到期期限,可以长期持有。股票价值投资者一般主张长线运作,股票趋势投资者在行情反转前也乐于长期持有。而股指期货合约有固定的生命周期,到期要么移仓要么交割,不具备长期持有的基本条件。

误区3:习惯“多头”思维不能及时止损

一些股指期货参与者局限于股票的“多头”思维,习惯性地期望市场上涨。如果一味做多,一旦市场出现不利走势,所持有的多头头寸将受到亏损。很多股票投资者因为套牢而“被”长期持有,甚至自嘲“炒成股东”或权当“存银行”,也许会等到翻本的那一天。可是,杠杆和当日无负债结算等特点,让股指期货客户可着实“套不起”。有些股票投资者习惯于“越跌越买”、“拉低持股成本”等操作手法,这些手法如果套高友用到股指期货上将是非常危险的。

误区4:忽视杠杆“双刃”

杠杆交易是境内市场股指期货与现货在交易机制上的重大区别。买卖股票的理论最大亏损是全部本金。而股指期货的保证金交易是把“双刃剑”,盈利与亏损都成倍增加。不少股指期货参与者希望通过杠杆放大赚钱效应,却往往忽视杠杆效应同样可以导致亏损倍增的局面。一旦股指期货市场出现不利走势,如果不能及时止损或补足资金,损失可能成倍放大或被动平仓。

误区5:主观臆断市场

很多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习惯预测并人为设置股市“顶”和“底”,进而推升出股指期货的高低点,据此进行交易。然而,市场不可盲目预测,历史走势也难以重演。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腾飞,日本股市涨幅达十几倍,八十年代后涨幅进一步扩大,1989年底,日经225指数攀升至38915.87点的历史峰值。此后随着经济泡沫破灭和房地产市场腰斩,日本股市一路下跌,最低探至7054.98点,不及顶点的五分之一,至今也仅14000余点,二十余年未见明显起色。其间不乏投资者试图预测市场“顶”和“底”山亩,孰料低点一个比一个低,多年下来徒劳无功。

市场走势本就不易预测,特别是股指期货合约有一定期限,又具有杠杆特性,使用不当还可能放大损失。通过简单判断市场“顶底”来进行交易是非常危险的,值得参与者警惕。

误区6:只看大方向

在股指期货交易中,即使看准了行情大方向,也不能像股票那样简单地一捂到底。

看对大方向只是前提,如果整个交易过程中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做得不好,可能在并不大的行情调整中因为满仓操作或者杠杆放大风险而被淘汰出局,“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等不到最终胜利的那一天。

以上是股指期货交易过程中常见的几种误区,现实中存在的误区并不止于此,其中大多数误区归根结底源自两个因素。

一是一些股指期货参与者缺乏明确的自我认知,即作为参与者,对自身的参与目的没有清晰的定位,也就没有搞清楚该用哪些操作手法。

二是一些股指期货参与者对杠杆特征和双向交易机制缺乏足够认识,没有高度重视杠杆对于盈亏特别是亏损的放大效应。

认清误区,更要走出误区。对于投资者而言,要了解自身的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慎重选择风险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在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之前,应对股指期货的本质、特性及交易机制有清晰的认识,切不可盲目入市。同时,应该促进各类机构设计出更多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为没有时间交易、没有足够资金实力、对股指期货产品特点不熟悉、风险承受能力不强的众多中小散户,提供更多分享企业和经济发展成果的渠道。作为金融机构,要真正了解客户特点和需求,把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当的客户。对于市场组织者而言,则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不断加强投资者服务和教育。通过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维护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运行,促进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

香港外汇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香港外汇市场形成与发展

第一,60年代香港经济的大发展,奠定了香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贸易的发展对外汇交易以极大的刺激,从而成为香港外汇市场发展之契机。

二战以后,香港实行外汇管制,限制黄金自由进出,因此,到50年代初期,香港还只是一个转口贸易口岸。50年代中期,一些内地迁港的厂家建立了棉纺业和轻工业,便香港轻纺产品的出口在50年代末占出口额的70%。60年代是香港工业大发展时期,制造业从5800多家增加到14000多家,建立了纺织、成衣、钟表、塑料、电子、玩具等骨干工业,使香港发展成为出口主导型的轻工业生产城市。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与商品贸易有关的外汇交易的发展。外汇交易市场逐渐独立于贸易之外而自成体系地发展。

第二,放松外汇管制的政策,是香港外汇市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香港的外汇市场于1972年港币和英镑脱钩后在70年代才开始活跃起来,并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外汇中心。

1973年1月1日以前,香港政府一直根据1939年的《金融防护条例》对外汇进行管制,可以说并无真正的外汇市场,当时香港实际上存在着双重外汇市场。其一是法定外汇市场,由经港英当局许可的指定外汇银行从事外汇买卖,汇价大致为法定平含散价;其二,是外汇自由市场,参加者主要是非指定银行和其他商人,这一市场汇率完全由供求决定。对于外汇交易的币种,港英当局对英镑有正式限制,但又默许美元以及其他外币自由交易的存在。从1973年起,香港政府取消外汇管制后,法定市场和自由市场并轨,形成了今天的外汇市场的雏型。之后,1974年港币实现自由浮动,港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增加,使香港日渐成为东亚、东南亚地区性的外汇交易中心。

第三,便利的时间区域是香港外汇市场发展的天然优势。香港所处的时间区域在悉尼之后,而又在伦敦、纽约之前,这种特殊的时间区域是其成为亚太市场和欧美市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第四,规模适度的金融体系及所具有的极富经验的市场人士是香港外汇市场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香港的金融机构可区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商业银行,另一类是财务公司,或称接受存款公司,财务公司又分为持牌财务公司和注册财务公司。仅到1986年,香港就有商业银行151家,财务公司315家。此外,还有外国银行代办处131个,1个大型的联合证券交易所,3个各具特色的黄金市场,即香港金银贸易场、香港国际伦敦金市场、黄金商品期货市场。商业银行中,除当地华资银行和中国谈老氏银行集团以外,还有外资银行104家,其中美资22家,日资13家,英资10家,德资8家,法资7家,加资6家,其余为发展中国家和其他西方国家的银行。目前,香港的外国银行机构数目仅次于伦敦和纽约,与机构数量相应的是,金融机构的资金规模及存放款总额都增长很快,形成规模的金融体系,使得参与外汇市场的资金和市场参与者都达到了相当的数量,有利于外汇市场向广度方面发展。

香港外汇市场拥有各种现代化通讯设施,终端系统普及全港,而香港市场拥有大量精明干练、讲求实效的金融、保险专门人才,其中部分人长期参与外汇市场运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保证了香港外汇市场健康稳定地运行。

第五,香港当局在探索外汇市场管理、促进市场发育完善的不懈努力及其奉行的低税率政策是香港外汇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香港金融当局继在1973年解除外汇管制后,1974年开放黄金市场,1978年放宽外国银行来港开设分行的限制,1980年增设黄金商品期货市场,1982年批准成立金融期货市场,1986年修改银行条例,这一系列举措加上香港本身具有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有健全的法制,可保障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外汇市场的发展需要时间,孕育市场的一个要素就是审慎的监管架构。为此,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在市场发展中不断探索。为控制银行的外汇风险,金管局要求银行填报呈交申报表格来监察银行的外汇风险。1992年初又成立了外汇及货币市场运作委含哗员会,旨在发展“最佳市场操守”准则。该委员会的工作范围包括制定和建议市场的标准和一般市场守则,虽然该委员会非法定团体,不具备执行法律的效力,但它为外汇市场同业的正确操守等问题提供了客观和公正的意见,使市场自我监管制度更趋完备。

另外,香港政府长期以来奉行的低税率政策在促进外汇市场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香港外汇市场发展展望

香港外汇市场在近二十年中从无到有,已成为当今世界外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世界金融的发展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新加坡逐渐成为亚太地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很多方面已显示出超过或将要超过香港之势。在外汇交易方面,从1982年开始,新加坡已超过香港列世界第五,近年来更是超过瑞士,列居世界第四位。

新加坡外汇市场是70年代随着新加坡成为一个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而发展起来的。由于60年代跨国公司在亚洲的扩展,对资金产生了新的需求,亚洲一些国家和企业又因社会动乱,外逃资金寻找安全的避难所,因此某些国际银行希望在亚太地区设立一个境外美元供贷中心,以便使资金调拨具有较大的弹性。当时日本和香港当局都不愿意开辟境外货币交易市场,而在场内自由买卖。此外,新加坡政府为扩大市场的经营范围,还批准新加坡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建立联结期货的业务合作。这样一来,新加坡就可以向世界各地提供黄金、欧洲美元和日元的期汇买卖,同时填补了新加坡与芝加哥间每天14小时闭市的空闲时间,从而保证了一天24小时两地一直进行交易活动。作为新加坡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外汇市场藉此也获得迅速发展。

新加坡外汇市场的发展已经追上和超过香港,香港外汇市场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外汇市场的地位已被新加坡代替。但这并不意味着香港外汇市场已经丧失其竞争能力。事实上,尽管香港的外汇交易额已较大地落后于东京和新加坡,而且高昂的营运成本(包括薪金和租金)及由于对香港回归后前途的担忧带来的移民造成外汇人才的流失,使香港外汇市场发展日益受到威胁,但是,香港外汇市场仍有优势,其独特魅力在于其处于经济发展繁盛区域——亚太地区的中央位置,且背靠大陆。由于中国市场庞大的潜力,大量资金相继流向这个地区,香港作为中国的转口港,较诸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实质性的外汇需求产生的外汇买卖较多,外汇投机比例相对小些,利于外汇市场的稳定发展。目前,香港正处于过渡时期,但相信通过中国政府和香港政府的共同努力,香港外汇市场将保持其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我国发展资本市场有哪些重要举措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国发〔1992〕68号)下发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资本市场初具规模,市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市场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有企业、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我国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历银拆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二是有利于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三是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

我国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些问题是资本市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只有在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资本市场发展作出了部署,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创造和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作用,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肢枣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和“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方针,坚持服务于国民经济全局,实现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依法治市,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坚持资本市场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处理好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与防范市场风险的关系;坚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任务是:以扩大直接融资、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更大程搏大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目标,建设透明高效、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完善、运行安全的资本市场。要围绕这一目标,建立有利于各类企业筹集资金、满足多种投资需求和富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品创新机制,形成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并举、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培育诚实守信、运作规范、治理机制健全的上市公司和市场中介群体,强化市场主体约束和优胜劣汰机制;健全职责定位明确、风险控制有效、协调配合到位的市场监管体制,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完善证券发行上市核准制度。健全有利于各类优质企业平等利用资本市场的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

鼓励合规资金入市。继续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比例。要培养一批诚信、守法、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

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筹集长期资金。完善证券公司质押贷款及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办法,制定证券公司收购兼并和证券承销业务贷款的审核标准,在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的前提下,为证券公司使用贷款融通资金创造有利条件。稳步开展基金管理公司融资试点。

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公众投资的税收政策,完善证券、期货公司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对具备条件的证券、期货公司实行所得税集中征管。

四、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投资品种

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在统筹考虑资本市场合理布局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提出相应的证券发行上市条件并建立配套的公司选择机制。继续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逐步改善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和完善统一监管下的股份转让制度。

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改变债券融资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丰富债券市场品种,促进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制定和完善公司债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资产抵押、信用担保等偿债保障机制。逐步建立集中监管、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

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

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品种创新机制。研究开发与股票和债券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加大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投资者提供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

五、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要把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不断提高盈利水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管理体制,推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支持竞争力强、运作规范、效益良好的公司发行上市,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已上市公司进行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并购重组。进一步完善再融资政策,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做优做强。

规范上市公司运作。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真正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强化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诚信责任,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对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控股股东进行责任追究。强化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责任,切实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结合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在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同时,建立对退市公司高管人员失职的责任追究机制,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六、促进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提高执业水平

把证券、期货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健全证券、期货公司的市场准入制度。督促证券、期货公司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其股东行为,强化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诚信责任。改革证券、期货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制度,研究健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机制。严禁挪用客户资产,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券、期货公司要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对分支机构的集中统一管理。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督促证券、期货公司实施稳健的财务政策。鼓励证券、期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优化整合做优做强。建立健全证券、期货公司市场退出机制。

加强对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发展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七、加强法制和诚信建设,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水平

健全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加强诚信建设。按照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总体部署,健全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规体系。要清理阻碍市场发展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政策性文件,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要按照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制定资本市场诚信准则,维护诚信秩序,对严重违法违规、严重失信的机构和个人坚决实施市场禁入措施。

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按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树立与时俱进的监管理念,建立健全与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进一步充实监管力量,整合监管资源,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过硬的监管队伍。通过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努力提高市场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效率,降低市场系统风险,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发挥行业自律和舆论监督作用。要发挥证券期货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期货业协会、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等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作用。要引导和加强新闻媒体对证券期货市场的宣传和监督。

八、加强协调配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发展环境。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关心和支持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在出台涉及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敏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并建立信息共享、沟通便捷、职责明确的协调配合机制,为市场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共同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及时纠正发起人虚假出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行为;各地区和有关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退市公司的管理,确保退市工作平稳顺利。对有重大经营风险必须退出资本市场或采取其他行政处置措施的证券、期货公司,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好风险处置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建立应对资本市场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

严厉打击证券期货市场违法活动。各地区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关精神,严格禁止本地区非法发行证券、非法设立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非法代理证券期货买卖、非法或变相设立证券期货交易场所及其他证券期货违法活动。财政、公安、审计、工商等政府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打击力度,维护资本市场秩序。

九、认真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

严格履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关于证券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承诺。鼓励具备条件的境外证券机构参股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继续试行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

积极利用境外资本市场。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到境外发行证券并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机构和人员到境外从事与资本市场投资相关的服务业务和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认真研究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

加强交流与合作。落实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合作安排。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及境外证券监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树立全局观念,充分认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共同为资本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二00四年一月三十一日(完)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标签: 市场   发展   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