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励志演讲 期货励志名言
想要一些名人在职场中的励志小故事。
陈安之成功学-陈安之的成功故事
1976年12月28日,陈安之出生于中国福建。14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通过姑姑把他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留学。那时美国电视台流行名人访谈节目,屏幕上名人们近乎天方夜谈的创业传奇,总是让陈安之热血沸腾。16岁那年,陈安之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要在生活中实现“从底层创造奇迹”的梦想。
在美国开电脑公司的姑姑为了鼓励陈安之,便聘请他去自己的公司做推销员。这一天,陈安之接待了他进公司以来的第一位顾客,他向顾客推荐公司的电脑和售后服务,顾客很满意,决定购买电脑。来到软件柜台边时,顾客拿起一张软件问陈安之:“这个软件有哪些功能:使用起来方不方便?要不你给我演示演示?”陈安之一听,蒙了,在做这份工作前他对电脑一窍不通,软件更是碰都没碰过。陈安之尴尬地对顾客说:“对不起,我也不懂。要不等我请教技术人员后再告诉你?”顾客用一种让陈安之无地自容地眼神看着他:“这都不懂你还做什么推销员?我很怀疑你们公司的品质。”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姑姑没有责怪陈安之,鼓励他转行做会计,负责核算工资。姑姑公司的规模不大,就几十个员工,会计的工作并不算难。然而,一次在造工资册的时候,陈安之错加了一个零,致使工资一下子多发出了十倍!无奈,姑姑只好又安排陈安之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送货员。可是,多数时间沉浸在书堆中的陈安之是一个“路盲”,送货时经常搞错线路,甚至张冠李戴。最后,姑姑不得不“大义灭亲”,炒了他得鱿鱼。
无论时在加利福尼亚州读中学还是大学,半工半读得陈安之屡战屡败,但他始终不放弃,到21岁时陈安之已经打了18份工,也失败了18次。
扭转乾坤
与安东尼·罗宾激情相遇
一天,已经穷得快揭不开锅的陈安之从朋友处得到一张《激发心灵潜力》的作者安东尼·罗宾的演讲入场券。
安东尼·罗宾写这本书时才23岁,他曾经一贫如洗,然而24岁时却成为百万富翁,27岁时成为世界超级潜能激励大师!
演讲现场,身高两米的安东尼·罗宾神采飞扬、美丽四射。到个人提问时间了,敏信陈安之那张东方人的面孔引起了安东尼·罗宾的注意,特意给了他提问的机会。陈安之把自己几年来屡战屡败的“悲惨”经历说了出来,请安东尼·罗宾指点迷津。安东尼·罗宾笑了,大声告诉他同时也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第一,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失败了并不代表尼下一次不能成功。所以,你要立刻把你过去的历史抛的一干二净,今天就是新的开始。第二,你没有失败,只是现在还没有成功。第三,所有的成功都是采取大量行动的结果,一般人害怕行动,害怕万一失败了被朋友笑话,而你要成功,就必须克服这些障碍。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安东尼·罗宾的鼓励让陈安之恢复了自信,更教会了他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败得失。
在演讲的最后,安东尼·罗宾说:“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比得上帮助别人成功和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更加有意义。”这族脊一句话改变了陈安之的命运。大三那年,陈安之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毫不犹豫地从大学退学,转而研兆拿渗究成功学、潜能开发、目标设定、时间管理、人际关系、领导力。“以最短的时间帮助最多的人成功”成了陈安之新的奋斗目标。
1988年夏天,陈安之参加了安东尼·罗宾公司的讲师招聘会。面试当天,负责招聘的总经理并没有打算录取陈安之。“目中无人”的陈安之对座椅上的总经理说:“我已经决定来你们公司上班了,你一定要录取我,我一定要成为你们公司的讲师。”陈安之的狂妄让总经理瞪大了眼睛:“那你明天再来,明天再说吧。”陈安之咄咄逼人:“我离你的公司很近,可以天天到公司烦你,直到你录取我为止!为了减少你的麻烦,你还是现在就录取我吧!”总经理笑了,说:“你这个人很有趣,我已经说了,你明天再来。”见对方仍没有录取自己的意思。陈安之就问:“这次面试,谁是第一名?”“就是刚好从旁边走过去的那位,那个人很年轻,今年22岁。”陈安之马上反驳:“我今年才21岁!”话刚说完,总经理站起来大声说:“Steve(陈安之的英文名字),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后来,陈安之问总经理:“我除了有强烈的进取心,什么优势也没有,你为什么还要录取我?”总经理说:“最总要的是,你成功的企图心超越其他84位,所以我录取你,并相信你一定要成功。”陈安之由此认识到,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要下定决心。当一个人决定一定要成功的时候,他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
要学就学最好的
要做就做第一名
虽然如愿进入了安东尼·罗宾公司,但陈安之很清楚自己的劣势,他要从零开始,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陈安之开始了疯狂训练。
每天开车上下班的路上,陈安之一边开车一边“喋喋不休”地大声演讲,以致和他擦身而过的司机都好奇地向他张望。等红灯的时候,他则更疯狂地对着镜子全神贯注地高声演说,绿灯亮了也浑然不觉,后面的车只好用此起彼伏的汽笛声惊醒他。晚上回到家后,他便站在镜子前练习演说,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乎疯狂的超常规训练,陈安之终于能自信地面对几天名听众口若悬河了。
转眼两年过去了,24岁的陈安之再安东尼·罗宾的公司里一天比一天成熟,疯狂的训练让他出类拔萃,为公司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怎样,他都只是安东尼·罗宾公司里最好的讲师,他不甘心在公司里排名第二,要做就做第一!
1991年,陈安之从安东尼·罗宾公司辞职,与朋友合伙成立了“陈安之国际训练机构”。他把公司授权给合伙人管理。他则专门负责演讲。不料,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时,合伙人却卷着近百万美元的巨款逃得无影无踪。
陈安之不得不又从零开始。他租不起写字楼,只好租了一间大客厅,员工的吃、住、办公都在客厅里。有一次电视台来采访他,记者惊呆了,无法相信名气正旺的陈安之的公司居然在一个破烂房间的客厅里!老师安东尼·罗宾看了这次采访,特意打电话给他,说:“Steve,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从前的我。你一定成功的!”
1992年,25岁的陈安之举办了一场三千多人的超级大演说,他用了24种推广方法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轰动了美国。接下来的演讲一场接一场,这一年,他赚了一百万美元。陈安之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在亚洲各国每小时的演讲报酬高达一万美元,而在香港半岛酒店开设的总裁班课程时,三天的课程每位听课的总裁交纳的费用高达18万元人民币,而且听者依然趋之若骛。
除了年平均200场的成功励志学演讲,陈安之还给康柏、强生、三九等世界知名企业做营销顾问,为这些企业出谋策划,一些企业一年之内增收几亿美元!
成败在于决心
付出才会杰出
在陈安之的成功法则中,“决不裸奔”一直是激励着他自己和团队不断超越的法宝。为树立榜样,他亲自设立了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到最多最热闹的公共场合裸奔的残酷规定。
曾有人好奇地问陈安之:“为什么每次每次达成目标之前要承诺?”陈安之回答:“因为承诺可以使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可以让自己断绝后路全力以赴。一个人之所以不够成功,是因为痛苦不够多。如果每个人在接受任务时都能够承诺:‘如果我不能完成任务,我就裸奔!’那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裸奔”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激励,要成功,你必须得有“绝不裸奔”得决心!言必新,行必果。
27岁那年,陈安之成为了亿万富翁。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理论使更多的人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到2000年,陈安之已经成为了继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又一位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第一人,被人们尊称为“信心和潜能的激发大师”。陈安之时常提醒学员,不是听他的课、看他的书就会成功,而是要把书中、课上学到的观念拿去实践,坐而论之后起而行,人生才会有所改变。因为,付出才会杰出。
马来西亚首富的创业故事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他就是杰出的企业家、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郭鹤年的个人净资产为42亿美元,名列第111位。但在《福布斯》东南亚40大富豪榜上,郭鹤年则高居榜首。尽管年届81岁,尽管已达到事业顶峰,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仍然奋斗不懈。
20岁创业垄断糖业市场
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了家咖啡馆。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他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成毕业后,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1948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主营轮船航运的船务公司,这成为他的创业之始。
郭鹤年在二十余岁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富裕有关。然而,个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后征战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创立公司不久,父亲郭钦鉴病故。郭家经过开会后,决议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并一致推举博学多才的郭鹤年出任公司董事长。就这样,年纪轻轻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郭鹤年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在伦敦,他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并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他顺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的情况。他大胆决策,赶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并投资糖期货贸易。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他日后扩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证。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郭鹤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糖王”。
缔造王国打造香格里拉品牌
在挖到了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靠着与政府、工商业界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郭鹤年全面扩展着他的经营领域。
郭鹤年投资建立了面粉厂,并迅速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1971年,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后,先后在吉隆坡、曼谷、汉城、香港、北京等大城市兴建、经营酒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品牌。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就已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在其他方面的经营也非常出色。到20世纪80年代,郭氏集团除在马来西亚拥有众多企业外,在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打下一片天。
郭氏集团经营的业务极为多样化,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上世纪90年代,郭鹤年将触角伸向传媒及影视业。他以巨资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从而使他多了个“传媒大亨”的美誉。
《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郭鹤年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彩虹产业、香格里拉等公司的股票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交易所挂牌。1985年,他在北京投资建造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人们对郭氏产业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的主要投资人,也是郭鹤年。如今不少中国家庭都熟悉的金龙鱼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产品。
郭鹤年在企业上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1985年大马最杰出企业家奖,在公众心目中确立了他国际性企业家的地位。
绅士巨商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万
除巨大的财富外,郭鹤年还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他有令对手心悦诚服的本领,而且非常和蔼可亲。郭鹤年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郭鹤年不喜抛头露面,不爱宣传招摇,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而且生活节俭简朴,作风平易近人,处处体现出他那地道的绅士风度,赢得了他的朋友、下属乃至对手的一致称赞。
他不追求虚名,非常务实,讲话言简意赅,做事踏踏实实。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维持着一种低调的作风。
郭鹤年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马华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马华控股”是马来西亚华侨组织——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创办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其股东、合作社社员、存款者达30万人之多。由于管理不当,1985年时出现严重亏损,举国关注。生死存亡之际,郭鹤年为了华侨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出任马华控股董事会主席。他走马上任后,筹资偿还了全部债务,并励精图治,使“马华控股”很快出现生机,渡过了难关。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今年1月,郭鹤年通过其嘉里粮油(中国)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从今年起,一连五年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郭鹤年给基金会的信中写道:“我经常说,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们。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和进步。”
宝刀不老不断向前寻找机会
尽管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仍然不减。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郭鹤年看来,“九十岁才是古来媳,所以81岁的他仍然宝刀不老,就像动画片中活力无限的兔八哥一样,郭鹤年看来总有使不完的劲,其“创业宜趁早,拓业不怕老”的企业精神广受赞誉。
1992年,郭鹤年宣布退休,将其事业交给他的儿子们。不过事实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尤其是在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投资方面。在北京、香港、天津、深圳、福州等地,人们依然可以看见郭鹤年忙碌的身影。
“企业家都有一种使命感。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当获得大量金钱后,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没有使命感,一个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尔夫球场出现。”郭鹤年如是说。他年届81仍然奋斗不懈,便是基于这种信念。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须不断向前划,否则,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机会。”
郭鹤年本身的经历,便是这段话最好的诠释。他由经营白糖开始,取得了领导地位后,并没有停歇,而是继续力争上游,终于在酒店、房产、传媒、船务等领域大展鸿图,并创造了更多的成就。对于未来,他依旧充满信心。(新华社供本报专稿)人生感悟祖国——“我的心分成两半,一半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半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马来西亚是我的祖国,即使生意网遍布全球,我仍然保留大马公民的身份。”
母亲——
“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劳,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也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
危机——
“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
员工——
“员工能否对公司有归属感,与领导者本身是否公平对待员工,以及给予他们怎样的报酬息息相关。”
成功的领导人的要诀——
一、拥有一批强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经理人才,并与属下的各级员工密切合作,为公司奋斗;二、公平及诚实。领导人应以公平及诚实的态度与所有人交往,平时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将会建立良好的声誉。一旦面临困境时,将会得到贵人协助;三、拥有坚强的体魄及精神意志,随时为公司的前途尽力奋斗。
写几个名人励志的好故事!
陈安之成功学-陈安之的成功故事
1976年12月28日,陈安之出生于中国福建。14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通过姑姑把他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留学。那时美国电视台流行名人访谈节目,屏幕上名人们近乎天方夜谈的创业传奇,总是让陈安之热血沸腾。16岁那年,陈安之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要在生活中实现“从底层创造奇迹”的梦想。
在美国开电脑公司的姑姑为了鼓励陈安之,便聘请他去自己的公司做推销员。这一天,陈安之接待了他进公司以来的第一位顾客,他向顾客推荐公司的电脑和售后服务,顾客很满意,决定购买电脑。来到软件柜台边时,顾客拿起一张软件问陈安之:“这个软件有哪些功能:使用起来方不方便?要不你给我演示演示?”陈安之一听,蒙了,在做这份工作前他对电脑一窍不通,软件更是碰都没碰过。陈安之尴尬地对顾客说:“对不起,我也不懂。要不等我请教技术人员后再告诉你?”顾客用一种让陈安之无地自容地眼神看着他:“这都不懂你还做什么推销员?我很怀疑你们公司的品质。”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姑姑没有责怪陈安之,鼓励他转行做会计,负责核算工资。姑姑公司的规模不大,就几十个员工,会计的工作并不算难。然而,一次在造工资册的时候,陈安之错加了一个零,致使工资一下子多发出了十倍!无奈,姑姑只好又安排陈安之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送货员。可是,多数时间沉浸在书堆中的陈安之是一个“路盲”,送货时经常搞错线路,甚至张冠李戴。最后,姑姑不得不“大义灭亲”,炒了他得鱿鱼。
无论时在加利福尼亚州读中学还是大学,半工半读得陈安之屡战屡败,但他始终不放弃,到21岁时陈安之已经打了18份工,也失败了18次。
扭转乾坤
与安东尼·罗宾激情相遇
一天,已经穷得快揭不开锅的陈安之从朋友处得到一张《激发心灵潜力》的作者安东尼·罗宾的演讲入场券。
安东尼·罗宾写这本书时才23岁,他曾经一贫如洗,然而24岁时却成为百万富翁,27岁时成为世界超级潜能激励大师!
演讲现场,身高两米的安东尼·罗宾神采飞扬、美丽四射。到个人提问时间了,敏信陈安之那张东方人的面孔引起了安东尼·罗宾的注意,特意给了他提问的机会。陈安之把自己几年来屡战屡败的“悲惨”经历说了出来,请安东尼·罗宾指点迷津。安东尼·罗宾笑了,大声告诉他同时也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第一,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失败了并不代表尼下一次不能成功。所以,你要立刻把你过去的历史抛的一干二净,今天就是新的开始。第二,你没有失败,只是现在还没有成功。第三,所有的成功都是采取大量行动的结果,一般人害怕行动,害怕万一失败了被朋友笑话,而你要成功,就必须克服这些障碍。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安东尼·罗宾的鼓励让陈安之恢复了自信,更教会了他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败得失。
在演讲的最后,安东尼·罗宾说:“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比得上帮助别人成功和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更加有意义。”这族脊一句话改变了陈安之的命运。大三那年,陈安之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毫不犹豫地从大学退学,转而研兆拿渗究成功学、潜能开发、目标设定、时间管理、人际关系、领导力。“以最短的时间帮助最多的人成功”成了陈安之新的奋斗目标。
1988年夏天,陈安之参加了安东尼·罗宾公司的讲师招聘会。面试当天,负责招聘的总经理并没有打算录取陈安之。“目中无人”的陈安之对座椅上的总经理说:“我已经决定来你们公司上班了,你一定要录取我,我一定要成为你们公司的讲师。”陈安之的狂妄让总经理瞪大了眼睛:“那你明天再来,明天再说吧。”陈安之咄咄逼人:“我离你的公司很近,可以天天到公司烦你,直到你录取我为止!为了减少你的麻烦,你还是现在就录取我吧!”总经理笑了,说:“你这个人很有趣,我已经说了,你明天再来。”见对方仍没有录取自己的意思。陈安之就问:“这次面试,谁是第一名?”“就是刚好从旁边走过去的那位,那个人很年轻,今年22岁。”陈安之马上反驳:“我今年才21岁!”话刚说完,总经理站起来大声说:“Steve(陈安之的英文名字),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后来,陈安之问总经理:“我除了有强烈的进取心,什么优势也没有,你为什么还要录取我?”总经理说:“最总要的是,你成功的企图心超越其他84位,所以我录取你,并相信你一定要成功。”陈安之由此认识到,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要下定决心。当一个人决定一定要成功的时候,他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
要学就学最好的
要做就做第一名
虽然如愿进入了安东尼·罗宾公司,但陈安之很清楚自己的劣势,他要从零开始,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陈安之开始了疯狂训练。
每天开车上下班的路上,陈安之一边开车一边“喋喋不休”地大声演讲,以致和他擦身而过的司机都好奇地向他张望。等红灯的时候,他则更疯狂地对着镜子全神贯注地高声演说,绿灯亮了也浑然不觉,后面的车只好用此起彼伏的汽笛声惊醒他。晚上回到家后,他便站在镜子前练习演说,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乎疯狂的超常规训练,陈安之终于能自信地面对几天名听众口若悬河了。
转眼两年过去了,24岁的陈安之再安东尼·罗宾的公司里一天比一天成熟,疯狂的训练让他出类拔萃,为公司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怎样,他都只是安东尼·罗宾公司里最好的讲师,他不甘心在公司里排名第二,要做就做第一!
1991年,陈安之从安东尼·罗宾公司辞职,与朋友合伙成立了“陈安之国际训练机构”。他把公司授权给合伙人管理。他则专门负责演讲。不料,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时,合伙人却卷着近百万美元的巨款逃得无影无踪。
陈安之不得不又从零开始。他租不起写字楼,只好租了一间大客厅,员工的吃、住、办公都在客厅里。有一次电视台来采访他,记者惊呆了,无法相信名气正旺的陈安之的公司居然在一个破烂房间的客厅里!老师安东尼·罗宾看了这次采访,特意打电话给他,说:“Steve,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从前的我。你一定成功的!”
1992年,25岁的陈安之举办了一场三千多人的超级大演说,他用了24种推广方法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轰动了美国。接下来的演讲一场接一场,这一年,他赚了一百万美元。陈安之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在亚洲各国每小时的演讲报酬高达一万美元,而在香港半岛酒店开设的总裁班课程时,三天的课程每位听课的总裁交纳的费用高达18万元人民币,而且听者依然趋之若骛。
除了年平均200场的成功励志学演讲,陈安之还给康柏、强生、三九等世界知名企业做营销顾问,为这些企业出谋策划,一些企业一年之内增收几亿美元!
成败在于决心
付出才会杰出
在陈安之的成功法则中,“决不裸奔”一直是激励着他自己和团队不断超越的法宝。为树立榜样,他亲自设立了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到最多最热闹的公共场合裸奔的残酷规定。
曾有人好奇地问陈安之:“为什么每次每次达成目标之前要承诺?”陈安之回答:“因为承诺可以使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可以让自己断绝后路全力以赴。一个人之所以不够成功,是因为痛苦不够多。如果每个人在接受任务时都能够承诺:‘如果我不能完成任务,我就裸奔!’那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裸奔”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激励,要成功,你必须得有“绝不裸奔”得决心!言必新,行必果。
27岁那年,陈安之成为了亿万富翁。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理论使更多的人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到2000年,陈安之已经成为了继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又一位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第一人,被人们尊称为“信心和潜能的激发大师”。陈安之时常提醒学员,不是听他的课、看他的书就会成功,而是要把书中、课上学到的观念拿去实践,坐而论之后起而行,人生才会有所改变。因为,付出才会杰出。
马来西亚首富的创业故事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他就是杰出的企业家、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郭鹤年的个人净资产为42亿美元,名列第111位。但在《福布斯》东南亚40大富豪榜上,郭鹤年则高居榜首。尽管年届81岁,尽管已达到事业顶峰,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仍然奋斗不懈。
20岁创业垄断糖业市场
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了家咖啡馆。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他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成毕业后,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1948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主营轮船航运的船务公司,这成为他的创业之始。
郭鹤年在二十余岁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富裕有关。然而,个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后征战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创立公司不久,父亲郭钦鉴病故。郭家经过开会后,决议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并一致推举博学多才的郭鹤年出任公司董事长。就这样,年纪轻轻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郭鹤年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在伦敦,他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并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他顺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的情况。他大胆决策,赶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并投资糖期货贸易。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他日后扩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证。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郭鹤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糖王”。
缔造王国打造香格里拉品牌
在挖到了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靠着与政府、工商业界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郭鹤年全面扩展着他的经营领域。
郭鹤年投资建立了面粉厂,并迅速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1971年,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后,先后在吉隆坡、曼谷、汉城、香港、北京等大城市兴建、经营酒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品牌。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就已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在其他方面的经营也非常出色。到20世纪80年代,郭氏集团除在马来西亚拥有众多企业外,在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打下一片天。
郭氏集团经营的业务极为多样化,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上世纪90年代,郭鹤年将触角伸向传媒及影视业。他以巨资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从而使他多了个“传媒大亨”的美誉。
《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郭鹤年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彩虹产业、香格里拉等公司的股票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交易所挂牌。1985年,他在北京投资建造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人们对郭氏产业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的主要投资人,也是郭鹤年。如今不少中国家庭都熟悉的金龙鱼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产品。
郭鹤年在企业上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1985年大马最杰出企业家奖,在公众心目中确立了他国际性企业家的地位。
绅士巨商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万
除巨大的财富外,郭鹤年还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他有令对手心悦诚服的本领,而且非常和蔼可亲。郭鹤年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郭鹤年不喜抛头露面,不爱宣传招摇,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而且生活节俭简朴,作风平易近人,处处体现出他那地道的绅士风度,赢得了他的朋友、下属乃至对手的一致称赞。
他不追求虚名,非常务实,讲话言简意赅,做事踏踏实实。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维持着一种低调的作风。
郭鹤年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马华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马华控股”是马来西亚华侨组织——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创办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其股东、合作社社员、存款者达30万人之多。由于管理不当,1985年时出现严重亏损,举国关注。生死存亡之际,郭鹤年为了华侨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出任马华控股董事会主席。他走马上任后,筹资偿还了全部债务,并励精图治,使“马华控股”很快出现生机,渡过了难关。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今年1月,郭鹤年通过其嘉里粮油(中国)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从今年起,一连五年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郭鹤年给基金会的信中写道:“我经常说,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们。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和进步。”
宝刀不老不断向前寻找机会
尽管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仍然不减。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郭鹤年看来,“九十岁才是古来媳,所以81岁的他仍然宝刀不老,就像动画片中活力无限的兔八哥一样,郭鹤年看来总有使不完的劲,其“创业宜趁早,拓业不怕老”的企业精神广受赞誉。
1992年,郭鹤年宣布退休,将其事业交给他的儿子们。不过事实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尤其是在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投资方面。在北京、香港、天津、深圳、福州等地,人们依然可以看见郭鹤年忙碌的身影。
“企业家都有一种使命感。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当获得大量金钱后,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没有使命感,一个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尔夫球场出现。”郭鹤年如是说。他年届81仍然奋斗不懈,便是基于这种信念。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须不断向前划,否则,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机会。”
郭鹤年本身的经历,便是这段话最好的诠释。他由经营白糖开始,取得了领导地位后,并没有停歇,而是继续力争上游,终于在酒店、房产、传媒、船务等领域大展鸿图,并创造了更多的成就。对于未来,他依旧充满信心。(新华社供本报专稿)人生感悟祖国——“我的心分成两半,一半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半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马来西亚是我的祖国,即使生意网遍布全球,我仍然保留大马公民的身份。”
母亲——
“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劳,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也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
危机——
“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
员工——
“员工能否对公司有归属感,与领导者本身是否公平对待员工,以及给予他们怎样的报酬息息相关。”
成功的领导人的要诀——
一、拥有一批强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经理人才,并与属下的各级员工密切合作,为公司奋斗;二、公平及诚实。领导人应以公平及诚实的态度与所有人交往,平时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将会建立良好的声誉。一旦面临困境时,将会得到贵人协助;三、拥有坚强的体魄及精神意志,随时为公司的前途尽力奋斗。
名人奋斗励志故事【三篇】
【萧敬腾】
从台湾综艺节目“超级星光大道”成名,踏上歌唱道路,直至成为金曲歌王,萧敬腾在娱乐圈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在短短的几年里,他迅速成长为新一代唱作艺人的代表人物。有人说萧敬腾的身体里驻扎着一个猛兽,其实,他只是给青春找到了一个支点!
叛逆少年走出阴霾
萧敬腾出生在台北市万华区,青春的焦躁无处安放,沉溺在叛逆和暴力中,成了大人眼中的坏学生。抽烟、打架、翘课,不一而足。
在萧敬腾彷徨无知的时候,台北市少年辅导组织的义工将萧敬腾从悬崖边拉了回来。因为辅导员的一句“为什么不把打架的力气用到音乐上”,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小学六年级时在家里偶然听到邦乔中兆巧飞的专辑《Crush》,更让他有了学习音乐的念头。
15岁的时候,萧敬腾开始学习爵士鼓。虽然曾因为经济窘迫而终止,但是他仍然自学苦练,经常一天超过10个小时。16岁时的萧敬腾已经成了台北知名的爵士鼓鼓手。但是他并不满足,继续学习了钢琴、萨克斯、吉他等乐器,并开始学习声乐,叛逆少年因音乐走出阴霾。
给青春一个支点
为了拥有登台唱歌的机会,他走进每一个有演唱机会的店里毛遂自荐。17岁那年,他开始在西餐厅驻唱,成为全店年纪最小的驻唱歌手。此时萧敬腾仍是学生,只能在放学后背著电子琴和装满歌谱的背包,在台北县市及桃园、新竹之间骑着摩托车四处赶场奔波直到深夜,曾试过一周演唱50个小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一起驻场的同事回忆说,“有一次下大雨,看着萧敬腾夜雨中骑车赶往下一个演唱的地方,他真的很坚持”。两年多的驻唱生涯,给萧敬腾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萧敬腾说,他不喜欢讲苦,在还没有成功,在你还在努力的时候,不要告诉人家你有多苦,当你成功的时候也不需要你自己来说,他们会知道。在狂妄迷茫的青春岁月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将其作为青春的支点,不懈努力,我们的青春将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的生命也将因此获得新生。
奋斗的青春才精彩
2007年,萧敬腾在参加台湾电视歌唱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道”时,他以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声音,以及独特的个人风格一战成名。他驻唱的餐厅场场爆满,一位难求。2009年,出道未满两年的萧敬腾在台北小巨蛋举办“洛克先生Mr.Rock”个人演唱会,成为在小巨蛋开唱的最年轻歌手。2013年,萧敬腾拿下第2xx届金曲奖国语歌王,成为继王力宏之后第2年轻的金曲奖男歌手。
如果说星光大道给了萧敬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那么多年来他在音乐上的不断学习积淀和不懈努力坚持,则是一切的源泉。萧敬腾说:“我爱音乐,我只要活着的一天,我就有做不完的事,做不完的梦想。”
青们,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但就是要不畏惧挫折的考验,就是要不断的奋斗,才能在人生的长河中一次次的击起耀眼的浪花,因为奋斗,你的青春才会精彩!
【雷军】雷军40岁生日的那天夜里,他和几位朋友到北京中关村当代商城附近的一家酒廊喝酒。酒过三巡,雷军感慨地说:“人是不克不及推着石卖键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距雷军离开金山有两年。四个月后,他正式创立小米公司。
这一段感悟,后来演化成了一句更为的“雷军语录”——“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与金山时代的雷军相比,小米时代的雷军确实飞了起来,从软件业的“老革命”一跃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炙手可热的新贵。
雷军在2011年7月回归金山软件(03888.HK),出任董事长。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最终奠定雷军江湖地位的是小米,而非金山。
“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敷的”
创办小米时,雷军刚过40岁。“四十而不惑”,雷军自己也说,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创业,是积累了20年的商业经验之后,“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次全新测验考试。
“前面16年在金山练基本功,后面几年练了一些无形的东西,直到感觉自己准备好了,出来做小米。”他说。
这些“无形的东西”,也就是雷军对人生的感悟——“任何时候都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猜清。雷军的老朋友、雷锋网的创始人林军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势比人强,即即是雷军这样的强人”。
雷军极聪明,年少成名。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8岁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雷军说,他用两年时间修完了所需学分,并完成了结业设计。大四那年,雷军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的金山汉卡,在武汉电子一条街小有名气。但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价格更低,出货量更大。很快,三色公司经营艰难。半年后,公司解散。清点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台386电脑。
大学结业后,雷军只身闯荡北京,1991年年底在中关村与求伯君结识,随后加盟金山软件,成为金山的第六名员工。两年之后,雷军出任北京金山总经理。1998年,29岁的雷军升任金山公司总经理,堪称年少得志。
但是雷军在这个台阶上一待就是十年,直到2007年年底离开。这段时光,也是雷军“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日子。求伯君立志让金山成为一家可以挑战微软的民族软件企业,理想之路步履维艰,金山历经从办公软件到词霸、毒霸,再到向游戏和网络的多次转型,几经起落。雷军带领金山五次冲击IPO,最终还是依靠网络游戏的业绩,在2007年10月成功在香港上市。但金山当年的上市估值,远不如同一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更不及早几年在美国上市的盛大、百度等互联网企业。
雷军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之时,马化腾、丁磊等人刚从学校结业到电信局上班,李彦宏还在美国念书,周鸿祎也才加入工作,马云筹办中国黄页在北京到处碰壁。
雷军的湖北老乡周鸿祎曾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雷军都是仰视的状态,因为雷军出道早,江湖辈分高,是中关村里的元老。但是,短短几年后,这帮“小字辈”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大佬,丁磊、陈天桥、李彦宏更是先后成了“中国首富”。
风云幻化间,时势使然尔。多年之后,雷军回忆起这一段还颇为感慨:“金山在上世纪90年代还很火,1999年互联网大潮起来的时候,我们却忙着做WPS,忙着对抗微软,无暇顾及。到2003年时,我们再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远远落后了。那一瞬间,我压力非常大,作为CEO,我后面两三年每天都再想,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是团队不敷好,还是技术不可,还是自己不敷努力?”
雷军说,最后自己想明利剑两点,一是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敷的,二是要找到最肥的市场,顺势而为。在雷军看来,所谓大成,和大势高度相关。就像他的两个快乐喜爱,围棋和滑雪,讲究的也都是“势”。
金山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不过有一件事情却在日后至关重要。2000年,雷军牵头了一个金山内部的创业项目——卓越网,四年多后,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这次出售让雷军实现了财务自由,也为其后来的天使投资奠定了资本。
2007年年底,金山成功上市两个月之后,雷军以健康原因辞去总裁与CEO职务,离开金山。“那一阵他身心俱疲,离开是的选择。”雷军的一个朋友说,这让雷军从习惯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事后证明,正是这一次的离开,成就了雷军的脱胎换骨。
“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离开金山的雷军,转身成了天使投资人,开始从大势出发,以更大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雷军是最早投身移动互联网的一拨人。2008年,他在个人博客中写下: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创业的大机会。同时,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连续投出多个业界知名的案子——拉卡拉、UCWeb、凡客诚品、YY、乐淘、多玩、多看等。其中,凡客诚品风靡一时,YY已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跨越40亿美元。
做投资让雷军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但他投资的这些公司很难说是雷军自己的事业。
在内心深处,雷军仍想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用一家量级庞大、甚至称得上伟大的公司,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凡客诚品CEO陈年说,雷军向上的力量或者说欲望,是不成预估的。雷军自己也说,他要做一家百亿美元级此外公司。
很快,雷军找到了自己的“势”——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2010年4月,小米公司注册成立,第一个产品——移动操作系统MIUI在当年8月上线。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随后,在一片质疑或赞誉中,小米在2012年卖出719万部手机,2013年卖出1870万部手机。在此过程中,小米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小米已成为业界的现象级品牌。
趁势之外,雷军对人也非常看重。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找人,一旦遇上合适的人,他就穷追不舍,直到把人说服为止。他找来了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林斌、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摩托罗拉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七个人组成豪华的创始人团队。小米的初期员工告诉财新记者,很多国际技术巨头公司的员工,看到几个创始人名单之后,直接就跟了过去。
雷军自己做投资的原则也是只投资人,不熟不投,投资后只辅佐不添乱。雷军说,自己创业初期的担心是团队磨合和心态,“看到最肥的市场,找来最厉害的人,事情没有理由不成功”。
决定做小米之前,雷军给晨兴创投的合伙人刘芹打了一个极长的电话,打光了三块电池。事后,刘芹说,其实那晚主要是雷军在说,他在听。
“雷军做事情很周全,计划很缜密,他不需要被说服,只是在做决定前需要有人PK。”刘芹说,他和雷军很熟悉,一直觉得雷军会自己做一摊大事。整个过程,刘芹只问了一个问题,“你已经功成名就了,还需要跳下来拼一把吗?”雷军回答,“我对创业仍有敬畏之心,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第二天,雷军带林斌和黄江吉去上海见刘芹。见面后,刘芹给他们每人上了一杯菊花茶,第一个问题是,“你们三个,一个来自微软、一个来自谷歌,一个来自金山,整个土洋结合,怎么合作?”第二个问题是,“你们怎么看待创业?”一个半小时之后,刘芹就敲定了投资,整个过程并没有聊小米具体要做什么。
2010年年底,小米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为晨兴创投、启明和IDG,公司估值2.5亿美元。
小米火了以后,一位业内人评价雷军:“他是错过了上一波(互联网),成于下一波(移动互联网)。”
“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能去做”
一位投资人总结小米模式曾说,小米在思路上两年,产品上一年,传统的手机厂商很难追上。手机行业对小米的态度也经历了从“看不起”“看不懂”到“看不见”的几度演进。小米起势之后,几乎一骑绝尘。
很多人都曾问过雷军一个问题,市场和大势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他人学不会小米模式?雷军说,小米模式的背后,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是先进的互联网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胜利。具体展开,又是雷军常讲的七字箴言——专注、极致、口碑、快。
外界对小米的误读,会让雷军非常在意。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马云说小米的核心是营销,下来之后,雷军特意找马云解释,小米的核心在于产品。雷军对外界贴在小米身上的“期货”“饥饿营销”等标签也感到委屈,甚至多次发文辩解,小米每个月的产能达到200万台,已经跨越很多传统厂商。为此,雷军还在今年年初,2014年的供应量至少会达到4000万台。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雷军看来,最终还是落在产品自己。雷军也对财新记者说,当营销和产品并举的时候,就说明产品不敷极致了,“的产品就是的营销”。
一谈到小米的产品,他不由自主地就会音量上升,身体前倾。每逢有采访或其他公司前来交流参观,雷军总会拿出小米手机、盒子、路由器等产品进行展示。他会用小拇指的指甲小心翼翼地划开塑封,逐层逐件地讲解,对每一处细节了如指掌。好比,小米盒子塑封侧面的中线没有恰好对准中间,他也会找到王川(小米盒子负责人)埋怨一番。甚至,小米微博里发出去的图片都是雷军亲自定的。
雷军的勤奋,也是圈内知名的。金山时期,雷军就是中关村有名的“劳模”,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这个习惯也被连结到了小米。多位小米员工向财新记者证实,好几次在凌晨两三点时,看到雷军的司机在楼下等他。分歧的是,雷军在金山的时间更多花在管理上,而在小米,时间更多花在了产品上。在金山,他会要求员工穿正装上班,连结工位的整洁;在小米,他会用十多人的团队花一个月的时间修改发布会的演讲PPT,最多修改100多遍。
雷军将“让用户尖叫”作为衡量产品的第一准则——如果配置不克不及让你尖叫,那么价格就一定要让你尖叫。去年7月发布的红米,配置参数被提前曝光,市场预期价格是999元,最终发布的价格为799元,结果是红米手机持久处于供不该求。
所有行为都围绕产品之后,雷军的管理思路也发生了颠覆性转变。小米公司员工不打卡,不进行KPI考核。组织架构非常扁平,公司合伙人一层,团队带头人一层,工程师一层,会议也很少。雷军说,互联网时代,KPI容易被量化,也容易造假,所以小米选择去管理层、去KPI,目的是提高效率,专注于产品创新。
黎万强是雷军的金山旧部,对此感触颇深:“之前在金山,老大(雷军)会直接挑战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现在,他还是很难被说服,但给了我们一个权限,这件事情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可以去做。”
【王宝强】一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外表看上去与在城市打工的千千万万农民工没有任何区别,没有受过任何与演员这个职业有关的培训,也没有哪怕一点点在一般人看来是成功必须的一些“社会资源”,甚至没有一个“城里人”亲戚,有的只是一个要靠演电影来摆脱贫困生活的梦想。他的梦想实现的几率有多大?
当许许多多都市青年沉迷于港台、韩国的那些胡编乱造到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青春励志”电视剧,为剧中人物唏嘘长叹,继而感怀自己的时候,王宝强却用他的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演绎了一个真实的青春励志故事。
“以前大家看到我,都‘傻根’‘傻根’地叫,现在他们都改叫‘许三多’了———这是我最骄傲的事情,因为它说明我这几年的努力没白费。”王宝强特有的笑容中,带着些许自豪地说。
“我就是许三多”
让普通观众熟知王宝强的,是《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和《暗算》中的“阿炳”。在王宝强自己看来,“完全可以代表我王宝强”的则是“许三多”。
王宝强说:“‘傻根’、‘阿炳’只能说有我自己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我不可能像傻根那样。而‘许三多’完全可以代表我王宝强,因为无论从举止还是内心,他是一个很丰富很现实的人,而且跟我很像。”
8岁那年,王宝强“决定不能在村里待一辈子,一辈子种地没意义,一定要出去闯。”于是他去了少林寺,因为深受李连杰电影《少林寺》的影响,王宝强以为去了那里就可以拍电影。
在少林寺当了6年的俗家弟子,除了练了一身“真功夫”之外,王宝强连“拍电影”都没有见过一次。这时,他才相信了寺里的和尚对他说的话:这里真的不是拍电影的地方。
16岁的时候,王宝强决定去“能拍电影的地方”——北京。当时,他的父母对他说:你这没头没脑的孩子能闯出个什么天地来?的确,一个农民的儿子,没有任何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和背景,也没有接受过任何演员的训练,想通过演电影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当时看来他这个理想的确有些不可思议。
“北漂”生活是极端艰苦的。那时王宝强每天生活的主旋律是在北影门口等待一个群众演员的机会。如果等到了,每天可以挣20块钱,还有剧组的盒饭吃。这个机会不是经常有的,为了生活,王宝强就在北京的各个建筑工地上做起了农民工。
让王宝强记忆特别深刻的是一个除夕。当时他口袋里只剩下2元钱,在这个举国欢度春节的时刻,他只能选择躺在工棚里睡觉,用睡觉来熬过那阵阵袭来的饥饿和孤独。王宝强说他那个时候从来不告诉父母他在北京做什么,只说自己挺好的,因为怕父母担心。
王宝强说:“我跟许三多的经历很像,他在当兵前被他爹叫‘龟儿子’,都不敢言语,我刚从老家到北京去做北漂时,也很懦弱,怕被别人瞧不起,因为俺家是农村的,没有背景,没有条件。我做武行,却又长了一个苦瓜脸,他们都嘲笑我,说我一辈子不会有什么出息。我很自卑,但也很好强,所以刚到北京那会,经常打架。”
一个偶然的机会,导演李扬在众多的试镜资料片中看到了王宝强,于是,18岁的王宝强被选中出演处女作《盲井》。这部电影于2003年获金马奖“新人奖”,2004年获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男演员奖”和泰国金鸟电影节“男演员奖”。
王宝强说:“我很幸运,不光是因为我等到了机会,还因为这个机会是在我最单纯的年代降临的。我不敢保证,假如换了今天的我,我还会不会相信这个机会最终真的会到来。”
谁给讲个身边人期货发财的故事
如何从5万赚到渗敬2亿?——“上海滩坚持哥”许盛的演讲
大家好,我刚从国外回来,时差还没有倒过来,昨晚也没有睡好,所以今天有可能会讲的比较简短,请大家见谅。我觉得我和很多的成功投资者最大的不同,是我在期货和股票市场中几乎一开始进去就取得了盈利,也没有爆仓的经历,我是从1999年5月1日开始从事期货交易,今天是2014年的4月12日,到现在差不多是15年的时间,我算了下,我几乎每年的回报都是正收益。
我稍微总结了一下自己可以稳定盈利的一些经验,主要是有以下几点:我是一个可以把很简单的事情做到很极致的人,而且非常的自律,具体表现为从一开始从事金融投资行业就非常遵守交易规则,每个人对交易规则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的定义和书上的差不多,比如说做期货不应该逆势操作,或者拿着错误单子的时候会不愿意去止损,或者资金控制不是很合理,过大的去放大自己的头寸风险。
我觉得这些道理虽然很简单,几乎每一本入门的期货和投资书籍都会告诉大家,但是我们可以很明白地看到,我测算过这个比例,有一半以上的成功投资交易者的回忆录里面,他们的前几次爆仓,都是由于我前面所说的这几个原因。正因为我知道这几点的重要性,所以在一开始从事期货投资时,就没有犯下这个毛病,一直是以轻仓顺势的方式去进行交易,所以说在交易的初期,就能够得以很好的生存,以及获得那时候也是比较微小的盈利。从1999年到2003年我算了一算,大概最高的年回报率是在25%,最差的应该是10%左右。
第二点我觉得我是一个非常认真仔细的人,比如说通过书籍或者是和朋友交流以后得到的交易方法,搭老都会做很认真的记录和备份,而且每过一段时间,会去回味总结,因为这些交易方法你在经历过一段时间交易以后,你的感觉应该是不一样的,而且一些比较经典的方法基本上全部是背出,甚至要存在条件反射。
还有一点是,要严格地做好自己的交易记录,而且交易记录我觉得应该是要做得比较的详尽,因为这样可以在你过了很长时间以后去看这一份交易记录,你还能够明白当时你做单子的时候真正的交易体会,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程序化交易,但这样的一个工作,相对来说更加简单一些。
我觉得自己做的还有一点比较好的就是交易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举个例子,我在很多期货公司开户,但是我手机里面都会保存它们官方的交易报单电话,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投资者是不是这样做的,而且保留这个电话以后每过一段时间会去试一下单子的电话是不是还有效,因为我觉得像以前期货公司的专业服务性方面还是比较差,它更换的这些变化,或许是增加了条件,比如说我本来是不需要密码设置的,现在告诉你需要密码设置,但是你在紧急需要做单子的情况下,比如说你的电话突然断线了,你又不可能很快地去做到相应的报单。
我前面所说的是期货公司针对客户的官方报单电话,而不是你的经纪人或者说像我这种VIP客户,期货公司为你留出的报单电话,为什么这样说?比如说VIP客户电话,因为现在大家都是网络交易,很长时间没有人去用的话,那么期货公司就有可能会把这个VIP的电话撤销掉,如果没有及时通知你的话,在你非常需要紧急报单的情况下,你就没有办法很快地把自己的单子发进去,而且对于我们这种对价位、点位要求很高的交易者来说,有时候碰巧今天行情很大,你就会损失很多。
所以虽然我自己可以打VIP客户报单,但是我也会把那些期货公司针对普通投资者的官方报单电话也记录在手机里面作为双备份。因为一般面对所有客户的报单电话,不会被轻易的关闭,而且在十年前我已经注意到了,交易速度的重要性,以及备灾备案。就像期货公司也需要防灾备案,像我在十年前,在我的交易场所就已经有备网和备电,我觉得特别是备电,很多人会说我有笔记本,笔记本有电池板,但是大家不能忘记一件事情,十年前宽带是用modem接的,如果断电,你的modem是没有电的,没有电你可以选择电话报单,但是电话报单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去用的,如果你可以网络下单的话那肯定会为你节约很多的交易时间。
我再举一个我开车的例子,朋友叫我到哪边去吃饭,我一般都会在地图上面先做好攻略,然后会尽快选择出很好的路线,也会把问题考虑地很充分,比如说这条道路看上去会近两公里,但是在下班或者放学时间,它这边有几个学校,那么我有可能就会避开这条道路。大家都知道,现在大家丛枝慎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一般放学的时候,道路会有一条车道会被接送孩子的车辆给占道,那么你的速度就会很慢很慢,这就是我自己总结下来能够长期稳定盈利的几个基本点。
我再给大家的描述一下我进入股票期货市场的经历。1992年我12岁,那时候发行了认购证,大家也知道,认购证使上海很多人一夜暴富。在我舅舅的影响下,我对于证券投资非常感兴趣,看过了一些书籍后我觉得这是能通过个人的智慧和努力获得成功的行业。所以从1993年开始,我就学习了股票操作,而且觉得当时股票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资金多,股票少,也比较好选,可以用一些很简单的方法就能在里面赚到钱。
1996年开始我尝试性做了一些股票的单子,正好也赶上96年、97年行情比较好。但是到了1998年,大家也知道1998年其实在中国股票市场是阴跌的一年,我虽然没有亏损,但是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做股票是有点靠天吃饭的。后来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知道还有期货投资这样东西,而且可以双向交易,于是进入了期货公司的学习班进行培训,正好看到了K线图,觉得1999年的商品,无论是铜、大豆都在底部,我记得很清楚,在1999年的5月份,那时候大豆的价格应该是在2000左右,我进入了期货市场。
我进去的第一把单子是买了一笔大豆的多单,但是很不巧, 5月21日,有一根中阴棒向下破位,我及时的止损,挽救了我几乎全部的资金,因为那时候大豆从5月份跌了一个月,跌到1800,相当于10%的期价,那么如果你半仓做,就相当于50%的本金就没有了。因为在当时学习的过程中就知道止损这个道理,所以虽然我很看好做多,但也把单子砍了。
为什么那时候去选择做大豆?大家都知道1998年期货市场经过整顿以后, 1999年进来的时候期货市场实际是一个很低迷的市场,可以做的品种也比较少,大概只有大豆、铜、绿豆、天然橡胶略微有一点量,而当时的铜受外盘的影响非常大,价格几乎没有连续性,跳空非常多,所以说风险很大。绿豆因为听了当时老前辈的话,大家也知道其中原因,郑商所发行的品种比较难做,所以说也没有去做,于是就选择了大豆,一开始主要是以中长线趋势交易为主,也是有一个原因,我经过计算,当时期货公司收我的大豆手续费5个跳,5个跳相当于什么样的概念?就相当于单边25块,来回50块,等于你要跳到第六跳才能赚钱,当时大豆的价格大概就在2000左右,每天的波动多的时候三四十的,少的时候才十几个点,你5个跳怎么去做短线,而且当时没有像现在网络自主程序化下单,都是以手填单子递进去报单的方式,非常不适合做短线。那时候我就以做中线波段趋势为主,但是也在逐步地锻炼自己短线的水平。
我刚刚开始进去做期货就对两个大概念的事情比较关注,第一期货市场是一个可以产生暴利的市场,相对它也是一个可以让你很短时间把本金输光的市场,所以说我非常想去寻找一些可以细水长流的交易方法。在我做股票的时候我就非常了解复利增长的威力,举个例子,每年翻一倍,那么十年以后就应该是2的10次方1024倍,一万块钱,十年之后可以翻到1024万,你每年能够稳定盈利50%的话,十年以后差不多可以赚到57倍,所以说那时候就比较倾向于这种可以细水长流的交易方法。
因为我是做技术分析为主,就翻了以前的图表觉得去做到这两个目标的话并不是很难,其实在期货市场里面,行情的级别你每年只要抓到一到两笔,仓位不需要很重,就能够很轻易地完成这样一个目标。第二点我对期货市场一进来的认识就非常深刻,它是一个负和游戏的市场,你应该去看看你身边的对手如何。当时我去看了一下,因为那时候我们还不是属于网络交易,每天都是大家在散户厅里面,我看了散户厅,看了大户厅,包括与期货公司的分析人员也进行了交流,但是他们给我的印象基本上都是比较懒散和不够专业,而且觉得这个行业是巧性性比较大。
比如说,每天开盘的时间大家在斗地主,打八十分,也没有人去做交易记录,而且碰见极端行情,涨停板或者跌停板,只会笑一笑,诶哟今天大豆涨停板,其实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大豆涨停板,你有空单那你倒霉,你有多单那你赚钱,你为什么没有抓住这把单子?一年就几个机会,你怎么可以像开玩笑一样,你错失了一年几次的机会你知不知道?而其实很长时间都是平衡市。就像你打德州扑克,你难得拿到副好牌,你没有all in别人,就赚了几个小筹码,你在玩什么?而且那时候经过我的研究,大豆有个特性,受美盘美豆的影响比较大,每天早上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跳空,但是马上会被纠正。
比如说大家可以回顾以前的行情,在大豆上面有很多的高开低走和低开高走,而且这些高开低走、低开高走往往就是一个阶段性头部和阶段性底部的波段的很好的买入点和卖出点。能够赚这么多钱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觉得最主要还是这过去的十年行情非常的好,我一直在和圈内的期货朋友说,过去的十年是我们期货行业的黄金十年。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其实你要在期货市场中赚到暴利,比如说几千倍几万倍,你必须需要市场第一有流动性,第二有波动性。
从2003年到去年2013年,其实这十年,相对来说波动性都是很大很大。你比如说像2003年,铜从一万五,它的低点是出现在2002年,是一万三,但是2003年一万五开始启动涨到了2004年,涨到了三万,三万那时候是很快速地进行了回调,而且回调的幅度也很大。大家也知道像这两年,国内上海的铜它的波动性就比较小。像2003年-2004年,它是属于一个超级大牛市,2004年有一波很好的回调行情,2005年又是一波超级大牛市,2005年铜开始启动,从两万多点一直涨到八万点,期价翻四倍,而且我记得2005年过完春节,在十几天的交易日内,大豆豆粕涨了30%,像现在农产品哪里能一下子涨到30%这么多。2008年金融危机,那就不用谈了,行情很大,2009年4万亿,也是超级大反弹行情,2010年又有橡胶、棉花这些明星品种,像去年有焦炭、橡胶这种行情。所以我觉得我能够翻这么多倍,还是这十年的行情成就了我。
期货行业我觉得比较像投机行业,现在稍微好一点,以前里面的从业人员包括投资者,素质都比较低。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过来做?无非都想不劳而获。就像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到澳门去赌博一样,他就希望第一想得到认可度,把别人给赢了,第二就想不劳而获。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行业,以后越来越专业化,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这几年,研究员出身的成功投资者非常的多,期货公司本来是做研究员的,但是自己去开了投资公司以后,成功的非常多,在很多期货比赛排名上都是非常高的。他们其实本来一个月就拿个一万元左右的工资,但是每天都是在那边付出着,所以说多年以后一下子出了成绩,也是很必然的事情。就像我身边也有一个朋友,大概两年时间,就赚了过亿,而且他管理的资金也非常的大,我都是他忠实的客户,因为我觉得很多市场上面的综合性的操盘手和他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觉得成功有时候会掩盖一切,但是不成功也会掩盖很多东西,比如说你的努力,你的付出,你的积累,甚至在你身上的不公平,和坏运气。但是我还是非常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座右铭,即使是奇迹也会被努力的人握在自己的手中。由于自己这些年在期货交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近几年期货行业发展也比较快速,比如说去年就上了很多新的品种,而且今年又是期权的元年,所以说工作量和学习量会非常大。
相对于前几年来说,自己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偷懒,每当这个时候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再去坚持的时候,我总是会告诉自己,不要让你的对手比你更努力,因为他们还是非常想来取代你,特别是在期货行业这个非常残酷的负和游戏,又是创造奇迹的行业里面,告诫自己不要成为他们的猎物。有时候自己也会去看一些体育方面的幕后纪录片,特别是篮球方面的,了解我的朋友知道我是一个篮球迷。比如咱们就说以前CBA里面的八一解放军队,他们是连续七年夺冠,他们的训练馆里面就贴着标语“为祖国争光,为军旗添彩”,他们的队内对抗性比赛毫不亚于打总决赛的对抗性,老球员总是带伤去坚持比赛,为军旗添彩。
我给大家的建议,比如说如果是初级投资者的话,应该学习求精不求多,很多东西不要看过听过就算,前面付老师就讲的很好,虽然说我对很多东西的总结是有可能我们的讲话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有25分钟是废话,但是有5分钟是精华,那么这个5分钟的精华你就应该去记录下来,回去就应该去总结。
我举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我的结拜大哥,就是网上号称励志哥,三千元做到十亿的香然会金融俱乐部的创始人林军,他和我一起去唱卡拉ok,我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周杰伦的青花瓷,周杰伦这个歌不属于快歌,相对于一些快歌比较容易唱,但是它的歌词有一点拗口,也有一点难认,这个歌在以前很热门,我听过很多朋友唱过这个歌,因为它的节奏很快,大多数人就混过去了,这个字是不清楚的,但是只有我这个林军大哥,他咬字是清楚的,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成功的人都是很注重细节的,做事不会得过且过,不会半会不会,而且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是肯花心思的。
在我们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我相信很多朋友在朋友圈,或者哪里,每天都会搜到很多很多的资讯,很多很多的交易方法,但是我觉得你真正学会了多少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面很广,但是他不精,真正要他交易拿的出手的东西他其实是没有的,一会做做看看图表,一会做做听听消息,一会做做基本面,而且交易的计划也很混乱。我认为努力的投资者应该找到自己合适的交易方法,反复地去训练和验证。就像我是做技术分析的,我就很喜欢看K线图,也很会去看,比如说高低点出来以后它当天的盘面是如何走的,比如说它当天是慢慢地45度上去还是一直横盘着,尾盘拉一下,还是这根阳线走出来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
有的很细微的东西,其实是会告诉我们很多秘密,但是很多人就懒得去花这个心思。就像我有些朋友,跟我说是做技术分析,我问他做什么品种,他说了一个品种股指,连近期的高低点你都说不清楚,你做什么技术分析。还有我觉得如果要练短线的话,就是应该多看盘,像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短线盘感非常的好,他不做外盘的时候,他晚上也会看外盘,他就喜欢看数字之间的跳动,就是看它比较交易集中的时候的那些,所以我觉得成功的投资者都是经过刻苦训练和付出坚持的。
最后我也为那些努力刻苦在成功路上的朋友鼓劲,其实现在的期货市场非常需要人才,只要你有真本事我相信资金马上会来的,千万不要去做孤注一掷的傻事,犯一些低级错误。而且现在随着金融行业的进步,对于操盘手的鉴定,也越来越全面性。
如果是我鉴定的话,一个操盘手他的本金有可能只有一万块钱,但是他连续三年到五年,每年都能够赚30%-50%,我肯定会选择他,当然也要看他的资金回撤。我不会去选择一个一年一万赚到五万块钱的人。你在一开始创业的时候,相对来说会比后面艰苦一点,就像我前面所说的,你现在的渺小也许会掩盖你的付出、拼搏和坚持,但是在现在期货行业包括资管时代的发展,是金子不是马上就会发光的。如果你觉得你是实在有本事的,被埋没了的,你散会以后可以联系我,加入我的团队。
最后我想澄清一个问题,2008年1月份,第一财经日报为我做了篇专访,名为《期货狂生》,这篇期货专访的题目本来是叫做《期货就应该做自己》,我觉得期货狂生的这个名号非常地不适合我,因为和我相处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比较低调亲和的人,包括那篇文章如果你们去看的话,也会发现很多细节,就像我喜欢的NBA球星是邓肯,而不是科比、詹姆斯、麦迪,我是那种比较低调谦逊,喜欢稳定发展的,所以说大家以后千万别再叫我期货狂生了,我觉得我只是非常自律,把简单的事情可以做到极致,而且懂得如何扬长避短的职业投资者,如果你们硬要给我取个外号的话,也可以叫我坚持哥,因为我的大哥叫励志哥,你们请叫我“坚持哥”,好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