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期货期权成交量 全球期货期权成交量创纪录
2008年12月国内沪铜期货成交量如何
2008年12月国内沪铜期货成交量为约1.1万手。
这个数字是从上海期货交易所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得出的。具体来说,2008年12月份,沪铜期货的总成交量为109,174手,其中开仓量为54,028手,平仓量为55,146手。
从成交量来看,2008年12月份沪铜期货的交易量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答悔响有关。此外,2008年12月份的沪铜期货价格好举空也持续下跌,这也可能影响友瞎到交易量。
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历史期货成交量数据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投资策略。如果成交量较低,可能意味着市场情绪低迷,投资者要谨慎对待风险;如果成交量较高,可能意味着市场情绪较为乐观,投资者可以适当提高仓位。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关注市场热点和政策变化等因素,来判断未来期货市场的走势。同时,要注意风险管理,控制好仓位和止损,避免因个别因素导致的亏损。
总之,了解历史期货成交量数据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制定更加科学的投资策略。同时,要注意风险管理,避免因市场波动而导致的亏损。
全球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从发展历程看,股指期货是应股票市场的避险需求而发码逗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经济滞胀,经济增长缓慢,物价飞涨,政治局势动荡,股票市场也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道琼斯指数的跌幅在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中超过了50%,人们开始意识到在股市下跌面前没有恰当的避险工具可迟伍卖供利用。
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市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第一份股指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平均指数(TheValueLineIndex)合约。股指期货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价值线综合平均指数期货推出的当年就成交了35万张。
由于股指期货能够为股票市场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顺应了市场管理系统性风险的要求,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90年代陆续推出了股指期货:英国在1984年5月、中国香港在1986年5月、新加坡在1986年9月、日本在1988年9月、法国在1988年11月、德国在1990年9月均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货品种。9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兴市场也加快了股指期货市场建设的步伐:韩国在1996年5月、中国台湾在1998年7月、印度在2000年6月也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货品种。时至今日,股指期货已成为现代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股指期货/期权交易量达到56.168亿张,占全球场内衍生品交易量的36.5%,占全球金融期货/期权交易量的40.31%。相比2000年,股指期货及期权的年交易量增长了7.27倍。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由于市场避险需求的激增,股指期货的成交量也呈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有时甚至达到正常情况下交易量的两倍多。
目前,全球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股指期货,包橘辩括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且涵盖了GDP排名前20位的所有其他国家。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期货市场的发展过程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商品期货——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
1、农产品期货: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被推出。
1.谷物期货——小麦、玉米、大豆
2.经济作物——棉花、咖啡、可可
3.畜禽产品——黄油、鸡蛋、生猪、活牛、猪腩
4.林产品——木材、天然橡胶
2、金属期货: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当时的名称是伦敦金属交易公司,主要从事铜和锡的期货交易。
1.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国际定价权)、锡、铅、锌、铝、镍、白银
2.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1974年推出,国际定价权)、白银、铜、铝
3、能源期货: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
1.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2.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
(二)金融期货
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1、外汇期货(第一种金融期货)
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外汇期货合约。
2、利率期货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国民抵冲坦握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率期货合约。
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信含(CBOT)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较大的金融期货合约之一。
3、股指期货
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
(三)期货期权
1. 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
2.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具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货交易主要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对现货商、期货商均有规避风险的作用。
3.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4.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权钱交易)方兴未艾(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
5.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所。
二、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市场经济货币化、金融化、自由化、一体化(电子化的结果)的发展趋势,利率、汇率、股价频繁波动,金融期货应运而生,使国际期货市场呈现一个快速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1.期货中心日益集中——国际中心:芝加哥、纽约、伦敦、东京;区域中心:欧洲大陆、新家坡、香港、韩国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体现在交易品种增加,交投活跃,成交量大,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等方面。
1.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2.全球交易量增长速度非常快;
3.交易量呈现加速增长现象;
4.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的迅猛增长主要来自于美国以外的交易所。
5.金融期货的发展势不可挡
2006年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中,金融期货、期权的比例高达91%,商品期货、期权的比例仅为9%。
1.期权交易后来居上
2000年,全球期权(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交易总量第一次超过了期货交易的总量。
在期货交易中,无论时买进还是卖出期货,其面临的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对称的,即买卖者可能大赢也可能大亏。然而,在期权交易中,两者得到了分离。
1.联网散庆合并发展迅猛(原因:1经济全球化2竞争日益激烈3场外交易发展迅速)
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货交易所。
1.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公开喊价和电子化交易
2.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3.改制上市成为潮流——其形成根源是竞争。
2000年底,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成为美国第一家公司制交易所。
其他改制的著名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纳斯达克。
商品期货的成交量
继2009年和2010年中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夺得全球首位后,2011年期货市场成交总量同比下降逾三成,未能连续三连冠。不过,截至11月份,国内商品期货成交总量已高达12.08亿手(不含股指期货成交量),与2009年(10.785亿手)、2010年(15.66亿手)和2011年(10.54亿手)相比较,已取得不错成绩。
业内人士表示,2011年7、8月份豆粕期货的巨量成交为其增添不少筹码,而上市的两个新品种也表现相当,尤其是玻璃期货的上市,更是跻身于商品期货成交的前三名,预期国内商品期货总成交占据全球首位。
中期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1-11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299,038,119手,累计成交额为1,519,77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53%和19.69%。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325,626,877手,同比增长15.49%,占全国市场的25.07%,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304,286,692手,同比下降21.46%,占全国市场的23.42%,大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578,915,674手,同比增长117.03%,占全国市场的44.56%。
2011年7月16日当周,豆粕期货一周成交2333万手,持仓量198万手,创造期货市场新的历史纪录,但随着基本面趋于稳定,豆粕期货又渐归常态、仍然保持稳健运行状态。在1207合约至1301合约共五个合约中,1208合约在期货价格由涨转察嫌谈跌中成交量放大到1186.8万手,创单个合约成交纪录,当日者掘减仓15.45万手至188.26万手,随后行情有所降温。
此外,玻璃期货上市两日总成交量创出138.7万余手的天量,成为仅次于豆粕期货的195.8万余手、螺纹钢期货的158.9万余手,上市第二日即成为国内期市第3大交易品种,这在新品种上市后较为罕见。业内人士表示,总成交量(138.7万余手)与总持败碰仓量(17.2万余手)之比达到8.06倍,说明市场资金流动性较强,玻璃期货未来有望成为国内期市中成交量较大的主力品种之一。
数据显示,中国期货市场2009年共成交21.6亿手(按双边计算),成交金额约130.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2%和81.5%。该年商品期货成交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的43%。传统商品期货品种白糖、螺纹钢、天然橡胶、锌、豆粕在所有期货品种中居前五位,分别占市场份额的19%、14%、11%、9%和8%,这五个品种成交量占整个市场的61%。
其实早在2008年,中国农产品期货已跃居全球农产品期货成交量第一大国,但由于原油期货、钢材期货的缺失,仍只能在商品期货成交总量排名上屈居美国。且由于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成交量所占比重近九成,中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全球排名长期居落后地位,但随着股指期货春节后上市国内的指日可待,该年期货成交量排名有所提升。
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增长逾45%,达到15.21亿手,占全球商品期货与期权成交总量的50.95%,连续两年跃居全球第一。
不过,2011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却同比下降逾三成。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10.54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375134.2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72%和11.03%。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势较为动荡,而国内经济结构面临转型且增速放缓,期货市场量价齐跌,进入调整期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2010年四季度,国内三大商品交易所采取的取消手续费优惠制度、限制开仓手数制度、提高保证金比例等措施抑制过度投机,对成交规模也有所抑制。
此外,2010年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和部分商品供需缺口的炒作等因素提振期市量价齐升,造成基数较高,2011年的同比下跌也是合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