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恒指期货 > 期货交易笔记2018 期货交易笔记模板

期货交易笔记2018 期货交易笔记模板

期货大神 恒指期货 2023年08月28日

怎样买卖恒生指数期货

1、坚持小单量、小止损、做波段的买卖方法。任何时候动用资金不超过30%,不冒很大的风险。操作之前,我会衡量我所冒的风险有多大。如果止损大了,干脆不做,静待下一次机会。

这一点和做股票是截然不一样的,股票是向前看,往前冲,而期货是向后看。好多时候,涨得很厉害或跌势汹涌,若是做股票的话,早就冲进去了,但期指干看着还没办法进单,因为找不到一个让人放心、让人心理能承受的止损位。

2、不摸顶摸底,坚持做第三浪或C浪。市场非常强大,谁也不是神。顶在哪里?底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第三浪和C浪波幅最大,最好辨别,只要做对这两波足已。

3、严格止损。比我优秀的人太多太多,但我敢说:没有哪一个人能像我这么严格止损的。不管我赚多少钱,也不管多么顺风顺水,任何时候,没有哪一单会没有止损的。不怕错,就怕拖。只有把止损放进市场,我才感觉比较踏实。

4、每天研究市场。十几年如一日,每天研究市场的走势规律,做笔记,写心得,这已经是我的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大的市场走势规律亘古不变。但是每过一段时间,大户操盘手法就会发生变化,这对盘中短线交易至关重要。研究市场,就是通过细枝末节看看有无新规律,大户有啥新手法,交易方法、策略随之跟着大户做一些调整。

《原则》读书笔记

我花了5天空闲时间把《原则》读了一遍,现在简单说一下我的感想,希望能帮助到想看这本书的人。

本文分三个部分:达利欧生平,桥水基金历史,《原则》评论。

首先还是现简单看一下达利欧的故事。

达利欧生于1949年,和新中国同年。

12岁大概是1962年干兼职高尔夫球童,开始炒股,第一笔投资是东北航空。从12岁起,他开始阅读企业报告开始看各种财经新闻,喜欢研究买卖股票,一直到1966年高中毕业。得益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出的股市持续繁荣,他在书中写道“那一年,股市依旧繁荣,我赚着钱,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18岁,1967年,应该是第一年品尝的亏钱的滋味。同年,进入长岛大学就读金融学,开始涉足商品期货。1967到1969,股市暴跌。

22岁,1971年,大学毕业,接着被哈佛商学院录取,开始关注黄金和汇率。同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进入无锚时代。

23岁,1972年暑假,进入美林证券大宗商品期货部做暑期工。

24岁,1973年,哈佛工商管理学硕士毕业,进入多米尼克证券公司,成为大宗商品业务主管。同年,股市暴跌,期货暴涨。

25岁,1974年,进入希尔森公司负责期货对冲业务。这两年时间据他说是赢多输少,但总体上应该没赚到大钱,有一次在猪腩期货哪圆段中大赔一笔。

26岁,1975年,应该是感觉这两家公司积累了资源和人脉,于是这年创办桥水。然后就到了作者津津乐道的艰苦创业腔樱初期,最初的办公室在两居室公寓的一间,最初整个公司就三个人。

28岁,1977年结婚,生了4个孩子。

68岁,2017年,退出桥水管理层,隐身幕后。

69岁,2018年,出版《原则》

72岁,2021年,出版《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第二部分:桥水基金历史

因为我不是金融行业专业人士,没有桥水基金历年收益率数据,中文网站也找不到相应的详细资料。下文主要根据达利欧的《原则》中关于桥水故事的整理,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1975年,桥水基金公司创立,“在不同的水域之间架起桥梁,故称桥水”。最初的生意主要构成应该是给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及兼自营业务。在这本书中,达利欧对他的客户构成及每年的营业情况并没有详细说明。这一阶段,桥水开始构建交易模型,开始的模型很粗略。生意的关注范围扩展到了商品股票债券外汇等各种市场。他观察市场,并发现其中的失衡之处,找到其中的因果关系,并把处理这些因果关系的原则写下来,构成模型,用模型指导交易。这应该是最初的量化模型。

70年代末开始写《每日观察》,这一工作持续了40多年。

1981年,达利欧第一次预言大萧条。但是判断失误导致随后桥水差点清盘。也就是说从75年到82年,8年时间,桥水又重新回到了原点,这是达利欧人生中的重大打击,经过痛苦地反思和蜕变,桥水开始再次起航。他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描述的:“我已经吃够了足够李誉的碎玻璃,也懂的了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预测未来,而是知道在每一个时间点上如何针对获得的信息做出回应。”

在这次大低谷中,达利欧做出得总结可能是桥水复生的最重要的几点,尽管在桥水后面的辉煌中很不起眼,但我认为这几页才是这本书的精华。第一:过度自信,被情绪左右。第二:再次意识到研究历史的价值。所有的事情不过是旧事重演,开始努力总结过去100年的历史。第三:把握市场的机遇很难。这句总结导致他立志把桥水打造成一个创意择优的机构,就是集合众人的智慧。第四:立志找到承受低风险享受高回报的“投资圣杯”。

其实,这次深刻的打击及随后的反思才奠定的桥水后来的一系列动作,以及随后总结的一系列原则,以及桥水企业文化也可以从这里找到起源。但是世间真的有“投资圣杯”吗?桥水几十年的持续成功让人以为他们真的掌握了财富的密匙,但这几年平庸的业绩又说明了什么呢。其实第一点和第二点我是认可的,第三点第四点,其实是一回事,我认为世界是一个多元博弈的世界,你可以找出一千条一万条影响市场的因素并赋予权重做成模型,但你这么知道第一万零一条意外不会发生?不会对模型造成致命打击?

1990年:达利欧说他发现了投资圣杯:拥有15-20个良好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就能大大降低风险,又不减少预期收益。在此基础上,桥水成立了“纯阿尔法”基金,这只基金应该一直运行的现在,曾经创出对冲基金历史上最高的收益率。但现在很多对冲基金都是采用的这种策略,也就是说这个赛道其实已经很拥挤了。

1995年,达利欧开始思考如何将财富传承很多代,这就意味着这种资产要在所有的环境中超长期限中表现良好。于是桥水构建了4种投资策略,它足够均衡,又不会遭受不可接受的损失,这就是“全天候资产组合基金”。

桥水主要就这两支基金,随着桥水的发展,公司逐渐壮大,人员开始增多,为了让每一个人理解公司文化,执行公司政策,达利欧开始制定各种原则,让他的员工理解并执行。这些原则逐渐增多,最后总结成册,就是现在这本《原则》

达利欧把人生分成三个阶段,学习工作和自由。不过他认为在他退休之前,他想把他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其实有点想中国士大夫的感觉一样,从立功到立言到立德。达利欧走到了立言的阶段。

开始进入第三部分《原则》书评

首先对这本书要有一个总体概念:它总计550页,40万字,中信出版社,98元。

为啥要列举这个数字,因为正常40万字我估计在7-8个小时就能阅读完,这本书至少花费了我12个小时才读完。一般情况下,我们读完一本书总会有那么余音绕梁几天或者几个小时。但是这本书我读完就读完了,什么也没记住。如果不是写这篇书评再去翻看的话,我真的不知道我这几天到底看的是啥。

一开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有点像《君主论》那么晦涩,但《君主论》让人读起来还是有些趣味的,马基雅维利写文章水平逻辑性趣味性还是很好的。然后我有读着读着感觉像读《论语》,通篇大道理,就和论语一样。但到后来感觉他还是不像《论语》,因为论语也有让人能记住的地方。但《原则》完全让人记不住,这时我突然看到书桌上放着一本公司发的员工手册了,对,就是员工手册的感觉。这下找到可以对标的书了。

这本书不是达利欧的个人传记,前129页写达利欧个人和桥水的历程,还是有些可读性的。但在此之后全部是桥水的公司手册了。

其实,书中的很多原则和道理别人也反复讲过,但这本书是N多道理的集大成者。可以想象做为一个桥水的新员工,他该如何做事,他该如何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但依据这本书做事他就不会做错,因为这本书中对新入职的员工对普通员工对公司高管每一个人都有做事的规范和指导。

这本书实际是达利欧七十多年生命以及桥水基金4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高度抽象出来的道理和哲学。它更像一个笔记本,在某一时段的工作中总结出来一些道理,记到笔记本上,逐渐积累。

所以说,生活和工作中适用的道理肯定是对的,但是把这些道理汇聚成一本书就相当枯燥了。

前面说过真是因为世界存在不确定性,达利欧要在这个世界中找出确定性,找出永久的投资圣杯。虽然书中没有列举数学公式,但是我能感觉到他是极度理性的人,他反复说大脑要极度开放。他要把桥水打造成一个始终极度理性的公司。但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吗?

这本书的适用人群其实更适合企事业高管人群,至少有管理过百十来人以上的团队,才能使用到书中的道理。这类人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字典,遇到管理问题随时翻阅。

但是我感觉对于普通人读这本书意义不大,这些道理虽然都能读得懂,但是记不住,98元一本,还不如去买本小说看。

标签: 公司   基金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