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恒指期货 > 伦敦金属期货事件 伦敦金属期货实时

伦敦金属期货事件 伦敦金属期货实时

期货大神 恒指期货 2023年08月29日

伦敦金和期货黄金有哪些区别

伦敦金不是一种黄金,而是一种贵金属保证金交易方式。因起源于伦敦而得名,在国际市场上已有超过300年的历史,是市场上最热门的黄金投资方式,广为投资者和炒家所追捧。

1、全世界都在炒这种黄金,黄金交易量巨大,2008年日交易量伏胡超过20万亿美元。因此没有任何财团和机构能够人为操控如此巨大的市场,主要靠市场自发调节。黄金市场没有庄家。市场规范,自律性强,法规健全。

2、不用选股,操作简单:有无基础均可,即看即会。

3、交易服务时间长:黄金交易时间是从早上9点到次日凌晨的2:30。早上9点至下午4点是亚洲盘交圆知易时间,下午4点至晚上8:30是欧洲盘交易时间,晚上8:30至次日凌晨2:30为美洲盘交易时间。一般来说,黄金交易最活跃的时间为美洲盘,时间大致在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1点橘厅消之间。

4、金价波动大:根据国际黄金市场行情,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报价。因受国际上各种政治、经济因素,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金价经常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

5、有风险,更有机遇。

6、资金结算时间短:当日可进行累积交易,提高投资基金比率,加大投资回报几率。

7、网上交易,交易方便。

国储铜事件的事件经过

2005年11月初,国际市场盛传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下称国储)将释放五万吨库腊毁存的消息,随后,一向低调的国储突然亮出手握130万吨铜的“家底”,如此反常举动引起种种猜疑。

几天后,外电报道了代表国储轮棚备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从事铜交易的交易员刘其兵神秘失踪的消息。

国储做空被套的盖子由此揭开。

国际炒家穷追不舍,国际铜价屡创历史新高。

这场悲壮的厮杀至05年年底尚未结束,但结果早已经注定……谁能想到,在2005年的岁末,很少抛头露面的国储会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由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铜交易中被套大量空单,浮亏严重,加之操盘手刘其兵神秘“失踪”,下落不明,国储被全世界的媒体推到了聚光灯下。

回顾过去,面对尚未愈合的伤口,人们的内心依然在隐隐作痛:株冶事件,3天内亏损1亿多美元;中储棉事件,亏损约6亿元;中航油事件,亏损5.5亿美元……国储铜事件,损失已经难以避免。

许多人忍不住要问和茄:为什么受害的又是中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太多的问题需要反思。

然而,反思的声音依然微弱,人们听到的更多的是推卸责任的借口,其中还包括许多乐观而离奇的论调。

如果带着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国储铜事件绝非最后一幕悲剧,国际炒家的魔咒还将降临到我们头上,给我们带来新的痛苦记忆。

从株冶事件到这次的国储铜事件,笨拙而愚蠢的交易技术是中国企业屡屡被国家炒家围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不得不感叹:我们的企业显得太稚嫩了。

比如,在风险控制方面,在发达国家成熟的期货市场,风险控制已经发展成为完整的系统,即便是像索罗斯、巴菲特这样的大鳄,也无不视风险控制为第一生存要素。

然而我们却截然不同。

有媒体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国家物资储备调剂中心最先有一个交易团队,后来主要由刘和另一个交易员从事交易,此后这位交易员被调离岗位,刘遂成为惟一的交易员。

谁能想到,中国数亿资金,竟然掌握在一个年轻人的手中?谁能保证一个冲动的年轻人不会因为和女朋友吵架而在期货市场上赌气?这意味着,我们的风险控制系统不是太小了,而是根本就不存在。

也正因为没有风险控制,导致刘其兵在9月下的了8000手三月期铜空单,一直都没有止损。

其实,从“株冶事件”事件开始,中国的企业就一再重复同样的悲剧:没有风险控制,不懂得止损,最后将自己逼上断头台。

不仅风险控制没有建立,我国的企业在应对危机方面的手法,同样显得拙劣不堪。

空单被套,国储局在北京拍卖储备铜以压低铜价,然而,国储在拍卖铜时,一反过去的低调,变得大张旗鼓甚至声嘶力竭,还故意透露出库存铜130万吨。

结果,被国家炒家解读为虚张声势、心虚。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第4次拍卖铜的时候,上海、宁波储备铜底价一下上升至39000元/吨,拍卖底价刚一公布,马上带动了沪铜期货上涨。

国储抬高拍卖价格,看起来是多挣了一点,但因此给多头助了一臂之力,而且,令国内对铜有需求的企业雪上加霜。

那么多钱都赔进去了,还在这点蝇头小利上计较什么呢?令人担忧的是,国储选择展期的做法,竟然受到一些媒体的推崇,乐观地评价此举有可能让国储大赚一笔,如此无知无畏的心态,如何能感受到危险的临近,又如何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呢?不要忘了,在中航油事件中,陈久霖就是由于展期将亏损成倍放大,从潜亏580万美元翻倍亏损到了5.5亿美元,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的!国际炒家这次会让国储幸运地从他们的口中逃脱吗?与国际职业的炒家相比,我们的企业不仅显得幼稚,也显得可怜,根源在哪里呢?这跟中国在期货市场上的保守政策有很大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既限制国内企业到境外从事期货交易,也限制国外公司在中国从事期货交易,这不仅使我们的企业缺少在期货市场上接受锻炼的机会,也使他们养成了依靠“超前”信息鱼肉散户的恶习。

有人评价我们的这些企业:内在内行,外在外行。

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宗商品方面,中国虽然是消费大国,却由于期货市场不开放,无法形成公平而充分的竞争,也无法形成令西方国家认可的定价体系,导致我们在石油、金属等基础商品上没有定价话语权。

或许,有关部门是担忧中国的企业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容易被国家炒家狙击,故而加以了严格的限制,但现在看来,这种约束是无效的,要不也不会连续上演“株冶事件”了?既然限制是无效的,何不逐步开开放中国期货市场,让企业在开放的期货市场的博弈中逐渐成熟起来?而且,一旦我们的期货市场真正成为国际性的博弈场所,那么,靠着国家第一买家这个强大优势,我们将有机会逐步掌握大宗商品的定价话语权。

进而,我们将在国际市场上把握主动,在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上摆脱处处受外国牵制的被动局面,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跨越。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开放期货市场,使中国的期货市场尽快与国际接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2005年底的伦敦铜事件是怎么回事啊

请将链接完全复制后,粘贴到地址栏

http://finance.memail.net/051123/129,21,2084429,00.shtml

尽管相关部门讳莫如深,但“伦敦抛铜”事件的整个轮廓已基本浮出水面。

一位中国交易员以发改委下属的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的名义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市场上陆续建立了约20万吨铜的空头头寸,合约的交割期为12月21日。由于该笔空头头寸过大,而市场不相信中国的国储部门能在指定的期限内实现交割,于是国际炒家乘机逼空。

截至11月18日,LME市场的铜期货价格已经连续涨升至4245美元。据估计,这些空头寸建仓的均价在3200美元/吨左右(约为四五月间的价格),加誉清上另一家与之协调行动的国有大型企业有色中金的空头头寸,总共达到35万吨。照此计算,浮亏可能达到数亿美元。

由于这些交易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而且涉嫌违规操作,这笔交易被舆论评价为“伦敦版‘中航油’事件”。

巨额空单:可能是“流氓交易”?

“按照指定时间交割如此数量巨大的铜,显然不现实。”11月20日,格林期货首席分析师于军礼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首先从时间上看,要想将铜装运到LME指定的仓库并完成注册,至少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而目前距离交割期限已只有一个月了。

如果届时无法交割,那么只有在交割期之前进行斩仓。这样,就必然要在LME市场进行反向对冲,买进同样数量的期货铜。国际基金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选择进行逼仓,推动行情上涨,迫使持仓人在更高的价格接盘。

此前的数个月,此次事件的肇事者刘其兵(音)一直在赌铜价将下跌,而铜价却出现了连续6个月的上涨。据称,刘是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进出口处处长,长期代表该中心在海外市场的套期保值业务。两年前,刘其兵在其他交易员还没有看清趋势之前就已经看涨期铜,从而在中国商品交易界一举成名。他还以熟练的技术分析著称,传言其在投资交易的过程中,自建的“老鼠仓”就赚了过千万。

然而,据《中国日报》报道,国储官员称,刘所建立的上述期铜空头头寸并非代表政府,其损失完全与该交易员的个人行为有关,这些交易没有登记在公司的账户上,并不涉及中国政府。刘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在LME建立了大量空头部位”。

刘其兵把宝押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铜价走低上,但由于判断失误,当铜价持续上涨到每吨4000美元后浮动亏损加大,刘被解职并于10月中旬被“双规”。

有媒体披露,国储之所以公开表示与此事无关,是因为该单交易的手续并不齐备。据说,与期货经纪公司的委托协议可能没有,或者是协议的关键部分,即将委托什么人庆肢前来下单的部分并不存在。可能因为刘其兵在国储做了10多年,那些经纪公司在缺乏协议的情况下仍旧自然认定其在为国储下单。

据悉,有8家经纪公司和基金为刘提供了交易通道和信用额度,他们分别是:斯迈尔能源下属的斯迈尔金属公司、瑞福期货、伦敦标准银行、巴克莱银行、曼氏集团、AMT、萨顿公司、以及一家总部在法国里昂的基金公司。其中在斯迈尔的头寸最多。

如果刘其兵的交易确实未经授权,国家供给储备调剂中心拒绝承担交易责任,那么此次“伦敦抛铜事件”将是里森私自交易搞垮巴林银行以后,又一起国际重大的流氓交易行为。其所造成的财务后果可能要落到上述经纪公司或是伦敦结算所的头上。按照英国的金融监管法规,交易所,尤其是期货经纪公司负有对客户进行合规性检查的责任和义务。

抑制铜价:国储部门尽力“救火”

此前行事极为低调的国储部门,在过去两周内频频高调亮相,在铜市场抛售库存并大造空头舆论。然而,在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前来采访“伦敦抛铜事件”的媒体记者,却都先后被保安请到了大门外。

10月份,国储部门开始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增加铜库存;10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抑制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促进铜工业健康发展》;11月11日,一位被认为是国储资深官员的人士通过媒体声称,国储目前手上共掌握了130万吨铜;11月16日,国储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向国内现货市场抛出两万吨铜;当天晚上,国储发布公告称,11月23日将再拍卖两万吨铜现货。16日晚,受“国储已向国务院申请要求出口20万吨铜”的传闻影响,LME市场铜价下跌了近100美元,至4055美元,但很快又涨回了原来价位。

国储部门抛铜给国际买家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可惜只是昙花一现饥敏。相反,这些高调的言行似乎更坚定了国际炒家的做多信心。国际铜价不降反升,并不断创出新高。沪铜的多个合约小幅度振荡后也创了新高。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信息中心主任童乐申表示,国储此次拍卖行动在行业反映很好,但是按照我国年消费铜370万吨来计算,但2万吨铜只够用两天,平抑铜价的目标远未达到。

同样因为巨大的空头持仓而成为国际基金逼仓的“猎物”,同样是交易员违反规定进行操作,同样导致了巨大的损失。距“中航油”在新加坡衍生品市场巨亏5.54亿美元仅仅一年,国家物资储备部门就爆出类似的事件,这不能不说类似事件的发生存在某种必然因素。我国是铜进口大国,而且作为国家物质储备部门,在海外期货市场也应该是以套期保值业务为主,为什么会出现因为交易员个人看空就大肆做空的情况呢?为什么未经允许可以下单?一个交易员就能有这么大权限,而受不到相应的约束和监管?

“市场是残酷的,谁不规范就赚谁的钱。”中航油事件爆发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期货证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此类风险事件的根源所在。“因为是一些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不懂金融、完全外行的官僚们在管理企业和政府部门。”一位期货从业人员措词激烈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如果因为交易员给企业或部门赚了钱,就放任纵容其冒险,从而导致监管缺失、风险失控,中航油不就是前车之鉴吗?如果拿国家的筹码去赌,赌赢了自己能名利双收,输了却由国家买单,这种“赌博”行为还要出现多少呢?这不能不说明相关政府部门在管理上存在巨大的漏洞。

学者反思:风险管理缺位

“类似事件的发生,显然是国内企业及政府部门长期忽视风险管理的后果。”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终生教授黄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黄明教授长期研究行为金融学、衍生工具和信用风险。

http://www.scwz.com/scdd/20051220114528.asp

中国铜价再创新高传伦敦铜事件当事人外逃

现货黄金和期货黄金有什么区别

现货黄金和期货黄金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实质不同:

1、现货黄金的实质:现货黄金(也叫国际现货黄金和伦敦金)是即期交易,指在交易成交后交割或数天内交割。现货黄金是一种国际性的投资产品,由各黄金公司建察枣立交易平台,以杠杆比例的形式向坐市商进行网上买卖交易,形成的投资理财项目。

2、期货黄金的实质:黄金期货亦称“黄金期货合约”。以黄金为交易对象的期货合同。同一般的期货合约一样,黄金期货合约也载有交易单位、质量等级、期限、最后到期日、报价方式、交割方法、价格变动的最小幅度、每日价格变动的限度等内容。

黄金期货合约败绝拆按计量单位不同,一般可分为两种规格,以芝加哥谷物交易所为例,一种是重1000克、纯度为99. 5%的黄金期货,一种是重100金衡盎司、纯度为99. 5%的黄金期货。

二、两者的优点不同:

1、现货黄金的优点:利用杠杆原理——低投入、高回报,资金利用率高;双向交易——做多做空机制,投资灵活;T+0交易——可以当天买卖操作,短线机会大;网上交易——随时买卖,操作便捷、安全;无涨跌幅限制——套利空间大;24小时交易——适合上班族理财投资;全球市场——无庄家,交易活跃。

2、期货黄金的优点:双向交易,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实行T+0制度,在交易时间内,随时可以买卖;以小博大,只需要很小的资金就可以买卖全额的黄金;价格公开、公正,24小时与国际联动,不容易被操纵。

市场集中公平,期货买卖价格在一个地区、国家,开放条件下世界主要金融贸易中心和地区价格是基本一致的;套期保值作用,即利用买卖同宏轿样数量和价格的期货合约来抵补黄金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也称“对冲”。

三、两者的交易机制不同:

1、现货黄金的交易机制:做市商或撮合交易机制。

2、期货黄金的交易机制:多空双向交易机制。

标签: 期货   交易   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