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恒指期货 > 期货市场的辉煌历程 期货市场的辉煌历程是什么

期货市场的辉煌历程 期货市场的辉煌历程是什么

期货大神 恒指期货 2023年09月02日

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

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中,服装批发市场对于服装企业货物的流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商品集中等特点,吸引着众多的商人进行批发贸易。

记得在九十年代初中南地区某市,因为地处交通枢纽要害之处,北通北京、南下广东、西至广西、东达上海,导致人流俱增,而人流量大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因而形成一个服装批发的聚集群。在此处的几家服装批发市场,因为地理位置的特点,生意特别好做,在看到有这样一个赚钱的地方,众多的批发商也纷纷前来寻找商机,这样,也直接剌激着摊位价格突飞猛涨。最初时一个几平方米的摊位,也就只有二三仟元,但经过众多商家的哄抬,最后炒得摊位是十几万元一个。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初的服装批发市场之火。一度,广州的白马、虎门的富民、株洲的芦淞布、沈阳的五爱,引爆着批发市场的热潮,也见证着服装批发市场当年的繁荣。

批发市场是继百货商店、商场的之后重要的货物流通渠道。在中国,人民由于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当改革开放的窗口突然打开,在各行各业中都存在着商机,作为当时主要的货物流通渠道,批发市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曾经走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服装批发行业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传统行业,走过了无数的风雨光辉岁月,从起初的地摊雏形到今天的写字楼的大型批发市场,这些都足以见证了曾经拥有过的辉煌。这几年,因为经营业态多样性的兴起,前几年异常红火的服装批发市场,生存发展的空间在逐步缩小。相比之下,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大卖场等零售业态在经营方式、服务功能、物流配送等方面显露出明显优势。随着特许经营这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引进中国,特别是班尼路、佐丹奴等具有外资背景的服饰品牌,在进入中国大陆之后,靠着先进经营的特许经营策略,在国内一路凯歌,因为市场的容量非常大,这些品牌也获得高速发展。企业永远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在看着这些服饰品牌获得成功之后,众多的服装厂商,纷纷改弦易撤。

由原来的以批发为主,转向以特许加盟为主。这种模式的转变,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精神需求也出现变化。以前买衣服,单纯是为了遮体保暖的原始本能。但人消费意识的改变,也使服饰的功能由原先的原始本能走向体现人的精神面貌与身份的象征,这就是品牌前者态服装出现的原因。另一方面,以批发为主,单纯靠走量来获取利润的企业,其生存压力是越来越大。过去因为国内劳动资源的低廉,生产成本低,这样,作为批发还是可以迅速获得发展。可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发展,生产成本渐渐提高,因此,服装企业依靠批发来获取利润,使企业获得发展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因此,综合以上两种原因,使众多的服装企业纷纷转型,追求产品的高附加值,以品牌经营为主,走特许经营的模式。这样,服装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也导致服装批发市场无法依靠庞大的生产厂商来支撑其发展,从而使其陷入一种经营困局。软件升级包括经营的策略、服务意识等一些意识形态上的东西。传统的服装批发市场,定位不明确、服务质量差等特点,贸易环境不理想,直接影响着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因此,未来的服装批发市场在向嫌伍着商厦慧源方向发展时,也应提升软件升级。这也就说,服装批发市场的经营者把其作为品牌来经营,改变过去批发市场形象差的特点,花大力度,努力提升软件的服务,如组建服装批发市场的网站,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实现网上贸易与现实贸易相结合,拓宽贸易的方式,以把服装批发市场建成一个信息畅通的商业交易平台。引进电子化管理软件,提升工作效率,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疏通各沟通环节。批发市场的软件升级,还得改变批发市场在过去的管理方式,积极参与到各服装批发商的工作中,为各服装批发商处理存在的问题,使批发市场与批发商组成利益共同体。

每个交易方式都会有存在的空间,关键是看在出现困境时,服装批发市场能及时找到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努力提升自身。突出优势,才能在萎缩的市场,寻求突破,才能通过自身条件的改变,来谋求生存的空间与发展的机会。

推荐基本关于期货方面基本的书籍

好书一本一本简单说

第一本

日本蜡烛图技术作者:斯提夫,尼森丁圣元翻译

投机第一课,技术分析基础的基础,几乎是最好的k线理论书籍

要求精读,即使不能理解,最好把那些k线形态和含义背下来。这就如同我们小的时候学习需要背乘法表一样。但是要记住这只是开始,实际的使用远不是这些。不管你会不会使用,或者有没有用过你先背下来来再说,这为将来走到形态理论的时候和更加高级的趋势理燃游论打下最坚实的基础。不少的朋友因为这一关过得不好,要么自己大量的实践,付出金钱和精力代价;要么等有所提高后返回头来再读。

理解方向:多空双方交战的含义,最后的收盘定胜负。为啥很多时候不能用于实战?你要思考这个问题,我理解的答案是:那只是一天的。可有些时候又可以用于实战,因为有的时候一天决胜负。尽管大多数情况不是这样的。

在说明一下,这是我认为的读书次序,只是说一些主要的,还有一些没谈到得大家都可以看看,主要看老外的,比如一些心理方面的,皮氏销技巧方面的。国内的也有好的极少极少。我个人很推荐丁圣元先生翻译的书籍

第二本

期货技术分析作者约翰.莫非

还是基础的基础

要求精读。在这本书里,可能很多都是陌生概念,别怕硬着头皮读下去。主要要全面地接受技术分析的基础知识。k线、形态、指标三者要求理解。至于各种理论粗略点没多大关系的。这本书是经典技术基础,可能还要来回的看。有一位期货公司的操盘和我们在一起讨论的时候说:莫非的书你该读十遍。

尽管等你走到很远的时候再来看这本书觉得很简单,但是起步还是要好好读。这就像一个大学生看加法很简单,但是他的起步也要从加法开始。

理解方向:k线是一切的基础,指标是用来描述k线组合的,不是决定。千万别陷入指标例,技术指标具备辅助判断意核闭义,不是决定。技术分析是一个概率或者是成功率,不具备短期预测意义,但是具备中长期预测意义。k线组合比单独的k线意义更大,如果你推理的话,那么中长期的趋势意义比形态更加大。各种理论都是从市场走势得来的,是对市场走势的描述和归纳,都有缺陷。很简单我们无法对市场进行完全归纳,因为市场在不断进行没有尽头。

第三本

还是基础

《证券分析〉作者:格雷厄姆

这本不用多说,作者是现代证券技术分析奠基人,也是股神巴菲特的老师。曾预言自己的得意学生巴菲特会让世界瞩目。

主要是了解各种证券基础专业知识。不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分析这本书都是很好的,全面详实。很多东西需要很好透彻理解,当然有很多得到现在我也不是很懂,不敢妄加评判。不懂得那部分我用技术去弥补。我是建议不懂得暂且放着。

第四本

股市晴雨表作者:汉密尔顿

主要说证券总体走势反映国民经济,合理编制的指数相互应证,证券走势不可精确预测,但是中长期可以准确判断。

理解方向:证券走势不可精确预测,永远也不可能。证券的短期走势规律性很差,极难预测。长期规律性极强,很容易判断。而且证券走势长期上来说符合证券的基本面,合理编制的指数的走势反映大经济总体。这里一定要注意,看上去好像不可精确预测和准确判断是矛盾的。我们说准确判断指的是:一个范围。有点像量子力学,电子每一刻在那里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它围着原子核运转,而且还能知道大概的运转方式。这本书我很敬佩汉密尔顿和查尔斯.道的严谨。这一点是我们的很多名人出的书无法相比的。

第五本

道氏理论作者:汉密尔顿和查尔斯.道和其他几个人合著

最初的趋势定义,也是最基础的趋势理论。波浪理论基本建立在其基础上,后来的趋势理论也建立其上

理解方向:长期趋势左右中级、中级趋势左右短期趋势;倒过来说就是:短期服从中期,中期服从长期,前提是没有转势。转势是有特征的。一定牢记这个转势特征,看上去很简单,有一天明白过来,就会明白道氏理论的伟大。对于一个交易者来说,尤其是纯技术操作者最为重要。读者本书一样要注意书中所说的牛熊转变的全部过程。这个转变过程极为经典,太重要,对于股票操作者尤其重要。

读书读到这里,可以轻松一下,多实践多看盘。这里一定要牢牢的记住一点:任何理论任何技术都是有缺陷的,要回避这些缺陷,唯一没有缺陷的就是市场本身,所有的技术和理论都是从市场来的,这些技术和理论无非是能够让读者以最快的,最捷径走到市场的本身走势上。这会远远的超过自己亲自实践。

下面列一堆书,都是必读,可以精读,也可粗读

波浪理论作者:艾略特

波浪理论--市场行为关键作者:罗伯特

来源于道氏理论。缺点就是极力想去预测走势,吃力不讨好。但是波浪理论确实提供一部分极为有用的趋势阶段和过程,这些是将来的细节部分。

理解方向:走势在各个级别上基本相同。这个话说起来很不容易理解。比方一下:5分钟的走势图常常在日线上重演,同样日线的走势图也在分时上重演。我们可以把这个说成是证券的性格。这一点对于理解形态,趋势过程有着极大的帮助。走到精细的波浪分析地步,确实对判断趋势也有帮助,包含趋势的延续和转折。缺陷在墨非的书里都说到,哈哈重读墨非吧。

混沌理论作者比尔。威廉斯

主要是形态

理解方向:形态无非是k线的组合。形态越大代表的意义越大,这在墨非的书里一样说到,有兴趣还是重读墨非。注意一点:形态在趋势过程中,受制于趋势。一样的形态在上升趋势和下跌趋势中得意义完全不同。千万不要认死理。如果认为哪种形态就该涨,哪种形态就该跌,对不起,可能要吃大亏的。

江恩理论作者都是后来者总结的

时间周期大约知道就可以拉,反正我看不下去江恩。可是时间周期很多时候是有用的。不多说,因为每次说他我都被骂的狗头喷血。

理解方向:周期有很多种,至于那一种好用很难说。大约掌握几点 1:数理周期费氏数列 2:历法周期,年月日等等

3:证券本身周期比方一下:有没有注意过证券走势的调整是有规律的,几乎一眼就看出来。

这三本书我个人的观点都是细节。

第九本

股票作手回忆录作者livremore

这是必读书也是精读书,可能以后还要来回的看。这本书是我的启蒙老师。斯坦利克罗用十几年来研究livremore,然后作出让世人瞩目的一单。

太精彩拉,无从说起。太伟大,我只能感叹。

理解方向:livermore为何能做出来这样的成就?为何悲惨结局。我以为这是每一个一证券为生涯的人都要思考的。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当然livermore的技术存在缺陷(后来的斯坦利克罗弥补调这个缺陷)。livermore这本书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要牢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livermore感受到并实践了证券的真理,但是他却没有好好总结。如果是有心人,好好去考虑,别忘掉。也许一生都不会明白;也许有一天可能会明白过来,得来的真理是那样的简单。

第十本

专业投机原理作者斯博郎迪

技巧和基本分析精读

我更多看重的是这本书的技术分析技巧

理解方向:斯博朗迪在竭力的追求安全性,用了很多的办法和技巧来保障盈利。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划线,简单实用。我建议按找他的办法多多划线,也许有一天,自己画出来的线自己都感叹划线的精准,还有更加神奇的划线,斯博朗迪没有说,但是你要长期画,也许找得到。但是切记不要迷恋,我是由时间就多画画,全当是乐趣。

第十一本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作者 livremore翻译丁圣元(丁老师翻译的好书真多)

斯坦利克罗几乎把livremore的所有操盘记录能研究都研究了。这也一样值得我们研究。在这本书里,就是livremore感觉到的证券真理的整个过程(我个人认为,只代表个人观点)。他知道这个东西的威力。但是我想可能是没有更加细致地总结。人类的文明和精华都是一代一代人留下的,他能为我们找到源头,已经太伟大!

理解方向:为何当初的livremore会这样操作,这样操作的道理到底在哪里?为何斯坦利克罗对他的这样的操作如此的感兴趣。当然我要说,并不是说我们也找到这个原因就可以成就大事业,不是这个意思。毕竟很多时候需要勇气和才华。但是如果找到一定受益匪浅。

第十二本书

期货交易技术作者杰克施瓦格

我觉得这是技术分析里最棒的图书,可谓技术分析的顶级,至今为止我还没到看过比这本书再好的技术分析图书(读书有限,不对请大家指出)。

理解方向:《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看得晕乎不要紧,这本书是《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一书的实战注解。精彩之处就是施瓦格的大量的操作实例,从开意思到,到最后的自觉执行,生动鲜明,简洁明了。一定要注意他为何说:错误的操作不见的盈利,正确的操作可能亏损。这一点极为重要。在这里会看到很多盈利最后变为亏损,但是有些操作是正确的(纯技术观点)。所以很怀疑不要把盈利变成亏损这句话。

第十三本

克罗谈投资策略作者斯坦利克罗

这本书几乎是《道氏理论〉《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期货交易技术〉总结。但是书中却极少谈到具体的技术分析,谈得最多的还是livremore。为何说是总结,因为斯坦利克罗强调的是:趋势,并且是市场本身的趋势,也不是技术分析中的形态、k线、趋势线。。。。。的趋势,更不是我们主观臆断的趋势。是市场本身的力量造就的趋势。

他研究了 livremore那样多年,得来的只有一个就是市场本身的趋势。

理解方向:第一,言者不知知者不言,这是为何?第二为何他敢于不看盘操作期货?到底为何?为何他能够持有期货多单5年?很多人都喜欢读这本书,却没有问这些问题。可能很多人认为他理解了趋势,没错是这样,但是还有更加深层的东西。他在整本书里都在表达这个东西,就是没有直接点出来,这可能就是他说的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吧。再回头看看《道氏理论〉,看看《股票大作手操盘术〉《期货加以技术〉我想能找到提示

13本书说完了,最后多说点,证券本身走势第一位,长期趋势是最好的走势表述者。所有的规则都是来自市场,不要变成规则爱好者、收集者。

上面所说的所有书几乎都建立在图表技术上。至于基本分析基本没有涉及,基本技术的爱好者读书方向可能不是这些。这只是我认为相当重要的书,还有很多的书值得好好精读,很多论坛也有不少的好文章值得读。

下面再给大家推荐基本我觉得是很好的书

系统交易方法作者波涛

很好的系统交易教材

我做了一回庄作者八佰伴

很精彩的期货实战典范,做期货的朋友我觉得必读,对于理解期货有很大的帮助

短线的秘诀作者

短线交易秘诀拉瑞威廉姆斯

很多的技巧,最感兴趣的观点是作者在最后指出的:短线的秘诀,就是把短线变成长线。哈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亚当理论作者好像是威尔德巴(不好意思想不起来了)。

也很不错的书,强调趋势

还有一些大师的作品股神巴菲特索洛斯的等等都不错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历程(下)

 阶段四: 2002~ 2008年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健康化、规范法和专业化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逐渐走出亚洲金融风波,中国金融的改革也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国金融改革主要围绕“健康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进行”。对于健康化和规范化,许多改革是二者并存的,针对于在金融风波中遇到的问题初步处理后,再通过规范化使其健康发展。对于专业化,主要强调金融业和金融监管更深入地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去运作。

基础性工作,对会计准则进行改进,使之更符合国情与经济运行规律。比如过去资产损失了是不能减计和计提的,这显然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无论是对企业经营、银行贷款还是证券市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在2001年和2002年前后,对会计准则进行了进一步改进。

银行领域,不良资产多,资本金不足,贷款分类不合理等问题凸显。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国家一方面通过会计准则的修改,另一方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来弄清银行不良资产真实情况。对于不良资产,该剥离的剥离,需要补充注资的注资。在这之后,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发行上市,完善治理的结构的同时,提高了透明度,迫使其进行财务和风险管理。对于中等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以财务损失自担为原则进行推进,效益好的也成为了上市公司。对于农村信用社,这部分资产占金融系统总量10%,当时不良率达到50%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改革设计了正向激励体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做的好的,约束做的差的。

证券领域,起伏不定,上市公司质量较差,发行和交易秩序混乱。上市国企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即法人股和流通股并存问题,是很不规范的,这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信心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因此国家于2005年,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这个问题。

保险领域,寿险公司处于大面积利差损,财务状况很不健康。国家通过财政和金融体系拿出了一部分资源包括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来改善这些保险公司的资本状况此御,使得其基本合格。

监管领域,2003年中国银监会从人民银行分设,明确了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三家专业性监管机构的目标职责,理清了金融监管和宏观监管的责任关系。

第四阶段金融大事件总结: a.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43个成员。b. 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成立。c. 2002年11月和2007年返者6月,QFII业务和QDII业务分别开闸。d. 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挂牌成立,“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系建立。e.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签署。漏扒薯f. 2003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通过。g. 2003年11月6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h. 2003年12月16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i. 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j. 2004年1月~2009年1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k. 2004年10月25日,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闸门正式开启。l. 2005年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启动。m. 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成功上市,拉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上市序幕。n.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启并稳步推进。o. 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跃居全球第一。p. 2006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q. 2006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通过。r. 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运行。s.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挂牌成立

阶段五: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跟上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步伐 

2008年9月份雷曼兄弟破产倒闭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又一次在外部危机冲击下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金融领域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抓住机遇跟上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步伐。

这一阶段的金融改革主要内容是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给宏观调控和金融体系提出的重大挑战,在金融领域进行大量纠正和显著改进。主要包括:对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问题如资本金不充足、杠杆率过高、衍生品复杂混乱加以纠正,加强对金融体系中交易部门杠杆率的监管,增加金融稳定措施,对清算系统采取交易对手方集中清算。

这一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内容是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针对金融体系存在非常明显的顺周期性问题,通过在金融系统中引入一些逆周期因素,让经济好的时候冷一冷,经济差的时候扶一扶。

总之,在这一阶段国际金融领域针对金融危机反思并建立了新规则、秩序、标准、监管,我们对于这些措施也进行了借鉴和学习。

第五阶段金融大事件总结: a. 2009年4月8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逐步推广至全国。b. 2009年5月1日,创业板正式启动。 c. 2009年5月22日,新股发行体制开始实施第一阶段改革,之后逐步完善。 d. 2010年4月,融资融券交易正式启动。 e. 2010年6月21日,第三方支付纳入监管体系。 f. 2011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对外公布我国社会融资规模。 g. 2011年5月3日,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f. 2012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组织架构基本确立。

阶段六:十八大期间,金融改革和发展: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 

中国从十八大开始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金融领域主要体现为推动金融业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

对于市场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应用在金融领域就是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对于利率市场化这个过程,从2004年开始推动,沿着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先外币后本币的思路展开。中间遇到了金融危机暂时停滞了一段时间,危机之后之后加速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步伐,最终在2015年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几乎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对于汇率市场化,1993年进行了双规合一的外汇体制改革,1996年宣布经常项目可兑换,2005年突进了汇率体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虽有经过2007、2012和2014年三次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每天浮动幅度扩大到2%,人民银行退出常态化的外汇干预。新的汇率制度要求反映国际经常项目收支的平衡情况,即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对于国际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上对中国寄予的希望,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逐步加快。中国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进行推进:与其他国家签订协议,在双边贸易投资中使用本币;双边央行开展本币互换;制定人民币清算行。此外关于资本项目可兑换,过去我们是FDI可兑换,其他的投资项项目可兑换程度不高,且事前审批多。目前事前管理逐步放开,更多的是加强事后监管。对于SDR,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SDR,这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行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

对于多元化,基于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来的努力,我们的金融市场基本实现了健康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目前市场化和国际化也在有条不紊地努力推行,正是这些过程为中国金融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胆量和底气。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国家在研究鼓励和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本框架,这些进程都反映了我国金融改革所出新阶段的多元化特点。

第六阶段金融大事件总结: a. 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b. 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在区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c. 2014年3月11日,中国银监会确定首批民营银行试点方案。d. 2014年4月10日,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开闸。e.2015年11月30日, IMF执行董事会认定人民币为可自由使用货币,人民币加入SDR。f.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完成最后一公里。g.2015年8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中间价报价规则的完善(简称811汇改)提高了汇率中间价的市场指导性。h.2015年3月31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存款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决定在5月1日正式实施。i.2015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j.2016年12月8日,央行牵头筹建的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上线。

阶段七: 2017年至今,金融业进入稳发展、强监管、防风险新阶段。 

2017年7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此次会议为截点,我国金融业进入了稳发展、强监管、防风险阶段。

这一阶段的趋势是防范风险和加强监管,具体的决定将强化监管提升到金融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则高度,制度上建立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调对监管者的问责。银行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工作:一、创新监管,支持企业去杠杆。推动市场化债转股工作,继续引导和完善宅委会制度,拓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二、强化监管,抑制不当套利。统一监管规则,加强对非信贷业务和表外业务监管。三,优化监管,引导银行稳健转型。强化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推动银行业建立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新时代面对波云诡谲的国际政治形势,只有健康的金融,只有风险可控的金融,才是新时代中国经济所需要的金融。新时代面临国际逆全球化趋势,只有让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中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才能有一个厚实的基础。在这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金融领域将会沿着“改革”和“开放”的步伐,继续向前。

现阶段金融大事件: a.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五部委全面叫停ICO项目。b.2017年9月,人民银行颁布“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c.2017年11月中旬,央行联合五部委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e.2017年11月10日,中方决定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比例限制。f.2018年3月13日,人大审议通过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银监会、保监会。g.2018年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

参考文献:

[1].新中国金融大事记[J].中国金融,2014(19):77-85.

[2]周小川.金融改革发展及其内在逻辑[J].中国金融,2015(19):11-17.

[3] 2015年中国十大金融事件 http://bank.hexun.com/2016-01-14/181808911.html

[4]2016年中国十大金融事件 http://www.sohu.com/a/124163734_467315

[5]2017年十大金融事件 http://www.sohu.com/a/220236321_603349

[6]李德.六十余载辉煌路——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一)[J].中国金融家,2013(01):126-127.

[7]李德.六十余载辉煌路——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二)[J].中国金融家,2013(02):122-123.

[8]六十余载辉煌路——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三)[J].中国金融家,2013(04):132-135.

[9]青泽.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侍裂首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老数、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源做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百度百科

标签: 股票   中国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