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恒指期货 > 期货家族信仰是什么 期货交易信仰

期货家族信仰是什么 期货交易信仰

期货大神 恒指期货 2023年09月06日

为什么社会因素能影响大学生创业

2013年,经济学家陈志武参与举办了一届量化历史讲习班。在讲习班上,著名的经济史学者格里高利·克拉克(Gregory Clark)讲了一个令人有些“震惊”的观点:人类历史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克拉克认为,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1800年,近三千年中,世界每年的人均收入都没有变化。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始终没有走出“马尔萨斯陷阱”:生产力水平上升带来物质产出和收入的增加,但同时也致使人口增加,增加的人口又使得人均收入降回原点。

陈志武认为,这种“唯生产率”的文明史观显然是可以质疑的。因为仅以中国的例子来看,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的估算,汉朝时中国的人均收入约为450美元,而这个数字,与1950年差不多——若依据“唯生产率”这把尺子,得纯启族出秦汉至20世纪中期的中国文明毫无进步,显然是荒做弊谬的。在新近出版的作品《文明的逻辑》中,他补充了“风险”作为衡量文明发展尺度的一种新视角。

《文明的逻辑:人类与风险的博弈》,陈志武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3月。

陈志武提出,在评估文明发展的时候,除了“生产力”指标,“风险应对力”的提升也是极为重要的指标。美国学者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曾系统梳理过人类暴力的发展史,平克认为,在历史尺度上,人类的暴力呈逐渐下降的状态。在陈志武看来,风险与暴力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平克的研究,也说明了风险作为分析历史视角的意义。规避风险的需求不断着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善,演化出科技、迷信、婚姻、家庭、宗族、宗教、商业、金融、国家等创新。

“风险”并非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乌尔里希·贝克、尼克拉斯·卢曼、玛丽·道格拉斯等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也都曾从不同的角度贡献了自己对风险的理解。或许,这一框架的价值在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会用其挖掘出历史事件不一样的面向。例如,对于部分宗教排斥金融的问题,其中有教义因素的影响,但这一问题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两种不同规避风险方式的竞争:宗教提供教友间的风险共担,但因此也需要强化宗教内的“我们”与宗教外的“他们”的界限,这和金融通过在陌生人群体之间建立跨期交换的方式来帮助人们抵御风险,有着本质的差异。

宏观历史的角度之外,风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有很多切近的面向: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随之而来的就业困难,民众的极端情绪,以及其对公共安全带来的威胁。近两年,陈志武曾在多个采访中不无担忧地指出,新冠疫情正在带来一系列值得注意的风险,例如,各个国家推出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持续上升的民粹主义对全球化过程的高度逆反。陈志武表示,这些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能成为一个系统反思的契机,我们也应该给予这些情绪以足够的重视。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对陈志武的专访。

采写丨刘亚光

陈志武,经济学家,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耶鲁大学原金融学终身教授。专业领域为金融理论、股票、期货和期权市场,宏观经济与经济史。

贝克谈论的“风险社会”,

更多是针对“后现代社会”的担忧

新京报:本书的核心概念——“风险”指向非常广,包括自然风险、消费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等,似乎它同时包含了主观和客观的维度。这种丰富的定义,使本书中讲的风险给人感觉几乎等同于“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切危险、困难”,这会不会有概念界定过于宽泛的问题?又是否可能影响到概念的解释力?

陈志武:没有这个问题。就像物质生产力的概念,“物质”的种类很多,粮食、食油、石油、汽车、电脑等等,但这并没有妨碍我们用生产力或生产率去度量人类在这个维度上的进步。按照这个维度,我旁隐们知道了178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的物质生产力出现根本性的跳跃。

虽然风险的类别很多,但它们的共同性在于“常态”和“非常态”,任何导致人的生活偏离常态的事件都是我们所说的风险。从行为主体看,有自然世界造成的“非常态”即“自然风险”,也有人造的“非常态”即“人造风险”;而在种类上,有消费风险、战争风险、暴力风险、心理风险等。

电影《敦刻尔克》剧照。

我们要看到,如果人类自古只有常态生活,没有风险事件发生,那么,人类就不会有苦难、暴力和战争;正是在人类面对风险造成的“非常态”生活冲击时,人可能面对生与死的挑战,从而使人无法保持理性,无法守规矩或保持行为“文明”。虽然常态下的生活和非常态下的生活都有挑战,但,常态下的挑战可能只是锦上添花的问题,比如物质产出不够丰富充裕;可是,非常态下的挑战可能是生与死的挑战。

由此,在工业革命之前,几乎所有社会的关注都聚焦在解决风险挑战上,即忙于提升风险应对能力,而不是主要在改进生产力上。就如孔子所言,“不患贫而患不安”,物质产出多少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解决未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在当初,风险更是催生文明化进程的驱动力。这些是我书里谈到的要点。

新京报:有关风险的现代文献中,不可绕过的就是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贝克提出了很多当代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系统性风险”。如果很多抑制风险的手段(比如生物科技、核武器)反倒催生了更大的风险,你在书中有关“文明是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的这一判断是否还成立呢?

陈志武:贝克《风险社会》只是描述了一些现象,但他不是从风险的视角解读人类文明化历程的,而是只关注“后现代社会”的问题。他的悲观结论恰恰说明把研究的时间轴往回拉几百年、几千年的重要性。不论是几万年前,还是今天,人类都面对风险挑战,但今天的许多风险跟以前的风险在性质上的确不同,几千年前甚至几十年前,那些旱灾风险可以把人置于死地,大的瘟疫可以把几千万人致死,14世纪的黑死病使欧洲人口死掉一半;可是,今天包括金融危机风险、经济危机风险等人造风险,一旦发生,当然会把人类生活打入非常态,但未必置人于死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很多西方人财富缩水、甚至失业,但并没让他们活不下去,甚至连这次的新冠病毒危机也没有带来大规模死亡。

电影《大空头》剧照。

所以,贝克从绝对意义上指出了“后现代社会”的各种风险,这没错,因为任何社会在各时期都面对风险挑战。但是,他没有从长历史演变的角度看到人类过去几万年所作的避险创举的正面贡献,没有看到人类面对的风险在性质上正在变得越来越弱,不像以前的风险那么致命。

我在《文明的逻辑》中谈到,的确,科技创新、金融市场、福利国家、财政国家等这些创举大大强化了人类的风险应对力,至少使我们不再需要为基本生存而担忧。但在解决自然风险挑战的同时,这些发明也带来新的人造风险,也就是,为了克服自然风险挑战,结果制造了人造风险。虽然这些人造风险的发生率不一定高,但它们的杀伤力照样可以很大,所以,人类今后需要继续创新,把文明化进程继续往前推。

新京报:你全书的一个基调,就是看待风险时我们应该立足于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视角。很多问题如果我们把时间尺度拉大,和不同历史时期做对比,会觉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这是否和你对量化历史方法的重视有关?书中有大量量化历史研究的引用。

陈志武:我的本科和硕士念的都是工科,加上金融经济学和量化方法的训练,我很自然会用数据、用量化方法去研究历史话题,量化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当然,基于历史大数据做研究的弊端可能就是忽略了一些具体个案的细节,显得不够有血有肉。这就是为什么《文明的逻辑》不仅引用大量的量化历史研究,也引用了许多历史和当代的具体案例。我认为,尽管每个学者对历史研究的路径有偏好,但是做传统个案分析的历史学者应该也要一些统计训练,要有统计意识;如果只聚焦个案,很可能会以点带面。我常常跟学生们说,看到阿炳二胡拉得好,同时他又是盲人,但不能因此就说他二胡拉得好主要是因为他是盲人,然后要学二胡的人先把眼睛弄瞎。

宗教面临转型,

但会越来越定位于“信仰”的角色上

新京报:宗教被你视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避险”手段。在书中论述里,你引用了伍德沃德的话,他认为宗教之于信众来说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在于“上帝的确在帮你做成事”。这是否说明,你也认为宗教之于人们的“世俗”价值(或者说经济价值)是最主要的,而精神性作用往往是次要的?或者说只要世俗价值能被满足,精神价值就只是暂时性的?

陈志武:宗教信仰当然不只是为了资源共享风险分摊这些世俗的物质利益,它有很重要的抚慰心灵的精神价值,特别是关于人的后世的各种虚构故事,让信徒能更加坦然地面对生命的终结。这点和婚姻类似,婚姻既是为了情感需要,可以是为了爱情,但也是为了在抵御风险上能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当今社会,人们对婚姻的避险价值的依赖度在加速衰退,比如世界范围内的离婚率和单身生活人数占比都在上升,同时,“情感”“浪漫”元素在婚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信教的人有的是出于宗教组织提供的风险互助功能,有的是基于宗教信仰的精神价值,也有一些是两者兼顾。

我在书中谈到,宗教在西方面临很大转型,很多基督教教堂都被关停或被改造为舞厅、图书馆、餐厅、健身房等。主要原因是那些因宗教提供的避险救急功能而信教的人,在有了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福利国家之后,他们不再需要教会提供的避险,就越来越淡出教堂。许多研究表明,在20世纪之前的美国,农业产出波动性(风险)越高的地区,其经济收入风险就越大,那里信教的人数占比就越高;每次灾害、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之后,信教的人数也会大增。但是,在北欧、德国、荷兰等推出福利国家之后,信教人数就快速下滑,这个趋势后来在加拿大、美国也得到重复,验证了风险挑战曾经是信教决定的重要驱动力,一旦风险需求有了更好的解决方式,信教人数就会减少。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宗教虽然没有提升生产力,但改善了信徒的风险应对力,这也是对文明化进程的积极贡献。当然,宗教信仰的精神价值是市场和国家难以替代的,所以,宗教会越来越定位在信仰和社会化的角色上。

电视剧《年轻的教宗》剧照。

新京报:关于加尔文新教对现代文明的影响,包括韦伯等学者的专著有过非常系统的论述。你在书中提及了它的“先决论”对政府消极减贫的影响。桑德尔等哲学家近年来指出,加尔文新教中的这种强调个人责任的理念逐渐发展为现代的“优绩主义”(Meritocracy),它一方面极大推动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一方面也是近些年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似乎加尔文新教这类宗教一方面推动着文明,另一方面又在增加着“风险”,你会怎么评价这些宗教的遗产?

陈志武:是的,韦伯对加尔文新教的贡献评价很高,但他主要基于“先决论”,而就加尔文对解放金融(具体说,解放用钱赚钱的金融行为)的讨论较少,特别是没有谈到金融市场和教会在解决风险挑战上的相互竞争关系,没有从风险分摊角度解释为什么教会对商业、对金融的总体敌意。我在书中谈到,加尔文新教一方面阐明了用钱赚钱的道德正当性,因此解放了金融,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解放了商业,借助上帝的“先决”为商人追求利润找到正当性。在这个意义上,由于儒家至今还没从道德上解放商业和金融,伊斯兰教虽然一开始就对商业无敌意(因为先知穆罕默德从事过贸易),但至今也未放松对用钱赚钱的敌意,加尔文新教是最早解放商业和金融的教派,也因此让系统接受加尔文宗的荷兰、英国及其前殖民地美国等最早发展出现代金融市场,最快发展出资本主义经济。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加尔文新教释放了金融与资本主义潜力,包括优绩主义文化,但也带来金融危机风险、产业危机风险等,就如前面谈到的,这些创举大大提升了人们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却也引导出一些人造风险,包括放大了财富差距、收入差距。这一方面表明人类与风险的博弈是一个逐渐改善的动态过程,很难做到一劳永逸,另一方面,文明化进程还远未结束,需要继续努力。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著,阎克文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

新京报:你在书里提到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几种“避险”主体,包括家庭、宗族、宗教、市场、国家等。对于未来人类可能面对的更为复杂的风险,基于你的判断,我们有什么新的应该探索的避险主体?

陈志武:人类到目前为止发明的风险应对手段分成以下几大类:基于婚约的婚姻,基于血缘的家庭与宗族,基于共同信仰的宗教组织,基于行政权力的国家,基于货币交换的市场。鉴于这些机制是人类发展了几千年的,我还想不出短期内会有新类别的避险主体出现。当然,这不是说不会有应对风险挑战的创新出现,比如,在市场化避险工具方面、政府应急手段方面、消除战争风险的国际组织与协调机制方面等,都可以有很多创新的空间。

逆全球化情绪的增强,

不失为一次反思的机会

新京报:你在书中特别提到了公司力量的增长,这些年甚至有学者如丽贝卡·麦金农等给脸书这样的超大型平台企业取名为“脸书斯坦”(Facebookistan),形容其运作逻辑和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国家-企业”二分框架。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样庞大的、尤其是跨国的企业也生产了诸多新的风险,你会如何看待公司在未来扮演的角色?

陈志武:公司的力量的确在过去两百年上升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哥伦比亚大学前经济系主任瑟里克曼教授说,“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过去一千年最重大的发明;如果没有它,可能连蒸汽机和电气时代都不会出现”。从历史上看,人类发明出的能长期存活的社会化组织包括基于血缘的宗族、基于信仰的宗教组织、基于专政工具的国家,到近代才有基于商业利润的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愿结盟的商业组织。

在这几种社会化组织中,由于全球化时期的人口高度流动以及价值观快速趋同,宗族与宗教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总体是逐渐式微的,同时,全球化也在削弱主权国家的边界的意义,这些都造成商业公司的力量的不断崛起。实际上,像亚马逊、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所掌握的资源和收入,都远超世界上大多数主权国家,未来人的生活会更加依赖股份有限公司。但,我也要强调,商业公司跟现代政府不同,政府垄断了立法权、执法权和行政权,而公司不具有任何这些。

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剧照。

新京报:在此前的采访中,你提到疫情加剧两个值得警惕的问题,一个是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反而导致了贫富差距扩大,另一个就是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的抬头。这两个因素都非常影响人们对全球化过程的预期,这两年,讲逆全球化趋势的书也多了起来。你对近未来的全球化过程持什么样的态度?

陈志武:可能未来10年、20年内逆全球化的势头很难扭转。当然,从更长的历史看,这不奇怪,因为人类历史从来是向前走三步、然后倒退两步。人性就是如此,走顺时间太久,我们的非理性就会膨胀,会对现实充满错觉,误以为一切都是自己所致,而忽视外部环境、外来机遇的重要作用。

从这个角度看,逆全球化情绪在增强,也不失为一个反思的机会。就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高速发展了40年,这也让很多人的心态变得不健康,开始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所以,经济上的放缓或许能迫使我们回归理性。

1980年后,全球化和电脑革命给许多国家带来大增长,但由于所带来的红利多被政治、经济精英攫取,各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上升,导致了大范围的怨气,包括你说的民粹主义上升、英国脱欧、选特朗普做总统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客观讲,那些怨气需要以某种方式发泄。很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各国内的怨气有增无减。

纪录片《欧洲:他们还是我们》剧照。

新京报:回到中国的语境,在提及“金融大分流”时,你指出中国重视宗族关系而漠视陌生人社会的互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而儒家文化在其中又发挥了不少作用。过去有一个充满争议的讨论,即“儒家文化”对当时的“亚洲四小龙”国家的经济腾飞是否有促进作用。现在看来,你会如何评价儒家文化对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当下的社会中,儒家传统是否还会发挥对经济的影响?

陈志武:“亚洲四小龙”的兴起和近年的消沉,充分证明基于儒家血缘网络的经济体之局限性。四小龙经济基本都以家族企业为主,当初创立是依靠亲戚融资,即使做成功了在股市上市了,也是依附于某个血缘家族,资本和管理主要控制在血亲之手。

由此,一方面这些家族企业照样难以解决跨代传承的问题,不愿也不能超越血缘雇佣最有天赋的职业经理人接手,血缘网络仍然是唯一信得过的圈子,大大制约这些企业的长久生命力;另一方面,风险只能在小范围内分散,融资量和公司规模终究有限,因为血缘网络再大,在一夫一妻制下,一般也就几百族人。儒家基于血缘建构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结构,其局限性在全球化的时代尤其得到凸显。

儒家传统的优势在小规模商业企业,小范围融资,小范围招聘管理团队,小范围传承。这也是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商业文化的特点。有人会说,今天中国不是有那么多万亿市值、千亿市值的公司吗?可是,这些公司都还在创始人掌控之下,还没经历过传承和时间的挑战,它们会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成为百年老店、千年大业?按理说,香港是最好的结合了中西的地方,但你看看香港的各主要公司,每个的背后都是一个家族把控,去其中任何一家公司走一下,你会发现,哪怕是公司里的高管,一见到控股家族的血亲就点头哈腰,根本不是你想象的现代公司场景;这也是为什么香港没有太多有前景的公司。

纪录片《美国工厂》剧照。

如何抵抗疫情下的社会风险?

新京报:随着疫情的继续,这段时间中文媒体上讨论最多的可能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学生就业难,今年可能真的是史上最难的一年。第二个是社会老龄化的担忧,而与之相关的就有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问题。国家希望鼓励年轻人生育,但社会的结构性风险摆在这里,效果很可能就会事与愿违。不知道在你的判断里,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哪些方面?

陈志武:就业的问题永远是大家最关注的。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回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上,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民营企业、个人创业有更大的支持与保护。很多事情如果违背了市场的原则,会极大地降低人们的积极性。一句话,我们应该顺应人性。

现在年轻人恐婚恐育,其实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如我们前面讲的,婚姻起初是为了风险互助、资源共享,现在这些需要更多靠市场和政府解决了,外部避险手段丰富了,那么,结婚的需求、为“养儿防老”的生育必要性当然会下降。你刚刚也提到,政策诉求很多时候和个人诉求不一致;这个时候,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能一厢情愿地要求每个普通人都从国家领导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因为每个个体思考最多、也最关注的永远是自己具体的需要与偏好。所谓政策的人性化也体现在这种自下而上的思维中。

新京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金融危机史的学者亚当·图兹认为,当下全球面临的最大的经济风险为新冠疫情的反复对医疗系统的持续冲击。面对新冠疫情依旧肆虐的现实,在你看来,最近几年,有哪些具体的最值得我们注意的“风险”?

陈志武:主要风险包括经济脱钩、地缘政治、各国政府继续大量放水和发放救济钱、小微企业倒闭、失业危机。接下来,各国都要面对这些挑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避险准备,保住自己的财富,增加生活韧性。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采写:刘亚光;编辑:青青子;校对:贾宁。题图出自纪录片《转折点:911与反恐战争》剧照。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查看专题《十字路口的欧罗巴》文章

中国古代的神兽,麒麟和貔貅到底有什么区别

麒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就于一体;尾巴毛状像龙尾,有一角带肉。但据说麒麟的身体像麝鹿,它被古人视悉迅为神宠、仁宠。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毛孝陆携之虫:有毛的动物)。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共四个名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巧伏乱天庭。

尚德的自考怎么样

教务老师,听见很多自考的同学在问尚德的自考怎么样(尚德自考培训机构怎么样)相关问题,那么今天教务老师来告诉同学们这些问题的解答!

尚德教育机构到底可信吗?朋友你好!

我曾经任职于尚德机构的课程顾问一职,现以离职。

所以可以公正的说几句话了

尚德机构本身是一家培训机构,专本学历的性质是自考。

在此我给各位补充下知识:

学历的含金量从高到底依次是:统招,自考,成考,电大,函授。所念早以学历其实还分等级的,并不是所有学历都一样的含金量的,学历的含金量影响找工作,积分落户的。

除了自考是必须只能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外,其他的学历如统招,成考,电大,是可以入学,进入某个大学进修学历的。

自考本身就没有大学可言,以前想考自考的人,连尚德这种培训机构都没有,只能自己买书死背。

朋友,如果你把这个常识,搞明白了,你就会知道,尚德机构什么包过不包过的,都扯,本身就不该问这个问题,自考学历根本不存包过这个现象,因为你想考自考只能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你想想国家的考试现场怎能包过。

我就是尚德机构的官微,这个问题怎么不邀仔雀雀请我呐!

不打广告,也不推销,我就想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和我们的愿景以及做的事,谈谈这家我供职的公司。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目标。在这一顶层设计中,终身教育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它将进一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从理念、政策层面向实践领域的转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还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包括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除了政府号召及政策的推动,也离不开广大教育机构的积极响应。

深耕成人教育16年的尚德机构目前已建立起完整的学历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其中,自考助学及学历培训项目从专科、本科已延伸至研究生阶段。在专业方面,目前自考助学已涉及英语、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法律、学前教育、会计等18个专业;研究生项目涉及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在职业证书培训方面,目前已涉及人力资源师、财务会计、教师资格证、资产评估师、建造师、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导游、演出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人、普通话考试等诸多项目。尚德机构的培训项目仍在不断延伸,以满足成人学员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

在职人群学习普遍存在“时间少、碎片化、难坚持”的痛点,对此,尚德机构在教学、技术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终身教育目标的最佳路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尚德机构的学习规划师,会根据学员的特点和需求,从一开始就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案。学习规划师要向学员传递“学习是一种信仰”的理念,不仅帮助学员获得知识,还能收获改变自我的成长价值。为此,尚德机构在制度层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在考评方面,就会参照学习规划师掌握专业知识和价值观等情况做出评价等。

在教学和服务方面,尚德机构拥有一支一千多人的全职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在一线教学教研团队中,国外名校海归、国内985和211等名校毕业具有学霸属性的老师占比超过了一半。此外,尚德机构有着极为严格的教师选拔标准及考核制度,老师们入职后还要经过内部师训,考核合格后才有授课资格。如果同一门课有不止一位老师想要授课,他们之间还要进行比拼,学员也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老师。

有了这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做保障,尚德机构教研人员梳理了现有知识架构,整理出约29万个知识点用来完善教学内容。基于历史大数据基础上人工智能技术对关键考点分析和趋势预测,并结合学员学习的难点和偏爱的教学方式,为学员规划最优学习策略和最短学习路径。

针对成人很难抽出大段时间用于学习、时间趋于碎片化的特点,尚德机构推出了“自考王者”等类似问答游戏的小程序,让用户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刷题,填补了学员的碎片化时间。

通过这些努力和探索,有效提升了成人学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数据显示,在理想情况下,学员可以节约60%-70%的学习时间。2018年1月至11月,尚德机构学员总学习时长达4397万小时,共做题17.5亿道。2018年上课率稳定在50%左右,有些月份甚至超过8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在实现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一终身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尚德机构正在做出积极努力。尚德机构创始人欧蓬表示,十多年前,尚德机构提出“学习是一种信仰岁嫌”的口号,是想唤醒成人对学习的热情和动机。经过十多年发展,我们发现成人学习的意愿已经越来越好、越来越强了。未来,尚德机构将通过技术进步、形式创新以及降低产品价格等手段,进一步降低成人学习的各种门槛,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太不靠谱,简直是无赖!早几年我在长沙的尚德机构报考监理工程师,承诺包过,不过退钱,让我交了7000多元,结果没过,再去找他们先是承诺退款,叫你下次来,然后就是就是踢皮球,然后地址也搬了,唉!真是坑人!!!

我曾经在尚德报过名,后来有事不能学习和考试就退款了,钱部分退回来了。所有的培训机构都是一样的,需要自己擦亮眼睛,交钱之前他们说的话相信70%就行了,什么包过呀之类的话,含金量高一点的自考,不管他们怎样说怎么简单,都是要自己下功夫学习的。

正面回答,不靠谱。不仅坑学员,它连内部的员工都要坑,人家认认真真努力上班呢,家族长就能拿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人家给开除了,家族长都是二十出头多点的小年轻,完全没头没脑,做什么事完全凭冲动,感情用事,看你不顺眼就可以开除你,都不用经过HR,你说靠谱不靠谱?

尚德还是算了吧,老师讲课照书念,没一点延伸,内涵,完全是为了讲课而讲课,不管你听不听的懂,问了也不回答,有时候一句话重复好几遍,一本书十几章,十二个小时就讲完了,上课没一点互动,讲的内容和考试一点都不符合实际,还是自己看书靠谱点!

现在的机构上网的太多,分不清真假,没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千万不能盲目投资!认可耽误挣钱,不能血本无归。

在了解和认可之后,可以先试着少投一部分钱,试试水深水浅,当今社会特别是网上谈资质的,我感觉就是和空气说话,随时可以蒸发!所以说生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尚德机构让人实在忍不可忍!同样一个班里面学费不同,中间差了将近一万!我就想问问,难道现在的教育机构也如用菜市场一样吗?还有没有规范和标准?一个学校都可以自主乱定价,且事后各种搪塞,无法让人信服。

说说在尚德机构工作几年又离职的揭秘,自己知道成人学历中很多猫腻与如何选择。网上评价尚德很多,也能反映出尚德做的真的很大,就是退费问题不好走,而且还有其他小问题。我之前招过一个学生,讲讲她的经历吧:

她的名言是:有车,有房,没房贷,但是穷。

小彩蛋:为什么选择加入尚德?

格格怒了: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有知名度,第二个是想有个培训机构帮着划划重点,自己看书可能没有方向。还有就是想花点钱给自己点动力。

小彩蛋:格格来尚德学习多久了,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

格格怒了:2015年8月报名,选择报人力专业大概是有四个原因:

想转行。

我的性格更适合做这方面工作。

不用考数学。

圆北大梦

小彩蛋:如果想要和你成为学习上的伙伴,有什么事情是你必须要知道的?

格格怒了:这个问题有点尖锐,我的理解是,如果想和我成为学习上的伙伴,那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态度”,也就是参加自考,咱们的心态必须是一致的,对于“自考”甚至是对于“报名尚德”这件事,主要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不是四处求泄露的考题求答案,而是真的能互帮互助一起互相鼓励传递正能量,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一个态度,去正确对待。

小彩蛋:对你来说,怎么算是最完美舒服的一天?

格格怒了:该做的事情都能顺利完成了,或者仅仅是吃到了一顿美味的大餐,或者得到了他人的认可,都能让我美上一天。

小彩蛋:你希望或者向往的生活是怎样的?

格格怒了:这个问题要是搁10年前问我,我肯定说我向往的生活是升职加薪迈向人生巅峰和亲爱的那个他周游世界。现在问我我只能说我只希望我尽快能有自己的宝宝,挣少点都无所谓,生活平静安宁双亲身体健康就好,别无他求。

小彩蛋:为什么选择从事这个职业。

格格怒了:我大专学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后其实也经历过一阵迷茫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时候“互联网”还是新兴行业,我只凭着一腔“爱上网”的“热血”,再加上“专业对口”,向当时还是初创期、而现在已经是国内最牛x的互联网巨头投了一份简历。一入互联网深似海,这一干就是十年的光阴。老实说,我真的很热爱这个行业,喜欢做产品,喜欢自己设计出来的产品可以让千万计的人去使用,觉得那是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但是,我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就是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也太“熬”人,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工作压力太大,而自己的身体也快撑不住了,再加上打算要孩子,而身体也逐渐有了问题,基于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我打算转行,一方面让自己的作息正常起来调理下身体,另一方便想以家庭为重,找个更稳定更能兼顾家庭的工作。所以我续本的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我的性格、交际面都挺适合,另外HR的工作压力没有那么大,可以兼顾家庭,更重要的是,我并不觉得做HR就浪费了我之前的工作经验,我可以将自己以往工作经验和自己多年建立的互联网社交圈子利用起来,在招聘、培训方面都可以发挥我的能力与特长。

小彩蛋:可以分享一个比较尴尬的回忆吗。

格格怒了:虽然我也一直清楚的知道自己大专的学历在这个社会上已经完全不顶用了,但是毕竟已经工作了十几年,收入也算不错,属于人人称羡的职业,所以几乎有时候我会忽略了我的学历不够的事实,自认为自己工作经验足够丰富可以弥补学历的不足。直到两年前的某一天,我一个朋友约我出去吃饭,闲谈间,他跟我说他们公司有个职位空缺,觉得很适合我,劝我跳槽。我当时非常动心,那是家著名三大运营商之一,虽然性质是国企,但是刚刚成立了移动事业部,非常需要互联网管理人才。而我那个朋友,也是中层管理岗位,我们相谈甚欢,几乎算了敲定了一切,我只需要把我的简历发给他一份,他再将我的简历汇报给他的领导,然后进行个简单的面试,走个流程,就可以通知hr让我入职了。于是,我开始着手于处理手头上的工作交接,就在我打算办离职的时候,我接到了我那个朋友的电话,他上来就一句“你学历怎么才是大专呀,hr那里没通过,只因为你的学历是大专,我们公司社会招聘最低要求是本科,无论是什么岗位,”。老实说,我那一瞬间真的非常尴尬,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我无力反驳,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在学历上有点自卑还是“想当然”的以为只要有朋友的这层关系就行,以至于我之前从没跟这个朋友提过我学历不是本科的事情,也或者,对于我那位朋友的来说,在他心里,也认为现在这个社会还有几个不是本科的呀,所以之前也没跟我确认过学历的事情,总之,这一刻真的太尴尬了。这时,朋友在电话那头似乎感觉到了我这里凝固的空气,又补充了几句“我知道你很有能力,但是我们这种单位,你懂的,学历是门槛,哪怕你能力差点都没事儿只要学历够就可以先进来,但是学历不够真的我也使不上劲儿,看看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吧,抱歉啊。”

那一瞬间我真的有点想哭着,可能也是因为这些事,真的打击到我了,所以才让我更加坚定地想要续本吧,因为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我也只能现实一些,只是不想再因为学历的事情让自己陷入这个尴尬的境地,最重要的是,不想再因为学历失去了好的工作机会。

最后想说的是学习真的就是一种信仰,社会拼的就是学习力。如果你真的对自考有不了解的,可以跟我互动。

靠不靠谱不是像它地铁里的广告那样徒有其表,我自己亲妹妹报了课程,刚刚交完钱就通知说“国家政策变了,原来套餐不能兑现了,你要退款的话就扣你一千块钱因为我给你服务了这些天的,”我想说mmb,天天网上咨询的你还冲出电脑屏幕跟人家要钱吗!而且我付完款你就跟我说服务内容变了,我说退款吧,你就说要扣我全额的10%,现在和谐社会还想充当大尾巴狼,真不把你们机构信誉当回事儿,那你们这么想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你们霸王条款,一天不退我钱就每天和我的亲朋好友以及我公司800来号人天天宣传你们家,让你们不做广告都可以名声大噪,北京这个地方就是有一点特别好“啥消息传播一个字就是快!”

尚德教育自考本科好不好?自考很好的,但是自考通过率低,毕业率也是很低,很多的学生都放弃了自考,转学成考和网络教育了.

在尚德机构自考本科怎么样?你是要在他们那里考学历吧。尚德机构还是不错的,由于自考的性质,师资非常重要。这个他们还是有保障的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德指”是什么意思

德指并不是一个词语,所以没有实际含义。德、指单字的含义如下:

一、德拼音:dé

释义:

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育。美~。~才兼备。

2.心意;志向:同心同~。离心离~。

3.恩惠;好处:感恩戴~。

4.德国的简称。

二、指拼音:zhǐ

释义:

1.手指头:食~。五~。屈~。首屈一~。

2.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一指”,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下了三~雨。这双鞋大了一~。两~宽的纸条。

3.(手指头、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用手一~。时针正~十二点。

4.(头发)直立:发~。

5.指点:~导。~示。~出正确方向。有问题请您~出来。

6.意思上指着:这不是~你说的,是~他的。

7.指望;依靠:~靠。单~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

扩展资料

德汉字演变:

指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道德

[dào dé]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以善恶尘扰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

2.品德

[pǐn dé]

品质道德:~高尚。

3.积德

[jī dé]

迷派丛旦信的人指为了求福而做好事,泛指做好事:~行善。你可积了大德了。

4.私德

[sī dé]

在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郑察道德品质:~失检。

5.美德

[měi dé]

美好的品德:勤劳节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

6.德政

[dé zhèng]

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

7.指出

[zhǐ chū]

提出意见。

8.指望

[zhǐ wang]

一心期待;盼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9.指甲

[zhǐ jia]

指尖上面的角质物,有保护指尖的作用。

标签: 风险   机构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