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豆期货缺口 美大豆期货新浪网
美国期货 美黄豆11
期货(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塌歼是金融工具。
中国的期货在前合约与现合约的替仿衫搭换当天,会有很大的跳空缺口?
答:因为国内合约时隔年衔接的。比如大豆0905交割后,接下来的K先行情是1105。而当前1005合约上市之前的K线图是和0805合约对应的。
为什么在美备拿国的期货中就没有?
答:因为美国大豆期货不是隔年衔接的。09年11月合约交割后,10年11月合约就上市了。所以不会有跳空。
如何判断期货的走势
近期股指期货仿真行情中,沪深300指数与远期合约价格之间的价差(基差)呈现持续扩大趋势。特别是在9月24日IF0711合约上市当日,还出现了IF0710合约价格超过IF0711合约的倒挂现象。笔者将从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和基差的历史运行特点两个方面来解析目前股指期货各合约的基差是否处于合理的风险水平。
众所周知,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与利率成正比,与股息率成反比。目前我罩激国的利率水平因CPI指数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而股息率恰恰相反,由于股价的上涨幅度要高于股息增加幅度,因此股息率呈下降趋势。根据笔者的测算,沪深300指数的股息率大约为0.9%。参照5.85%的一年期贷款利率,IF0711合约的理论价格为5513点,只比沪深300指数价格高出45点,而在9月24日IF0711合约的开盘价为6200点。所以,计算股指期货理论价格对衡量股指期货价格意义不大,利率变化和股息率的变化并不能成为基差大幅扩大的主因。
如果仅依照基差的历史数据来衡量基差风险水平,投资者很可能面临亏损。从基差的历史数据看,5月初,沪深300指数已经连续上涨两个月,同时股指期货各合约基差也扩大至高位。当时最远期IF0712合约的基差一度达到-2180点。而9月21日最远期IF0803合约的基差为-2389.9点,已经超过了前期高位。这时物敏袜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基差继续扩大的拿庆可能性不大,就建空远期合约,结果损失惨重。
如此说来,难道是基差风险已经不对股指期货价格产生影响了吗?其实不然。考虑到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是以现货指数价格为基础进行计算的,现货指数价格对股指期货价格的影响占有绝对权重,因此笔者认为用基差与现货指数的比值来衡量基差风险应该更科学。根据笔者的统计,自2007年4月以来,基差与现货指数的比值最高纪录为5月10日IF0709合约47%的比值,而对应的基差仅为-1750.5点。当时IF0709合约为第一季月合约,对应现在第一个季月IF0712合约的基差比值,还有近5%的差距。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何远期合约的基差会一直居高不下,如果后市股票市场继续走强,IF0712合约的基差还有扩大300点的潜力。
在国外股指期货市场,当基差超过无风险套利区间时,期现套利盘就会将基差再打压下去,因此,股指期货的基差基本上都是在略高于无风险套利区间的范围内波动。而仿真交易还无法让套利盘介入,这是解释了为何基差会持续扩大。此外,股市的大牛行情也在基本面上支持了基差的扩大。因此,在股市走强阶段,投资者可以运用基差来判断当月到期合约的走势,而远期合约尽量不用;在股市走弱时,可谨慎建空远期基差偏大的合约,但是介入时点还是要在回调趋势已形成的时候
豆油期货的市场
豆油的供给与需求 2004年世界豆油产量与棕榈油的产量相当,位居所有植物油的前两位。豆油贸易量占世界植物油总贸易量的23%,居各类植物油的第二位。
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产国,2004/05年度四个主产国的产量占到世界总量的91%,从历史统计数据看,大豆主产国就是豆油的主要生产国,2004/05年度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的豆油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7%、17%、16%、17%,四国产量之和占世界豆油总产量的77%。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产量也比较高,占世界总产量的8%。
世界豆油产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2004/05年度与1993/94年度相比,产量增加了79%。在世界四大豆油主产国中,美国始终占据着第一的位置,但其占世界豆油总产量的份额已经由手碰1993/94年度的35%下降至2004/05年度的27%;巴西豆油产量在1993/94年度至2004/05年度间增长了59%,占世界豆油总产量的份额保持在17%左右;在此期间,中国豆油产量增长了397%,占世界豆油总产量的份额由1993/94年度的6%增长至17%,2010年已经超过阿根廷成为第三大豆油生产国。
在世界豆油总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世界豆油贸易量也不断上升。2004/05年度世界豆油的出口量达到933万吨,较1993/94年度增加193%。其中,阿根廷出口量增长很快,2004/05年度较1993/94年度提高了248%,占世界豆油出口总量中的比例也由30%提高至53%,世界豆油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日益巩固;巴西和美国的出口量也较大,2004/05年度上述两国豆油出口量占世界豆油出口总量的25%和7%。
从2004年至今,世界豆油进口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进口量增加很快,2004/05年度较1993/94年度增加了191%。变化最明显的是印度,在1993/94年度印度的进口量为2.9万吨,2001/02年度则达到135.8万吨,占世界总进口量的19%。中国也是重要的豆油进口国,除2000/01年度和2001/02年度以外,中国在1993/94-2004/05年度期间的豆油进口量均占世界豆油进口总量的10%以姿巧上,2003/04年度中国豆油进口增加迅猛,较2002/03年度增加了1倍多。
从2004年至2010年之间,世界豆油的消费量一直保持着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世界产销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之一。1996/97年度豆油消费量突破了2000万吨之后,2004/05年度豆油消费量提高至3193万吨。欧盟、美国、中国是豆油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豆油消费的明显特点是:主要的生产大国阿根廷消费量一直较低;中国是豆油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4/05年度较1993/94年度增长了327%,消费量增加了552万吨。
从豆油消费的区域特点来看,主要的消费大国是美国、中国、巴西和欧盟。另外,日本、孟加拉国、墨西哥、伊朗的豆油消费量也较高。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的消费量都比较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大豆榨油的国家,历史已近千年。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豆油生产和消费大国,2004/05年度豆油产量为577万吨,消费量为785万吨。2010年至2013年间,豆油市场比较活跃,市场价格变动较为剧烈。
我国是世界四大豆油生产国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豆油产量增长很快,从不足100万吨上升到2004年的577万吨的水平。
1983-1987年是我国植物油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产销出现缺口,必须依靠进口来缓解国内的供求矛盾。1990年我国政府提高了油脂定购价格,从而刺激了大豆生产和豆油加工业的发展。1993年油料市场放开后,大豆加工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国内豆油产量提高到80-100万吨。随着进口大豆数量的增加,我国可供榨油的大豆数量明显提高,豆油产量增长很快,2004/05年度达到577万吨。
我国豆油的生产分布面较广,在上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内,我国豆油生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等大豆主产区。2004年以后的五年中,南方沿海地区兴建了很多大豆迹薯键加工厂,它们大多使用进口大豆进行加工,其中江苏、山东、辽宁、广东等四省区是榨油能力最集中的区域。
我国大豆的人均产量较低,豆油一直存在供给缺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豆油进口量逐年增加,1993/94-1997/98年度曾经超过100万吨,而后逐渐稳定,2003/04年度,进口量近300万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豆油出口量很少,近几年,年均出口在5万吨左右。
从豆油进口的主要国家来看,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国豆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国。近几年,我国豆油进口量90%以上来自这两个国家,而美国对我国豆油进口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豆油的销售辐射范围主要受到费用的制约,其中运输成本是影响销售费用的重要因素。2000年来随着铁路运输费用的逐步降低,豆油的销售区域和辐射范围正呈现着稳步扩大的趋势。
由于销售价格越来越透明,中间经销商的利润越来越低,原有的贸易公司正逐渐淡出豆油的流通环节,更多的是大豆加工厂直接将豆油送达终端销售商或用户手中。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豆油消费量只有100万吨,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豆油消费增长很快,十多年来增长了近6倍,2004/05年度已经达到700多万吨,豆油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植物油品种。
美元加息跟大豆类关系
其实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大豆及其他农产品价格一直保持相对平稳,一斤二块多元的价格已被农户接受10多年,在今年贸易摩擦大背清春景下,或许有多人对国内大豆有着很高的期待,然而在事与愿违之中,国内大豆期货价格却屡创新低。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在上周末竟然创出3112元/吨的新低,要知道上次出现这个价的时候,还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际,持续时间也不过一周。无论从供需还是投资价值来说,卜圆当前价格或许并不是真正的价值反映。与此同时,国内大豆现货价格也一泻而下,当前主产区大豆只能卖到1.8元/斤。
为什么说当前国内大豆价格背离呢?原因之一是国产大豆不同于进口大豆,今年虽有贸易摩擦带来的美国、巴西大豆之争,但这都与国内自产大豆或东北大豆关系不是很大。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近9500万吨,国产大豆不过1500万吨左右,在占绝大多数的进口转基因大豆中基本用于压榨,而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多以食品加工为主,这也或是前期在价格上反映豆粕暴涨而大豆价格下跌的原因,当然压榨水平的提高带动豆油价格下跌,则要另当别论。如果能看懂以上介绍,人们或许对当前国内大豆价格下跌还是很不理解。
自今年10月份以来,国内大豆价格就进入慢慢下跌之路,现货价格受区域和时间影响不足为鉴,期货数据或更能反映当前大豆价格的颓势: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豆一1901合约期货价格,自今年10月份最高的3879元/吨,已下跌至上周最低的3112元/吨,下跌幅度超过23%。和期货价格趋势相同的,国内现货收购价已经从开秤时2块一斤的价格下跌至最低的一毛七。在期货价格创出10年低位之后,我们应当考虑的是,造成国产大豆如此低迷的原因,或不仅仅是简单的供求关系。
自美联储开启加息窗口以来,持续上涨的美元,无时不在打压着全球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和全球资本市场。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纽约油价已经从76美元/桶的价格下跌至46美元/桶。未来全球经济增速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其实早在10月份的IMF年会上,已经警告式地调低了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近期欧洲经济负面影响持续叠加,英国脱欧仍在乱序中朴素迷离,欧元区主要国家的德法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种种原因不无不成为推高美元的因素。美元走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国内大豆价格也难以一枝独秀。
自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大豆失去中国大豆市场价格竞争力,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将大豆源答弊耐源不断运往中国,在享受着价格和销量的实惠中,纷纷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市场正如布朗运动一般,中国大豆供应缺口的预期,引起了全球很多国家的注意,不仅是尼日尼亚伸出援助之手,就连印度也尝试向中国出口豆粕等豆制品。和我们一衣带水、拥有广袤土地的俄罗斯更是成为大豆贸易商角逐的方向。一时间,在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2019年全球大豆供应过剩的格局或难改变。这里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创纪录产量背后滞销的美国大豆数量。
美联储年内第4次加息,也落下帷幕;而在同期,国内中性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已出台。政策背离中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将的一个平衡货已经建立,未来国内大豆价格或难创新低!在连续低位盘整之后,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出现止跌回升迹象,截止12月20日,期货价格报收3180元,日涨幅为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