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与创业对比论文 期货行业创业方向
期货行业创业方向
期货行业创业的两大方向如下:
如果是大资本创业可以考虑搞一个投资俱乐部,也不要限于期脊轮货,可以兼顾证券、理财、借贷一类的经纪介绍业务;如果樱吵信是小资本创业想参与期货行业,可以考虑从期货居间人做起,现在期货行业碰盯处于一个转型期,但期货公司的基础业务仍是手续费返佣,所以居间人还是有一定利润空间的,但是未来的方向这种经纪介绍业务肯定是空间越来越窄的,可以以这个为基础聚拢一部分客户向私募期货基金方向发展,招募、培养一批优秀操盘手或者找技术型人才来研究开发量化交易产品,这是期货行业未来的两个重要方向。
求证券投资基础分析论文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构想
摘要:开放与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本文着重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入手,剖析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证券市场的发展构想。
关键词:证券市场;现状分析;发展构想
Abstract:Opening and developing the financial market, especially the stock market wil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of the city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n the past few years, stock market has been developing vigorously in China, but many problems are exposed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because of late starting. This paper lays a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main problems of stock market,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developing patterns of stock market in China.
Key words: stock market;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ing pattern
1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59.5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而1997年已达到2 412亿元。在股票市场上,迄今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900余家,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2万亿元。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自身功能的发挥,阻碍了证券市场的皮则裂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盯源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燃闭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政府债券发行)。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虽然其业务已涉足证券的承购包销、发行、交易、自营、财务顾问等内容,但与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资银行核心任务之一的购并业务对于我国中介机构来说几乎还未曾涉及。西方国家的公司购并活动大多由投资银行策划完成,投资银行起着搭桥牵线、筹划交易过程、为交易筹措资金和参与交易谈判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中介机构,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重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5)流动性不足。流动性是指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流通性强的金融工具,同时又有大量参加流通的主体。检验市场流动性通常可从交易量和成交价的关系入手,二者的关系越密切,流动性就越差。美国股市中二者变化的关系指数为0.01,而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关系指数分别为0.52和0.40,说明我国股市整体流动性是比较差的。造成股市流动性差,一方面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家股不能进行交易、法人股在STAQ和NETS市场交易微弱有很大关系。流动不足使股票价格扭曲,资本流动失去了动力和方向,资源配置功能受到抑制。另外,由于国有股不能流通,这将对国有资产的结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
6)资本市场交易工具品种单一、结构残缺。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资本市场工具保持多样化趋势。以香港资本市场为例,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采用;在股票市场上,不仅出现了期指、期权、认股权证等投资品种,而且这类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过现货市场之势。香港上市公司在债券市场上的集资形式更为多样化,在债券、票据和存款证3种形式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浮息工具、变息工具、可换投股债券、信用卡应收债券等多种形式,目前在联交所挂牌买卖的债务工具已增至129种。相比之下,我国大陆的资本市场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几乎没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种种限制,这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7)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证券市场制度是支撑证券市场高效、公平运转的基础,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等。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无论从制度本身还是从执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开不够的问题,表现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极大挫伤了股民、债券投资者的信心。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是指证券投资者在获取有关信息后,被给予证券投资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实现的制度。我国证券市场的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资者面临的市场风险过大,严重措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然而证券交易的基本法规《证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证券法规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导致证券交易的某些环节无法可依,加之对已颁布的法规执行不力,证券交易的违规和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我国1995年发生的“三.二七”国债期货的严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证券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造成的。
2证券市场的发展构想
2.1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发展
证券市场主体质量的高低,对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资本市场主体的发展。
1)取消额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手段,由于对证券发行标准制定较低,这给行政部门行使权力提供了较大空间,政府为企业包装上市,后患无穷。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应该严格上市公司审批,提高上市标准,取消或减少行政干预,将证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换之以核准制,使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都能通过竞争达到上市的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市场参与的公平性,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使企业经营者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效益上,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达到上市的目的。国家可以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上市标准,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实现股市的扩容,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2)强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转轨,更要转制。而目前有些股份公司上市后不思进取,“穿新鞋,走老路”,把股市看作“圈钱”场所,效益下降甚至亏损。 1997年有11.8%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小于0.05元,如此低的回报会打击股民参与二级市场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股市的扩容。因此,建议对于那些业绩长期不佳的上市公司,证券管理部门应给予警告、停牌直至摘牌,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只有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扩容才会有保障。
2.2增加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居民、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不同投资与筹资需求,在考虑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不同组合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门类齐全的资本市场交易工具。特别是可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增加证券品种,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可转换债券是具有双重身份的证券,它首先作为一种债券,享有一定的利息收入,同时能以一定条件换成股票,兼备了债券和股权证两种证券的性质。可转换债券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它对活跃证券市场的特殊作用与独特地位是其它证券品种无法替代的。应该说,可转换债券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更大的激活作用,可以丰富证券品种,扼制过度投机。除可转换债券外,还可考虑进一步发展期货、认股权证等其它金融衍生工具。因为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价格风险将会突出,必然要求金融市场提供风险转移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而传统金融工具难以完成,只有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才可达到转移风险、重新分配的目的,进而满足市场需要。衍生金融工具还能促进相关基础市场的流动性,形成均衡价格,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时应立足国情,着重发展以规避风险和保值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而且要做到立法与监管先行,对于投机性过强的诸如股票指数期货等可暂缓发展。
2.3大力发展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
发展投资基金,增加机构投资者是改善当前投资主体结构失衡、提高市场活动水平、使资本市场逐步趋于规范的重要措施。这对于扩大证券市场规模、强化投资功能、减少投机性和盲目性,使我国股市长期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投资基金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工作:
1)扩大投资基金的发行数量。我国目前的投资基金仅一百多亿元,在股市中所占比例还很小,远不能起到稳定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近5万亿元,如果有10%用于基金投资,就会给证券市场注入近5 000亿元的资金,这将极大缓解股市的扩容压力,又能化解一部分银行风险,可谓一举两得。同时,投资于基金的风险较股票小,收益又较债券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工具。
2)增加投资基金的种类。在今后基金的发行中,可以开设多种不同投资方向、不同投资风险的基金品种。例如,可设立企业重组基金为企业重组提供资金支持,也可设立专门投资于高科技产业的基金来支持国家产业政策,还可设立在债券与股票市场有不同投资比例要求的基金。这样可以使广大投资者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同风险基金,从而大力推动投资基金的发展。
3)逐步发展其它机构投资者。目前可对保险公司开展证券投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养老基金等进行证券投资,以起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2.4逐步解决国有股上市流通问题
国有股上市流通是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第一,国有股作为股份资金本身就要求具有资本的流动性,这是市场条件下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第二,国家作为国有股的股东常常因为需要调节财政收支平衡或调整产业结构而收回投资,可是国家股不能上市流通,以上目标就无法实现。有人认为国家股上市流通,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其实,资产与资金只是形态上的改变,不存在流失问题,资产不流动、不能发挥效益才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流失。此外,国家也需要通过国有股上市流通来回避或降低投资风险。第三,国有股上市流通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开放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当前国有股上市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1)国有股单独设市流通。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国有企业实现战略性改组的需要,同时由于未与A股、个股并轨流通,也不会对A股、个股市场形成直接冲击。将国有股单独设市流通还可使国企间的收购、兼并等重组活动公开化、市场化,促进国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自觉努力增强竞争力,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2)国有股与A股个股合并流通。可以根据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额来对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进行缩股,从而大大缩小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的规模,以便在缩股后分阶段上市,这样可以大大减小对个股的冲击,同时也不会对新股发行造成过大压力。否则按现在的路走下去,每上市100亿新股,市场的总面值就会增加400亿,这样,矛盾的累积会越来越多,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大的变化,股市就会有崩盘的危险。
2.5加快立法进度,规范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场,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各交易环节严格按法规操作,才能保证交易活动的安全和可靠,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降低证券交易风险,使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应尽快制定《证券法》及与其相配套的法规制度,使证券交易活动的各环节有法可依。同时在法规制定后,严格贯彻执行,加大监管力度,对在证券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活动,一定要严肃查处,对那些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从事严重证券交易违法活动的当事人要给予坚决打击,使我国证券市场尽快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马险降.资本市场:概念、主体与基本功能〔J〕.当代经济科学,1997(3): 27~30
〔2〕赵海宽.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构想〔A〕.见:励以宁等.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20~124
〔3〕杨建荣等.国际资本条件下的上海企业重组研究〔J〕.财经研究, 1997(3): 45~48
〔4〕张志元.关于发展我国投资银行的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1997(1): 23~26
〔5〕石建新.培育产权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J〕.经济体制改革,1998(1): 34~37
〔6〕魏杰.改制、重组、运营〔M〕.北京:同心出版社,1998
〔7〕陈共,周升业,吴晓求.海外证券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指对各类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招聘、选拔、培训、提高,使之能力更强,作用更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有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员的合理安排、优化组合、鞭策激励、重点使用,使之发挥最大潜能和效用。
一、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了挑战
金融全球化包括了金融业务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货币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等方面的内容。金融全球化必然加速全球金融人才的流动。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金融业人才流失已较为严重,大批中青年骨干被外资金融机构挖走,他们不仅带走了技术,也带走了信息和优质客户。由此可见,我国金融业人才竞争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金融的全球化已经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出了挑战。
二、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守传统的僵化的人事管理观念
传统的人事管理核心在于“管“,“人“要适合于“规章制度“。传统的人事管理担负着检查劳动纪律,处分违章者的义务,其扮演的是执法者的角色,注重对人的监督和控制。规章制度的制订着重强调负激励,员工在管理者的监督下工作,压抑了员工的创造性,造成管理职能错位,工作方式被动。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的职能多为工资分配、人员调动、员工招聘等行政事务工作,工作专业化水平低、附加值低,且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这种僵化的运作模式与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与国际金融业的惯例相去甚远,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
(二)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外资银行一般将个人发展前景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相比而言,中资银行缺乏员工的个人发展规划,仍把职务升迁作为个人发展的唯一途径。没有建立直接与收益挂钩、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等级评定、升迁标准,职责不清晰,奖罚不分明。现有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一方面,职工总量过多,人员素质低,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现象存在。另一方面出现管理、专业技术等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急需的人才进不来,过多的冗员又分流不出去,人才培养、选拔、使用中的论资排辈、人情关系等问题严重,束缚了人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员工教育培训滞后
目前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许多从业人员对于现代金融概念和操作方法还不熟悉,缺乏必备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二是高素质人才严重短缺。我国商业银行在外语、计算机、国际金融和法律方面人才相当缺乏,尤其是经济和金融、会计和电脑、审计和法律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短缺。造成以上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滞后。多数商业银行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长期以来对人才重使用、轻培养,人力资源智力投资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全球化金融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和实践证明:员工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是边际生产力增长的支撑点,这就对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单一,人力资源开发主要依赖于岗位培训和晋升职务等传统手段,降低了人力资本的边际效率和经营效益,难以适应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三、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银行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开发与管理。
(一)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观念
抛弃传统的僵化的人事管理观念,尽快树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新观念,包括人是资源的观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力资本投入优先观念、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的观念、引才借智的观念、市场配置的观念、社会评价的观念、法治管理的观念等。把人力资源管理从一般行政管理职能提升为企业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深化内部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一个合理的人才薪酬制度和具有吸引力的人才价格,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砝码。因此,我国金融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薪酬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摒弃“官本位“的激励观念,采取全面的薪酬体系,它包括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等诸多方面。外在激励主要指货币化、物质化的手段;内在激励主要包括带薪假期、名誉奖励等精神手段;短期激励主要包括工资,奖金和津贴等;长期激励主要包括股票、期权和保险等。近几年国内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出的高薪重奖政策是历史的进步,但仍未涉及到产权。让人才持股,实行期权制在国外企业已经十分普遍。我国金融业应尽快推出“知识-资本-资格“的人才持股战略,实行人才股票期权奖励制度,对重大项目开发者和经营业绩优秀者实行“原始股份制”,并使其终身受益。同时改革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职务公开竞聘制,竞争上岗,减员增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并按照不同岗位类别,建立综合、科学的考评体系,量化考核,动态评价,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同时建立和完善以行员制和客户经理制为基础的绩效挂钩机制,实行多劳多得,拉开收入差距,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以有效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调动员工敬业、创业的积极性。
(三)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培训机制
培训是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重要途径。金融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连续性和一贯性。除了吸引、留住现有人才以外,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因此,我国金融业要顺应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制订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规划,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增加人力资源教育投入。一是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建立分级分类、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要根据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专门技能人才这三类人才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内容和方法,开展好差别化、特色化培训。二是要创新培训方法,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创新培训方法,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三是要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要通过建立员工岗前培训制度、员工在岗培训制度、资质资格培训制度、员工发展培训制度等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挂钩、培训与员工发展挂钩,真正把培训作为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和基本权利,使员工的选拔、使用、激励和员工的职业发展与培训有效结合起来,增强员工的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和居安思危意识。我国金融业发展必然要求实现专家经营、专家管理、专家治行。目前,我国恰恰非常缺乏从事国际金融、中间业务、行业分析和信贷政策研究的“专家型“人才,以及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尤其要注意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产品研究与开发、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银行业务及国际业务管理方面的人才。
统计学毕业论文选什么题目比较容易
可以参考下面的
1、保险消费群体分析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以某险种为例
2、美元走势与某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相关性分析
3、基于多元统计的上海市各区县经济综合实力评价研究
4、上海市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5、GDP增速与居民收入增长变化相关性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6、上海市居民幸福感现状的调查研究
7、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
8、上海金融学院《统计学》课程考核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9、上海市统计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调查研究
10、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11、上海市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间互动性研究
12、上海市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13、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14、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15、电力行业上耐镇市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昌迅粗主成分分析、因昌世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16、航运中心建设背景下上海市物流需求预测分析——基于XX预测技术
17、上海市小微型科技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估分析——基于XX分析方法
18、大学生网络购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金融学院为例
19、大学生专业课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金融学院为例
20、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以上海金融学院为例
21、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金融资源配置的统计数据分析及对策
22、基于VAR模型的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统计建模—以上海综合指数为例
23、沪深300和道琼斯指数对比分析(或: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相关性分析)
24、股票指数运行方向预测----基于成交量交易数据统计分析
25、宏观经济与股票指数关系----基于货币发行量的统计分析视角
26、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研究
27、因子分析法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28、上海市各区县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研究
29、上海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30、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典型相关分析
31、股票市场成交量和股价变动的统计实证研究——以A股市场为例
32、基于高频数据的期货统计套利策略分析——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合约为例
33、多品种商品期货相关性研究——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
34、上证A股指数走势预测研究——基于时间序列模型
35、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焦虑情绪产生因素分析——基于非参数统计方法
36、上海银行间短期债券回购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的协整分析
37、上海(餐饮或)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38、关于统计学专业应届生的就业优势因素分析——以上海地区为例
39、基于协整检验的上海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40、基于股价高频数据的波动率与成交量动态关系研究——以A股市场为例
41、上海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42、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分析
43、XX地区产业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分析
44、XX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5、XX地区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
金融学毕业论文
广东消费需求扩大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
论春陵文字数:8896,页数:15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参照国内外学者对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研究,并结合广东省的数据,研究广东省消费需求不足则巧的原因。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总收入与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发现后者对消费的影响远远大于前者,提出扩大消费需求应缩小收入差距的主张。本文运用因果联系识别法,分析创新成果增长率对消费增长率的影响,发现前一期的创新成果增长率与当期的消费增长率有相同的趋势,当期消费增长率是前一期创新成果增长率的结果,得出广东省消费需求不足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创新的缓慢发展,提出鼓励企业创新、淘汰落后生产的主张。此外,还找出不确定性等因素也制约着广东消费需求的扩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消费需求收入差距创新
Abstract
According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y about insufficiency in consumption,this paper try to find out what leads to insufficiency in consump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n give some advices to solve the problem.I mainly study the influence on consumption by the enlargement of income gap between townsmen and farmers, by innovation as well.When I make contract between total income and income gap,I find that income gap is by far important to consumption than total income,so I propose to shrink the income gap.When I analyse innovation’s effect on consumption,I find that the previos innovation is close related to current consumption and find out that the low growth rate of previos innovation leads to the low growth rate of current consumption,so I suggest that govenment should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creat more and eliminate backward production.In addition, there are other reasons contributing to low consumption rate,such as uncertaint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asons,I propose my different approaches.
Key words: Consumption Demand Income Gap Innovation
目录
一、引言…………………………………………………………………… 1
(一)合理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
(二)广东消费状况分析………………………………………………… 1
1.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 1
2.消费对总产值的贡献率偏低…………………………………………… 2
3.消费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 2
二、广东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 2
(一)国内外学者对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主要观点…………………… 2
1.国外学者对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主要孙森键研究…………………………… 2
2.国内学者有关消费需求不足成因的代表性观点……………………… 3
(二)制约广东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 4
1.收入差距扩大…………………………………………………………… 4
2.创新停滞………………………………………………………………… 5
3.不确定性问题…………………………………………………………… 7
4.其他因素………………………………………………………………… 8
三、扩大广东消费需求的路径选择……………………………………… 9
(一)缩小收入差距……………………………………………………… 9
(二)激发企业创新能力,淘汰落后生产…………………………… 10
(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10
(四)发展现代信贷…………………………………………………… 10
(五)建设诚信的商业环境…………………………………………… 10
(六)增加高收入群体的消费…………………………………………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致谢
1.论转轨时期如何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2.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3.关于助学贷款的财政政策研究
4.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5.陕西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6.基于城市竞争力分析的城市定位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7.浅谈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股价效
8.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安全问题浅析
9.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问题浅析
10.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11.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考
12.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高竞争力的研究
13.农村信用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信贷投入策略
14.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15.简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
16.浅谈信用社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对策
17.人身保险营销问题研究
18.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研究
19.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20.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1.我国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2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
2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24.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5.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26.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27.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研究
28.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29.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策略探讨
30.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
31.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3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33.我国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效用和对策分析
34.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分析
35.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研究
36.广东房地产市场研究--金融专业
37.我国汽车金融的现状与对策
38.试析我国的网上证券交易
39.对中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探讨
40.对中国股市的宏观调控状况的研究
41.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42.农村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初步探讨
43.米德冲突下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
44.认沽权证及其对我国推出金融衍生品的指导意义
45.玩具市场分析及奥迪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46.我国证券市场的IPO热发行
47.不同学历水平的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
48.论我国个人理财与外汇相关的理财研究
49.中国通货膨胀的货币性分析
50.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51.关于在农村居民中开展个人理财的研究
52.我国化妆品品牌营销管理
53.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创新
54.风险导向下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研究
55.中国汇率制度改革:选择有管理的浮动
56.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探讨
57.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的初步探究
58.中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
59.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市场体系的影响
60.解读UCP600及应对之策
61.信用卡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62.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
63.关于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
64.探索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65.中国资信评级业发展现状
66.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分析
67.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
68.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探析
69.中美两国股市相关性研究
70.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税收模式
71.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72.探讨祢合农村资金供求缺口的对策
73.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初探
74.浅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对策
75.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76.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77.外资的引进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
78.中国证券投资的基金投资行为
79.外汇保证金交易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分析
80.“返券促销”对企业和国家的影响
81.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
82.我国现状信用卡发展方向研究
83.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84.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85.中国个人投资理财的初步研究
86.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方针分析
87.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88.谈论商业系统成长企业市场(宝石)
89.如何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效率的对策
90.浅析怎样提高中国IPO发行效率
91.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必要性
92.浅谈独生子女时代的理财规划
93.广东省农业保险情况分析和研究
94.广东农业风险的实证研究--金融论文
95.广东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以及广东的区位优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