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玻璃期货走势分析 玻璃期货走势分析及建议
2014年期货玻璃大跌原因
产能严重过剩、库存增加导致的价格下滑。2014年玻璃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不仅仅是周期性、睁陵册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的问题,而是全面过剩,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把产能降下来,2014年之后,价格回调,波动范围逐渐收窄,开始逐步稳定,随着玻璃行悉宏业过剩产能逐渐得到有效化解,价格趋势在逐渐减缓,波动在逐渐降低。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二汪早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期货玻璃走势和什么相关
1、季节因素
考察玻璃的历史价格,不难发现一点:每年进入冬季袜中,北方玻璃价格下降;而到了夏季,南方玻璃价格松动。这主要是因为进入10、11月后,北方各项建筑工程逐渐停工,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放缓,建筑玻璃需求量明显减弱,玻璃价格应声下跌。但在北方玻璃市场,“冬储”现象较为常见。
2、地域因素
改革开放困好哗以后,我国南方大中发展十分迅速,城镇建设投入较大。而北方尤其是内陆仍以发展大中型城市为主,建筑玻璃需求量存在着南北差异。南方的下游需求一直好于北方,这也使得南方玻璃原材料水涨船高,加上劳动力成本、管理费用、运输费用等都较高,南方玻璃市场价格整体高于北方。
3、下游游行业需求因素
玻璃供给弹性较小,在其价格影响因素中,下游需求占比大。下游需求 70%为建筑玻璃的使用,各项房地产指标是研究玻璃价格变动的主要参考。建筑指标常见的是开发商投资、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等主离示,而作为与玻璃使用较为紧密的参数,销售面积、竣工面积是主要关注对象。
4、行业周期
玻璃价格与行业周期也是同步振荡的。历史数据显示,玻璃行业存在"繁盛一衰退一繁盛"周期,这个周期模型可以简单描述为:经济快速增长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玻璃价格上涨一经济增长过热一资产投资减缓一玻璃价格下降—经济复苏刺激一经济汪行决速增长。
5、玻璃价格协调会
玻璃行业一直存在着集中度相对较低、价格难以制定与统一的问题。近年来,玻璃行业在各地不定期召开价格协调会,参会成员多为玻璃生产龙头企业。价格协调会主要为了统一调价,稳定市场,尤其是在目前行业整体处于周期底部的情况下,其召开就成为统一调整价格的信号。
【如有帮助请采纳~私聊大券商低佣开户】
期货玻璃走势分析
一、12月3日,玻璃期货继续震荡偏强运行,主力合约收涨1.09%,报1939元/吨。据国联期货分析,从行业现状来看,虽然玻璃市场需求淡季,但希望便在绝望姿租棚中产生。可以预测型迹,企业减产和需求恢复将是行业的必然选择。虽然整体玻璃库存远高于往年;但是冬季和亏损会促使一些企业进入冷修状态。从季节规律来看,生产活动已降至迹则较低水平,但冬春季节有备货习惯,玻璃价格有季节性上涨,将持续到明年2月。推测12月份玻璃供需将向好的方向演变,因此存在春季反弹的可能。但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和“碳达峰”的宏观背景,玻璃市场波动重心将下移。东海期货表示,玻璃现货交易氛围向好。
二、最近终端市场订单量增加,原片价格上涨,一些加工厂适量囤货。沙河地区大部分厂家库存较前期减少;华中地区大部分厂商产销平衡以上,短期内厂商仍有上行预期;华东地区整体出货较好。浮法行业企业开工率为88.85%,产能利用率为89.69%,环比上升,同比上升约6个百分点。据隆众资讯,全国均价2104元/吨,环比上涨0.51%。华北地区主流价2099元/吨;华东地区主流价2225元/吨;华中地区主流价2048元/吨;华南地区主流价2235元/吨;东北地区主流价2116元/吨;西南地区主流价1972元/吨;西北地区主流价2032元/吨。
三、前期悲观需求预期在房地产融资或边际放松背景下有所修正,期货价格走势有所回升。随着房地产前端数据走弱,政策价格基调稳定,玻璃厂库存高水平下,玻璃期货价格走势或将持稳为主。关注后市利润受到挤压时,上游是否出现超预期的冷修。关于后市,中信建投期货认为,当前疫情风险对市场情绪影响不大,价格回归基本面。截至11月26日当周两条玻璃生产线开始放水停产。预计玻璃平均周产量将减少0.67万吨,供应端边际小幅下降。需求层面,一方面,房贷、开发贷款边际放松有望回暖市场;另一方面,下游深加工企业的启动和产能利用率的回升,玻璃企业库存略有下降,现实需求也略有改善。供需基本面存在利好因素,带动玻璃价格波动走强。
四、大越期货表示,基本面上,原料、燃料等生产成本仍处高位,玻璃生产利润大幅下降,中长期产能边际收缩;终端地产资金紧张问题逐步缓解,下游加工厂、贸易商补库需求提升,刚性需求回暖释放。玻璃库存连续三周去化,基本面持续回暖,短期预计玻璃震荡偏多运行为主。
玻璃期货的发展史
1590年荷兰显微镜
1827年英国眼镜玻璃
1875年法国钢化玻璃
1903年美国圆筒法制造窗平板玻璃
1916年比利时唯型弗克法(引上)生产窗平板玻璃
1918年德国压延法生产窗平板玻璃
1925年美国匹兹堡(无槽引上)法生产窗平板玻璃
1959年英国皮尔金顿浮法成族察型工艺
1971年中国洛阳浮法工艺
1974年美国宽流槽浮法成型工艺
14世纪末,郑和出使东罗马帝国时,携工匠回国,在广州用手工吹泡摊平法生产平板玻璃;
1906年国人从国外购买设备、材料,用半机械的吹筒摊平法先后在山东博山、江苏宿迁、湖北武昌和汉口建成了平板玻璃厂;
1922年,民族资本家周学熙在秦皇岛引进佛克法有槽引上工艺建设了我国也是亚洲、乃至远东地区第一条机制平板玻璃生产线,1924年投产。之后我国相继在大连、沈阳也建成了佛克法生产线;
1949年,我国仅有秦皇岛、大连、沈阳三个地区生产平板玻璃,年产量92万重量箱。我国从1953年开始自行设计、研究开发、自行制造设备的历程,相继建成了洛阳、株洲、昆明、蚌埠、杭州、厦门、宿迁、兰州等有槽引上法玻璃厂,并先后试验成功无槽引上工艺、浅池平拉工艺,建设了秦皇岛、上海、太原无槽引上和一大批小平拉生产线。
1978年,我国平板玻璃总产量达到1784万重量箱,约是1949年的19倍,平均年增长率10.8%。
我国浮法工艺技术的研发,先后经历了试验室试验阶段(1963~1967年);半工业试验阶段(1967~1971年),在株洲玻璃厂将压延玻璃生产线改为浮法,进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阶段(1971~1981年),在洛阳玻璃厂将压延生产线改为浮法,进行工业性试验,历经10年时间,4次改造,1981年通过国家鉴定,命名为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1981年以后进入了推广应用和发展提高阶段,从此,我国平板玻璃工业的面貌为之一新,浮法技术所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玻璃工业的主体。加工玻璃机械在加工玻璃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完成了从引进为主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设计制造的过程,并得到了快速推广应用,国产设备基本上满足了玻璃深加工行业的需求。目前,80%以上的企业兆山茄实现了设备国产化。
20世纪,世界平板玻璃生产技术有过两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发明了垂直引上技术,由手工间歇作业进入机械化连续生产;第二次是浮法工艺试验成功,使生产进入高质量、高效率的自动化大生产阶段。我国1924年建成第一家机械成型玻璃厂,直至上世纪80年代之前均以这种工艺为主;1981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通过国家鉴定,并不断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