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期货会涨吗 央行放水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白银以后会升值吗
“实物白银明猜,主要分银条、银币、银章三种。”工商银行常州分行一位理财经理介绍,“银条又可分投资型银条和纪念型银条。投资型银条与白银本身的价格更接近。纪念型银条由于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溢价幅度比投资型银条高。”
银条交易成本较高。以宝泉投资银条为例。原来该银条的销售价是基础银价上加0.60元/克,回购价是基础银价减去0.15元/克,投资者待银价上涨0.75元/克以上就有利可图。由于银价暴涨击溃固定费率模式,宝泉投资银条的销售价改为在基础银价上加10%,回购价则在基础银价减去5%,这意味着交易手续费为基础银价的15%。
银币和银章
银币最大的特点是由央行发行,带有面值,如“1元”、“10元”等。银币也分投资型和纪念型二种。目前投资型只有一个类别,即熊猫银币,价格通常随银价变化而变化,未来价值主要依赖谈察于银价的上涨,比较适合入门级投资者购买。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发行量有限的大规格熊猫银币渐渐进入收藏领域,升值速度较快。激侍型
白银的稳定性远不及黄金,比较容易氧化,一旦氧化,影响了品相,就会影响价格,因此最好密封放置在不易受潮受热的地方。
全球央行和年轻人一起抢黄金,黄金适合投资吗
全球央行和年轻人抢购黄金,这说明黄金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吸引力,但是否适合投资,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黄金具有一定的避险属性。在市场风险和通货膨胀环境下,黄金能够有效分散投资风险,保值储蓄,这一属性仍受到全球投资者青睐。
2.但黄金价格波动较大。黄金价格受全球经济环境和市场情绪的影响较大,价格波动性较高,如果追求稳定收益,那么投资黄金的风险也比较大。
3.黄金与股票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孙档市场动荡时,黄金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较高,这会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分散效果。当市场安稳时,二者又趋于非相关,此时配置黄金能提高组合效率。
4.黄金属于保值型投资品种则册乱。由于价格波动较大,黄金和股票相比,更适合中长期保值投资。短期内难以从价格波动中获利较多。黄金的收益主要来自于长期的升值空间。
5.央行大手买入可能打压后市表现。央行等机构的大手买入,可能会在短期内推高黄金价格,但随后价格会被打压,这会对后续的投资表现产生影响。
所以,总体而言,黄金属于一种比较保守的投资工具,更适合作为组合中的避险和危机对冲资产。但是价格波动性较大,短期内不宜期望较高收益。黄金和股票具有一定相关性,要考虑到二者的配置比例。央行等机构的市场行为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对年轻人来说,可以适当配置一定比例的黄金以提高投资组合的稳定性。但还是股票等高增长资产作为主要投向,黄金只发挥组合避险的作用。整体来说,黄金是否适合投资,还是要姿毕视个人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而定。
央行降息对期货市场有什么影响
1、首先要知道央行致辞降准的目的是什么。央行已经说明,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持续上涨,如玻璃、动力煤、铁矿石、螺纹钢等等,这些期货现货价格上涨给下游需求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很大压力。因为中国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发力,央行降准就是为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2、国家发改委对于大宗商品期货现货价格上涨高度重视,实施多项措施保供稳价,国家也通过抛储来平抑商品价格。有专家认为,此次降准对商品期货的利多作用不会太大,因为释放的流动性资金多半用于扶持中小微企业,而部分国内大宗商品依然在管理层的严控之下。
拓展材料
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这是本年度央行首次降准
二、央行此次降息主要有以下原因:
(1)经济下行压加大,货币政策需靠前发力稳增长。
1、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114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季度同比增速连续回落。
2、2021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会议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袭租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货币政策降息即是兄梁这一要求的体现。“受国内散发疫情加重、原材料等成本高企、经济周期性回落压力仍大等因素影响,预计2022年一季度GDP增速或仍处于4%左右的偏低位置,这意味着二三四季度国内GDP稳增长压力较大,货币政策需要加码护航。”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
3、人民银行去年3月发布的工作论文《“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和增长动力的测算研究》称,通过生产函数法测算出“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增速在5%-5.7%,总体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显然,现在GDP增速已低于潜在增长水平。
(2)一季度是降息的窗口期。
1、国外看,受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影响,2022年拍尘兆3月份以后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的概率提升,美联储加息后会对我国降息形成一定制约。国内看,通胀压力尤其是PPI进入下行通道:2021年12月PPI上涨10.3%,涨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
(3)降息有利于缓解银行面临的“三大约束”(流动性、资本、利率),增强银行信贷供给能力与意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伍超明表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2011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低位水平,加之疫后商业银行利润增速远不及疫前水平,银行让利空间已偏小,当前缓解银行利率约束、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需要适度降低政策利率中枢。
央行发布2021年物价大概率会温和上涨是否意味通货膨胀
这已经很明显就是央行不再藏着掖着,明确表示通货膨胀已经在路上了,既然说大概率温和上涨,那么大概率的意思是已经发生,而温和上涨则是指央行力图控制的目标,因为央行也说过“物价的稳定是货币政策核心的政策目标。”
现在的问题不是通胀不通胀,而是做不做得到温和,到底咋个温和法,具体分析可以看央行说物价温和上涨已在路上,温和上涨是个啥一文。
怎么对抗通货膨胀?可以明确告诉你,大多数人是不具备跑赢通货膨胀的保值增值能力的,躺赢更是基本不可能。因为通货膨胀本身意味着大家要被收走一笔钱出去,你想弥补损失,只能从别的地方找回来,那就一定是有风险的。大多数人只能买一些固定收益的安全性高的银行、信托、债券、保守型基金等理财产品,虽然超越不了通胀,但也是能少损失一点是一点。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怎样才能“躺赢”未来的通货膨胀?,就说明白了这个道理。
如果想跑赢通货膨胀,又对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和投资眼光有自信,确实可以投资一些风险程度高的资产,比如股票、基金、期货等。但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没有谁的钱是大风吹来的,可以坐享其成。中国近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唯有房子总体上是跑赢通货膨胀的,不过现在房价也出现了分化,核心不核心很关键。君不见现在上海的房子已涨上天?
至于创业,和通货膨胀基本无关,而是和经济环境有关,如果没什么特殊的渠道,不建议今年大规模创业,今年我认为是一个“吵孝爆雷”年锋首,很多债务上的问题会暴露出来,市场信用风险在释放。今年的经济某些地方确实会有亮点,比如可能会有一个恢复正常后的积累的爆发期,但基本上老人家都已经占住坑位了,创新的产业科技还没出现,所以去创业一定要注意风险。
谢邀。有没有通货膨胀,每个人去一下菜市场,就有直观判断。羊肉批发价已从2020年第47周的69.22元/公斤,涨到2021年第1周的74.87元/公斤,涨幅8.16%,但是你看看公布的cpi数据,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变化。
2021年物价上涨似乎没有悬念。关心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就知道,最近纸涨价,钛白粉涨价,油涨价,玉米涨价…原因就是票子毛了。以单位大厦下面的食堂为例,以前一碟子木须肉,6元;后来,9元;现在,15元。其实就是一点黄瓜片、胡萝卜片、一点鸡蛋,肉能找到两片,就是运气,何况还是纯肥肉。有没有通货膨胀,都不用多说了。
这个温和,我个人是这样理解:对有钱人来说,相当的温和。但是,对打工者来说,估计。。。亲懂的
1.实际上从社会发展来看,基本物价随着消费升级都是在上涨的。记得从小时候的4分钱一根棒冰到现在3-4元一根,慢慢涨了100倍。
2.去年由于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美国等大多数外国进行货币超发,导致全世界货币泛滥,实体经济跟不上,需求不充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货币在流通实物上慢慢显示出来,支撑了物价上涨。这也是美国作为世界货币印钞机略夺世界人民财富的方式,让世界为他们买单。
3.根据经济学原理,温和的物价上涨或银碰数者可控的通胀对疲软的经济复苏有促进作用。由于产品价格上涨,企业的相对盈利空间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百姓看到物价上涨,也可能购买加以囤货,提高需求数量。但是,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也会让需求萎缩。
4.所以,个人觉得2021年物价上涨也是趋势,世界范围内都在放水,如果不温和上涨的话岂不是很吃亏。
央行发布2021年物价大概率会温和上涨?其实物价一直在上涨的路上。衡量物价的指标有三种,其中包括CPI,ppi指数,前者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者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前者对我们广大老百姓影响更直接一些,其包含了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
这几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以CPI作为衡量的,尤其是猪肉价格和苹果价格的大涨,推动着CPI指数上涨,而最近几个月,CPI指数一度跌破零进入负增长,现在在低位徘徊,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因为:钱印的太多了!
一切通胀都是货币现象,这是一个经济学家说的,当钱印的太多时,往往会引起市场通胀,也就是所谓的物价上涨。2020年新增了9万多亿的货币资金,可以想象一下,需要多少价格才能填充这些货币资金呢?
当然,央行会通过货币政策来稳定市场物价,保障市场物价的合理稳定,比如通过货币紧缩,也就是把钱收回来或者是少印点钱。我国是没有全面市场通胀的基础的,这个可以放心。
关于怎么对抗通胀?答案很简单,购买核心资产,现在股票和基金都在高位,我会谨慎对待。如果有合适的创业机会,还是要谨慎一些,因为2021年央行可能会回收市场流动性,也就是货币不会那么宽松了,创业机会再此基础上发生了变化。
抗通胀,普通老百姓目前很难做到。股市等高风险市场,这两年是挣钱,但长期看风险很大,买的房子后面几年有价无市,卖不出去。
存在银行,利率很低。也不行。
能分散投资吧,分成几份投入,可能好一些。
已经有明显感觉了……
我认为2021年物价上涨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并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一般来说,CPI低于1%是通缩,1% 3%是温和通胀,大于3%才被认为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都是不利的,而温和的通胀对经济是最有利的。
从cpi数据,我们看到去年由于疫情影响,消费端出现了一定的疲软,去年CPI同比涨幅一路走低。但进入2021年以来,我们普遍感受物价上涨较快,特别是农副产品。难道通货膨胀又要来了吗?
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理性看待。首先,1月份临近中国农历年底,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其次,过去两个月天气比以往年份冷很多,导致蔬菜水果生长慢,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现象。最后,经济复苏,带动了疫情压制的消费反弹。
所以,综合以上三个原因来看,目前的物价上涨还不能判定通货膨胀就来了。如果后面两月天气回暖后,CPI连续两个月大于3%,那么通货膨胀可能就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