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 频繁交易 期货频繁交易违法吗
谁说做期货不能频繁交易
期货可以频繁交易的,这个是没限制的
但是频兄毁繁交羡拿备易会产生很敏配大一笔手续费,建议调一家手续费低的期货公司开户
我们期货公司手续费最低,需要开户私信我
期货交易中怎样避免频繁交易
频繁交易的弊端是:交易成本高,亏损速度快,并且心态难以控制,容易发生失控交易。如何避免呢?主要有三点:
1、放大交易周期。
这个很好理解,本来一分钟线,你一天可以交易祥厅很多次,但是按照日K线交易的话,一个月可能交易几次,如果觉得太少,可以交易小时线。
另外,一分钟还有一个缺点。在一分钟的走势里,一个稍微持仓大一点的投资者平仓都有唤宴李可能吃掉某几个点位的挂单。所以,一分和迟钟的走势复杂多变,充满了随机性。这样,可能交易员总会发现某些“机会”,但是实际上,那只是偶然。相反,把周期扩大,比如,小时线,日线。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2、放大盈亏额度。
怎么放大?比如,某一个交易员,亏2个点或者赚5个点就出场。但是,他如果亏20个点或者赚50个点出场呢?交易频率会大幅度下降。
3、固定交易模式。
很多人,随心所欲的交易,一会抄抄底,一会追追涨,心情亢奋是满眼全是交易机会。这是因为他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但一个交易员把自己的交易模式固定了下来,他会耐心的等待属于他自己的入场方式,自然而然频率就降下来了。
以上就是我认为降低频率的三个方法。
期货一天可以交易多少次
期货合约日内交易没有次数限制,因为期货交易实行T+0交易制度,可以随买随卖,增加投资机会,并且带有纠错功能。只要您具备完善的交易计划,可以多次结合行情波段进行操作。但是,日内交易也不要过于频繁,考虑到日内交易的容错率,避免收益得不到保障,一天操作两三次就已经可以了。不过期货交易里是有限仓的,限辩闹仓的意思就是单个品种合约最多有一个持仓限额,只要是不超过这个持仓限额都是可以正常交易的。
拓展资料:
1,期货市场的交易规则还有以下内容:①保证金交易,可以实现以小博大,1元可以当10元用,提升了资雹耐金使用效率;②双向交易,可以根据行情的变化买涨或者买跌,都能够利用价差获取利润,增加了投资会会。③强行平仓,交易中如果出现亏损,可用资金没有了携肆罩,就会被强行平仓;以及持仓进入交割期的部分也会被强行平仓。或者其他违规事项出现,公司都有权对客户头寸进行平仓。④交割制度,合约到期之后进行交割,投机客户不可持仓进入交割月;⑤涨跌停规则,规范交易挂单以及规避暴涨暴跌风险。⑥每日无负债结算,交易时间结束,对账户保证金、盈亏、可用资金状态进行结算。
2,期货,英文名是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买卖期货的合同或协议叫做期货合约。买卖期货的场所叫做期货市场。投资者可以对期货进行投资或投机。
期货频繁交易有什么后果
1、走势的不确定性。这一点我们说过,想要频繁交易,必然是做短线的。而短线的话,面临的不确定更多。举个例子,一个100万的资金想要平仓,如果他市价平仓的话,可颂搭岁能行情立即会朝着某一个方向连续运行几个点。那么这是机会吗?大多数时候不是,这只是因为流动性不足所野睁导致的而已。
2、手续费。频繁交易,你的手续费支出是稳定的,你的手续费每天积累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这毫无疑问会增加你的盈利压力。
3、资金规模。当你开一手单子的时候,做超短线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开100手呢?可能你只有前50手可以按照自己想象的价位进场,剩下的50手,你必须去更高的价格上吃单子,因为你的资金大了,你把自己的对手盘都吃掉了。而你做的是超短线,你的交易级别很小,这样一进一出,你的滑点成本就会影响到你的交易结果。
拓展资料:
期货历史简介:
1、最初的现货远期交易是双方口头承诺在某一时间交收一定数量的商品,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这种枝仿契约行为日益复杂化,需要有中间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按期交货和付款,于是便出现了1571年伦敦开设的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改进运输与储存条件,为会员提供信息,1848年,82位商人发起组织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进远期合同;186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188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增加了期货交易的流动性。
2、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是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随着国家取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放开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市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和现货价格的不公开以及失真现象、农业生产的忽上忽下和粮食企业缺乏保值机制等问题引起了领导和学者的关注。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提供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波动造成市场风险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