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原油期货 > 欧洲股指期货暴跌原因 欧洲股指期货暴跌原因是什么

欧洲股指期货暴跌原因 欧洲股指期货暴跌原因是什么

期货大神 原油期货 2023年08月28日

什么叫股指期货,对股市有什莫影响

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的全称是股票价格指简肆坦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

股指期货的基本特征

1.股指期货与其他金融期货、商品期货的共同特征

合约标准化。期货合约的标准化是指除价格外,期货合约的所有条款都是预先规定好的,具有标准化特点。期货交易通过买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进行。

交易集中化。期货市场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市场,并且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期货交易在期货交易所内集中完成。

对冲机制。期货交易可以通过反向对冲操作结束履约责任。

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每日交易结束后,交易所根据当日结算价对每一会员的保证金帐户进行调整,以反映该投资者的盈利或损失。如果价格向不利于投资者持有头寸的方向变化,每日结算后,投资者就须追加保证金,如果保证金不足,投资者的头寸就可能被强制平仓。

杠杆效应。股指期货采用保证金交易。由于需交纳的保证金数量是根据所交易的指数期货的市场价值来确定的,交易所会根据市场的价格变化,决定是否追加保证金或是否可以提取超额部分。

2.股指期货自身的独特特征

股指期货的标的物为特定的股票指数,报价单位以指数点计。

合约的价值以一定的货币乘数与股票指数报价的乘积来表示。

股指期货的交割采用现金交割,不通过交割股票而是通过结算差价用现金来结清头寸。

股指期货与商品期货交易的区别

标的指数不同。股指期货的标的物为特定的股价指数,不是真实的标的资产;而商品期货交易的对象是具有实物形态的商品。

交割方式不同。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在交割拦桐日通过结算差价用现金来结清头寸;而商品期货则采用实物交割,在交割日通过实物所有权的转让进行清算。

合约到期日的标准化程度不同。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都是标准化的,一般到期日在3月、6月、9月、12月等几种;而商品期货合约的到期日根据商品特性的不同而不同。

持有成本不同。股指期货的持有成本主要是雹嫌融资成本,不存在实物贮存费用,有时所持有的股票还有股利,如果股利超过融资成本,还会产生持有收益;而商品期货的持有成本包括贮存成本、运输成本、融资成本。股指期货的持有成本低于商品期货。

投机性能不同。股指期货对外部因素的反应比商品期货更敏感,价格的波动更为频繁和剧烈,因而股指期货比商品期货具有更强的投机性。

股票指数期货产生的背景和发展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市场对规避股市单边巨幅涨跌风险的要求日益迫切,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理论工作者,对推出股指期货以规避股市系统性风险的呼声都越来越高,决策层也对这一问题极为关注。那么我国当前推出股指期货时机是否成熟?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证券市场有何影响?如何设计我国的股指期货合约?从本期起,本版特开辟"股指期货研究"专栏,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欢迎对股指期货感兴趣的业内外人士参加讨论,共同为推动我国股指期货的研究开发献计献策。

同其他期货交易品种一样,股指期货也是适应市场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

二战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股票市场取得飞速发展,上市股票数量不断增加,股票市值迅速膨胀。以纽约股票交易所为例:1980年其股票交易量达到3749亿美元,是1970年的3.93倍;日均成交4490万股,是1960年的19.96倍;上市股票337亿股,市值12430亿美元,分别是1960年的5.185倍和4.05倍。股票市场迅速膨胀的过程,同时也是股票市场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二战以后,以信托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取得快速发展,它们在股票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并逐步居于主导地位。机构投资者通过分散的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然而进行组合投资的风险管理只能降低和消除股票价格的非系统性风险,而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随着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的不断增多,其规避系统性价格风险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股票交易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以美国为例:最初的股票交易是以单种股票为对象的。1976年,为了方便散户的交易,纽约股票交易所推出了指定交易循环系统(简称DOT),该系统直接把交易所会员单位的下单房同交易池联系了起来。此后该系统又发展为超级指定交易循环系统(简称SDOT)系统,对于低于2099股的小额交易指令,该系统保证在三分钟之内成交并把结果反馈给客户,对于大额交易指令,该系统虽然没有保证在三分钟内完成交易,但毫无疑问,其在交易上是享有一定的优惠和优势的。与指定交易循环系统几乎同时出现的是:股票交易也不再是只能对单个股票进行交易,而是可以对多种股票进行"打包",用一个交易指令同时进行多种股票的买卖即进行程序交易(Program trading,亦常被译为程式交易)。对于程序交易的概念,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纽约股票交易所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认为超过15种股票的交易指令就可称为程序交易;而一般公认的说法则是,作为一种交易技巧,程序交易是高度分散化的一篮子股票的买卖,其买卖信号的产生、买卖数量的决定以及交易的完成都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完成的,它常与衍生品市场上的套利交易活动,组合投资保险、以及改变投资组合中股票投资的比例等相联系。伴随着程序交易的发展,股票管理者很快就开始了"指数化投资组合"交易和管理的尝试,"指数化投资组合"的特点就是股票的组成与比例都与股票指数完全相同,因而其价格的变化与股票指数的变化完全一致,所以其价格风险就是纯粹的系统性风险。在"指数化投资组合"交易的实践基础上,为适应规避股票价格系统性风险的需要而开发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就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看到了市场的需求,堪萨斯城市交易所在经过深入的研究、分析之后,在1977年10月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提交了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报告。但由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与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管辖权存在争执,另外交易所也未能就使用道.琼斯股票指数达成协议,该报告迟迟未获通过。直到1981年,新任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菲利蒲.M.约翰逊和新任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约翰.夏德达成"夏德椩己惭沸�椤?/FONT>,明确规定股指期货合约的管辖权属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才为股指期货的上市扫清了障碍。

到1982年2月16日,堪萨斯城市交易所开展股指期货的报告终于获准通过,24日,该交易所推出了道.琼斯综合指数期货合约的交易。交易一开市就很活跃,当天成交近1800张合约。此后,在4月21日,芝家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S&P500股指期货交易,当天交易量就达到3963张。日本,香港、伦敦、新加坡等地也先后开始了股票指数的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交易从此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目前,股指期货已发展成为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之一,股指期货交易也被誉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激动人心的金融创新"。

(一)期货市场与金融期货的产生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可向前推到十六世纪的日本,不过直到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正式成立后,期货交易才算迈入有组织的时代。事实上,当初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并非是一个市场,只是一家为促进芝加哥工、商业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商会组织。直到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才引进远期合同,盖因当时的粮食运输很不可靠,轮船航班也不定期,从美国东部和欧洲传来的供求信息,很长时间才能传到芝加哥,粮食价格波动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可以利用远期合同保护他们的利益,避免运粮到芝加哥时因价格下跌或需求不足等原因造成损失。同时,加工商和出口商也可以利用远期合同,减少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加工费用上涨的风险,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由于期货交易所最初和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一个现货价格风险转移的场所,因此,从期货交易的合约中即可看到各个时代经济结构的演变。

在期货市场150余年的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即是1972年5月16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IMM)推出外汇期货合约(Foreign Gurrency Futures),标志着金融期货这一新的期货类别的诞生,从而掀起一个期货市场发展的黄金时代。1975年10月,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张利率期货合约枣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NMA)的抵押凭证期货交易。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交易。短短十年间,利率期货(Interest Rate Futures)和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相继问世,标志着金融期货三大类别的结构已经形成。期货市场也由于金融期货的加盟而出现结构性变化。1995年,金融期货的成交量已占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80%左右(见下表),稳居期货市场的主流地位。此外,金融期货的诞生,给了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期货市场的时机。自1980年始,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成立自己的期货交易所,至1993年,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期货交易所的成交量已超过美国,成长速度极为惊人。

(二)股票指数期货的产生(70年代)

与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其他各种商品期货一样,股票指数期货同样是顺应人们规避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专门为人们管理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而设计的。

根据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股票市场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由宏观性因素决定的,作用时间长,涉及面广,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加以规避,因此称为不可控风险。非系统风险则是针对特定的个别股票(或发行该股票的上市公司)而发生的风险,与整个市场无关,投资者通常可以采取投资组合的方式规避此类风险,因此,非系统风险又称可控风险。投资组合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非系统风险,但当整个市场环境或某些全局性的因素发生变动时,即发生系统性风险时,各种股票的市场价格会朝着同一方向变动,单凭在股票市场的分散投资,显然无法规避价格整体变动的风险。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所谓不可控风险的影响,人们从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一种新型金融投资工具枣股票指数期货。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实质,是投资者将其对整个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预期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的过程,通过对股票趋势持不同判断的投资者的买卖,来冲抵股票市场的风险。由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对象是股票指数,以股票指数的变动为标准,以现金结算为唯一结算方式,交易双方都没有现实的股票,买卖的只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

本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利率波动剧烈,导致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于是,股票指数期货应运而生。它的兴起,一方面给拥有股票和将要购买或抛出股票的投资者提供了转移风险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也给了期货投机者以投机的机会,使得股票指数期货迅速得到了不同投资者的青睐。

(三)投资组合替代方式与套利工具(1982年-1985年)

自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之后三年,投资者逐渐改变了以往进出股市的传统方式,即挑选某个股票或某组股票,还诞生出其它投资方式,包括:第一,复合式指数基金(Synthetic Index Fund)诞生,即投资者可以通过同时买进股票指数期货及国债的方式,达到买进成份指数股票投资组合的同样效果;第二,运用指数套利(Return Enhancement),套取几乎没有风险的利润。这是由于股票指数期货推出的最初几年,市场效率较低,常常出现现货与期货价格之间基差较大的现象,对交易技术较高的专业投资者,可通过同时交易股票和股票期货的方式获取几乎没有风险的利润。

(四)动态交易工具(1986年-1989年)

股指期货经过几年的交易后,市场效率逐步提高,运作较为正常,逐渐演变为实施动态交易策略得心应手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动态套期保值(Dynamic Hedging)技术,实现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即利用股票指数期货来保护股票投资组合的跌价风险;第二,进行策略性资产分配(AssetAllocation)。期货市场具有流动性高、交易成本低、市场效率高的特征,恰好符合全球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客观需求。尤其是过去十年来,受到资讯与资金快速流动、电脑与通讯技术进步的冲击,如何迅速调整资产组合,已成为世界各国新兴企业和投资基金必须面对的课题,股票指数期货和其他创新金融工具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一条途径。

(五)股票指数期货的停滞期(1988年-1990年)

1987年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单日暴跌近25%,从而引发全球股市重挫的金融风暴,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五"。虽然事过十余载,对如何造成恐慌性抛压,至今众说纷纭。股票指数期货一度被认为是"元凶"之一,使股票指数期货的发展在那次股灾之后进入了停滞期。尽管连著名的"布莱迪报告"也无法确定期货交易是唯一引发恐慌性抛盘的原因。事实上,更多的研究报告指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并未明显增加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

为了防范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下跌,包括各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均采取了多项限制措施。如纽约证券交易所规定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涨跌50点以上时,即限制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的正式进行。期货交易所则制定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涨跌停盘限制,藉以冷却市场发生异常时恐慌或过热情绪。这些措施在198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价格"小幅崩盘"时,发挥了异常重要的作用,指数期货自此再无不良记录,也奠定了90年代股票指数期货更为繁荣的基础。

(六)蓬勃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股票指数期货应用的争议逐渐消失,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为理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继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配合全球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股指期货的运用更为普遍。

股指期货的发展还引起了其他各种非股票的指数期货品种的创新,如以消费者物价指数为标的的商品价格指数期货合约,以空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标的的大气污染期货合约,以及以电力价格为标的的电力期货合约等等。可以预见,随着金融期货的日益深入发展,这些非实物交收方式的指数类期货合约交易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股票指数期货的特征、功能与作用

股票指数期货一有价格发现功能。期货市场由于所需的保证金低和交易手续费便宜,因此流动性极好。一旦有信息影响大家对市场的预期,会很快地在期货市场上反映出来。并且可以快速地传递到现货市场,从而使现货市场价格达到均衡。

股票指数期货二有风险转移功能。股指期货的引入,为市场提供了对冲风险的途径,期货的风险转移是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的。如果投资者持有与股票指数有相关关系的股票,为防止未来下跌造成损失,他可以卖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即股票指数期货空头与股票多头相配合时,投资者就避免了总头寸的风险。

股指期货有利于投资人合理配置资产。如果投资者只想获得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或者看好某一类股票,如科技股,如果在股票现货市场将其全部购买,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购买股指期货,则只需少量的资金,就可跟踪大盘指数或相应的科技股指数,达到分享市场利润的目的。而且股指期货的期限短(一般为三个月),流动性强,这有利于投资人迅速改变其资产结构,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另外,股指期货为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和投机品种;股指期货还有套利作用,当股票指数期货的市场价格与其合理定价偏离很大时,就会出现股票指数期货套利活动;股指期货的推出还有助于国企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股指期货可以减缓基金套现对股票市场造成的冲击。

股票指数期货为证券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它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股票投资的基本模式。一方面,投资者拥有了直接的风险管理手段,通过指数期货可以把投资组合风险控制在浮动范围内。另一方面,指数期货保证了投资者可以把握入市时机,以准确实施其投资策略。以基金为例,当市场出现短暂不景气时,基金可以借助指数期货,把握离场时机,而不必放弃准备长期投资的股票。同样,当市场出现新的投资方向时,基金既可以把握时机,又可以从容选择个别股票。正因为股票指数期货在主动管理风险策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被市场所接受,所以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地证券交易所纷纷推出了这一交易品种,供投资者选择。

股票指数期货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四点。1.规避系统风险。2.活跃股票市场。3.分散投资风险。4.可进行套期保值。

与进行股指所包括的股票的交易相比,股票指数期货还有重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供较方便的卖空交易

卖空交易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必须首先从他人手中借到一定数量的股票。国外对于卖空交易的进行没有较严格的条件,这就使得在金融市场上,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能很方便地完成卖空交易。例如在英国只有证券做市商才有中能借到英国股票;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则10A-1规定,投资者借股票必须通过证券经纪人来进行,还得交纳一定数量的相关费用。因此,卖空交易也并非人人可做。而进行指数期货交易则不然。实际上有半数以上的指数期货交易中都包括拥有卖空的交易头寸。

2、交易成本较低

相对现货交易,指数期货交易的成本是相当低的。指数期货交易的成本包括:交易佣金、买卖价差、用于支付保证金的机会成本和可能的税项。如在英国,期货合约是不用支付印花税的,并且购买指数期货只进行一笔交易,而想购买多种(如100种或者500种)股票则需要进行多笔、大量的交易,交易成本很高。而美国一笔期货交易(包括建仓并平仓的完整交易)收取的费用只有30美元左右。有人认为指数期货交易成本仅为股票交易成本的十分之一。

3、较高的杠杆比率

在英国,对于一个初始保证金只有2500英镑的期货交易帐户来说,它可以进行的金融时报100种指数期货的交易量可达70000英镑,杠杆比率为28:1。由于保证金交纳的数量是根据所交易的指数期货的市场价值来确定的,交易所会根据市场的价格变化情况,决定是否追加保证金或是否可以提取超额部分。

4、市场的流动性较高

有研究表明,指数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明显高于现货股票市场。如在1991年,FTSE-100指数期货交易量就已达850亿英镑。

从国外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情况来看,使用指数期货最多的投资人当属各类基金(如各类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的投资经理。另外其他市场参与者主要有:承销商、做市商、股票发行公司。

股票指数期货定价的基本原理

经济学中有个基本定律称为"一价定律"。意思是说两份相同的资产在两个市场中报价必然相同,否则一个市场参与者可以进行所谓无风险套利,即在一个市场中低价买进,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中高价卖出。最终原来定价低的市场中因对该资产需求增加而使其价格上涨,而原来定价高的市场中该资产价格会下跌直至最后两个报价相等。因此供求力量会产生一个公平而有竞争力的价格以使套利者无从获得无风险利润。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远期和期货价格的持仓成本定价模型。该模型有以下假设:

期货和远期合约是相同的;

对应的资产是可分的,也就是说股票可以是零股或分数;

现金股息是确定的;

借入和贷出的资金利率是相同的而且是已知的;

卖空现货没有限制,而且马上可以得到对应货款;

没有税收和交易成本;

现货价格已知;

对应现货资产有足够的流动性。

这个定价模型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期货合约是一个以后对应现货资产交易的临时替代物。期货合约不是真实的资产而是买卖双方之间的协议,双方同意在以后的某个时间进行现货交易,因此该协议开始的时候没有资金的易手。期货合约的卖方要以后才能交付对应现货得到现金,因此必须得到补偿来弥补因持有对应现货而放弃的马上到手资金所带来的收益。相反,期货合约的买方要以后才付出现金交收现货,必须支付使用资金头寸推迟现货支付的费用,因此期货价格必然要高于现货价格以反映这些融资或持仓成本(这个融资成本一般用这段时间的无风险利率表示)。

期货价格=现货价格+融资成本

如果对应资产是一个支付现金股息的股票组合,那么购买期货合约的一方因没有马上持有这个股票组合而没有收到股息。相反,合约卖方因持有对应股票组合收到了股息,因而减少了其持仓成本。因此期货价格要向下调整相当于股息的幅度。结果期货价格是净持仓成本即融资成本减去对应资产收益的函数。即有:

期货价格=现货价格+融资成本-股息收益

一般地,当融资成本和股息收益用连续复利表示时,指数期货定价公式为:

F=Se(r-q)(T-t)

其中:

F=期货合约在时间t时的价值;

S=期货合约标的资产在时间t时的价值;

r=对时刻T到期的一项投资,时刻t是以连续复利计算的无风险利率(%);

q=股息收益率,以连续复利计(%);

T=期货合约到期时间(年)

t=现在的时间(年)

考虑一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3个月期货合约。假设用来计算指数的股票股息收益率换算为连续复利每年3%,标普500指数现值为400,连续复利的无风险利率为每年8%。这里r=0.08,S=400,T-t=0.25,q=0.03,期货价格F为:

F=400e(0.05)(0.25)=405.03

我们将这个均衡期货价格叫理论期货价格,实际中由于模型假设的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因此可能偏离理论价格。但如果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实证分析已经证明实际的期货价格和理论期货价格没有显著差异。

股市指数期货交易策略

股市指数期货投资策略有很多种,但基本上不外乎投机、减低或避免风险三类。

对那些寻求市场风险的人士,股市指数期货提供了很高风险的机会。其中一个简单的投机策略是利用股市指数期货预测市场走势以获取利润。若预期市场价格回升,投资者便购入期货合约并预期期货合约价格将上升,相对于投资股票,其低交易成本及高杠杆比率使股票指数期货更加吸引投资者。他们亦可考虑购入那个交易月份的合约或投资于恒生指数或分类指数期货合约。

另一个较保守的投机方法是利用两个指数间的差价来套戥,若投资者预期地产市道将回升,但同时希望减低市场风险,他们便可以利用地产分类指数及恒生指数来套戥,持有地产好仓而恒生指数淡仓来进行套戥。

类似的方法亦可利用同一指数但不同合约月份来达到。通常远期合约对市场的反应是较短期合约和指数为大的。若投机者相信市场指数将上升但却不愿承受估计错误的后果,他可购入远期合约而同时沽出现月合约;但需留意远期合约可能受交投薄弱的影响而面对低变现机会的风险。

利用不同指数作分散投资,可以减低风险但亦同时减低了回报率。一项保守的投资策略,最后结果可能是在完全避免风险之时得不到任何的回报。

股市指数期货亦可作为对冲股票组合的风险,即是该对冲可将价格风险从对冲者转移到投机者身上。这便是期货市场的一种经济功能。对冲是利用期货来固定投资者的股票组合价值。若在该组合内的股票价格的升跌跟随着价格的变动,投资一方的损失便可由另一方的获利来对冲。若获利和损失相等,该类对冲叫作完全对冲。在股市指数期货市场中,完全对冲会带来无风险的回报率。

事实上,对冲并不是那么简单;若要取得完全对冲,所持有的股票组合回报率需完全等如股市指数期货合约的回报率。

因此,对冲的效用受以下因素决定:

(1)该投资股票组合回报率的波动与股市期货合约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这是指股票组合的风险系数(beta)。

(2)指数的现货价格及期货价格的差距,该差距叫作基点。在对冲的期间,该基点可能是很大或是很小,若基点改变(这是常见的情况),便不可能出现完全对冲,越大的基点改变,完全对冲的机会便越小。

现时并没有为任何股票提供期货合约,唯一市场现行提供的是指定股市指数期货。投资者手持的股票组合的价格是否跟随指数与基点差距的变动是会影响对冲的成功率的。

基本上有两类对冲交易:沽出(卖出)对冲和揸入(购入)对冲。

沽出对冲是用来保障未来股票组合价格的下跌。在这类对冲下,对冲者出售期货合约,这便可固定未来现金售价及把价格风险从持有股票组合者转移到期货合约买家身上。

进行沽出对冲的情况之一是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将会下跌,但投资者却不顾出售手上持有的股票;他们便可沽空股市指数期货来补偿持有股票的预期损失。

购入对冲是用来保障未来购买股票组合价格的变动。在这类对冲下,对冲者购入期货合约),例如基金经理预测市场将会上升,于是他希望购入股票;但若用作购入股票的基金未能即时有所供应,他便可以购入期货指数,当有足够基金时便出售该期货并购入股票,期货所得便会抵销以较高价钱购入股票的成本。

以下的例子可帮助读者明白投机、差价、沽出对冲及购入对冲。

(1)投机:投资者甲预期市场将于一个月后上升,而投资者乙则预期市场将下跌。

结果:投资者甲于4,500点购入一个月到期的恒生指数期货合约。投资者乙于4,500点沽出同样合约。若于月底结算点高于4,500点,投资者甲便会获利而乙则亏损。但若结算点低于4,500点,结果则相反。

必须留意的是投资者不必等到结算时才平仓,他们能随时买卖

1987年日经指数为什么会暴跌

让我来告诉你究竟是怎么发生的~美国最初为了改变日美之间的贸易顺差,联合其他欧洲大国逼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用意一是使美元贬值,其二是形成直接口头干预汇率市场的机制。

随后几年间,日元急速升值约40%,但是日美贸易顺差未能有显著改变。日元急速升值对日本带来了双重打击,一是以美元计量的对外资产大幅缩水,二是本国出口企业遭受沉重打击。但是由于当时日本的泡沫经济,企业之间交叉持股,推高股市,所以由于日元升值对企业的打击未能及时显现。

美国第二步便是与日本协碧握商利率机悔御庆制,维持美国与日本之间的利差,保持美国国债的高利息,稳定了日本政府和民间资本对美国的输入。日美贸易顺差原本使得拆圆美元随时有贬值的危险,可是由于日本国内资金因为追逐美国高利息而不断投入美国的原因,而维持了之前坚挺的美元。随后,为了保护国内企业,日本政府开始逐步干预汇率市场,大量买进美元,抛售日元,防止日元进一步升值。也正是这种市场干预和国内的低利率,导致国内大量资金最终流入股市房市,日积月累形成泡沫。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即是美国要求日本引进“日经225期货”。日本之前从未从事过期货类的交易,更未涉及股指期货。单边市场突然变为双边市场,卖空机制最终导致日本股市房市崩盘,经济泡沫最终破裂。最终,小日本真的就被老美的一步步阴谋给击溃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2015年12月15号后a股大跌的原因

2015年12月15号后a股大跌的原因

12月15日开盘,沪深两市涨跌不一,沪指跌0.07%,深成指涨0.1%,创业板指涨0.33%。券商、有色金属、煤炭采选、银行等权重板块回调,房地产板块大涨,沪指勉强翻红。午后两市经历了半小时的窄幅震荡后突然跳水,沪指翻绿一度跌破3500点,创业板指回吐部分涨幅,三大股指维持震荡至尾盘。截止收盘,上证指数报3510.35点,下跌10.31点,跌幅0.29%;深成指报12495.25点,上涨94.66点,涨幅0.76%;创业板指报2745.70点,上涨36.44点,涨幅1.34%。

从盘面上看,大盘未能漏乱延续昨日强势,而是呈现出窄幅震荡格局,而题材股在蓝筹股整理之际迎头赶上,延续了市场的热点,激活了市场人气,市场能否就此转强,需要看场外资金的态度。从热点板块来看,量子通信获得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受此影响,量子通信板块全面爆发,福晶科技、华工科技、神州信息率先封死涨停,东方通信、三力士等均有大涨表现。午后创投概念起飞,保千里、金字火腿、中江地产强势封涨停板。另外网络安全、智慧城市、汽车电子等板块均有较强表现。

总体上看,今日大盘低开震荡调整,围绕3490-3550点下方做慢性的横盘调整,市场虽然新股过后,资金上和人气上不能快迅回流之后,看似不存在什么波动,但是却处处暗藏汹涌,整个投资市场都将头转为美联储加息,而本周作为期指交割的周期,市场的热度并不高,从整个大趋势来讲,大盘在成交量萎缩到前期地量水平后出现大幅反弹,但与前面的上涨唯一不同的是成交量始终没有出现同比放大,与前面迅速放大到4000亿的水平相比,这里成交量依旧停留在3000亿以内的水平,而创业板虽然站上了2750点,但是成交量也停留在千亿的水平,成交量的无法放大也表明了这里有效突破的最大隐患在于年底的资金压力开始显现,外围资金没有大规模进场是抑制这里突破的最大原因。那面对这样的局面,操作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成交量无法有效放大,大盘这里的上升空间将受到抑制,而焦点将依旧集中在个股上,所以创业板依旧是操作的风向标,明天继续关注创业板这里能否再次走出连阳的走势,一旦无法有效突破,操作上也将再次进入到高抛低吸滚动操作把握个股机会的阶段。就选股思路而言狼头建议,投资朋友可围绕互联网+4G光纤网络、二胎、保环排污、登革热概念、核电一体化软件包等最新出台的消息进行关注。

2015年8月18曰股票大跌的原因

市场归咎主要有六大原因:一是证金公司转让股票,且一般情况下不入市操作,引发市场担忧;二是融资余额已经六连升,银河、长城证券恢复融券T 1交易,说明风险资金重新开始抬头;三是美国公布7月PPI终值和工业生产胜不及预期,加强9月加息可能;四是股指期货交割魔咒临近,每逢股指期货交割股市必有大的波动;五是主力资金出返岩档逃,午后资金更是持续流出,加剧市场恐慌情绪;六是网络盛传国泰君安严重看空股市加剧了信心的崩溃。个人认为,这波下跌技术上主要是背离,加上4000-4051点上方压力大,需要次洗盘,短期国资改革和证金公司股票翻番有波获利盘回吐,加上昨日股指期货全线暴跌,中证500跌停,所以出现一步到位的调整,市场再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局面。

2010年11月12日股票大枣态跌的原因

1,获利盘太多

2,央行调整措施的不确定性风险

3,***拟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拖累指数。

4,从技术角度看,3200点附近有着较大的上攻阻力和调整压力

07、08年股市大跌的原因

中国股市到达6124.04的最高峰后,就一路下跌直到现在。

根本原因:下跌是对股市疯狂上涨的修正,是必然的结果。股市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必然要回归价值,不可能无限制永远往上涨!

重要原因:股市扩容的加大。股市扩容,会大量抽走股市资金的流动性,资金少了,股票供大于求,股价必然要下跌!现在,中国股市仍然在大规模扩容中,所以股市下跌不止,预计还会创新低!

但现在股价已经跌到了一个较合理的价位,已经具备了投资价值。如果想入市,现在就可以建仓了!考虑到股市后期走势的不确定性,建议分批建仓,以降低成本!

09年4月24日股市大跌的原因??

哥们,你家的大盘是不是与我们看的不同?跌了15点就叫大跌?

一般讲周五人们都有恐惧心理和避险心理,所以通常情况下周五的行情都属于震荡行情。成交量一般也会萎缩许多。

谁知道周末会有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

所以下跌15点非常正常。

2010年煤炭股大跌的原因?

涨高了自然会跌

2011.5.30股市大跌的原因

呵呵。。。您真为神也,刚开市就认为今天大跌了。不过,照常理来说,大跌的概率不小啵,原因是上星期一大跌,会让人有恐怖的延续。

3月10日股市大跌的原因

大盘早已经脱离了上升趋势,这轮行情大盘是围绕5月均线运行的,现在5月均线压制股指,在看看这轮的涨幅,已经是7.65倍了,很高了,回过头来分析这轮行情是什么发动的,为什么?是奥运,有点,是宏观经济走好,有点,是人民币升值,也有点,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所谓好的公司要在这个市场里抽血.那就是融资,圈钱.试想一下,现在发了多少大盘股,要是在熊市发的出去么,还有法人股的减持,这都需要有个很好的市场来配合.至此发动了这轮行情,一旦没什么可以上市的.大盘就会走一个漫长的回归道路,为庄稼买单的都是股民,想想中石油,高位是谁在买,这都是鲜明的对比.总之一旦趋势有变化,我们应该出局,想想97回归概念,奥运概念会给我门带来什么?顺势而为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轻易的抢反弹,等大盘月线回5月均线上方,在进场,现在风险大于收益个人看法

求采纳

2015年下半年洽洽股票大跌的原因

内因:股价已经涨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外因:国家打击场外配资,限期配资离场,导致股市失血。

今天股市大跌的原因?

多种原因:

下跌趋势未有效改变,反弹越来越弱,没有量能,技术上受10日均线压制。此次反弹有色表现不错,但昨日几家有色半年报巨额亏损,带动有色下跌。银行股半年报业绩较同比下降等等。

大家来讨论近期股市大跌的原因.和后市

本报讯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在全球股市疲软、国内宏观政策环境偏空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昨日,沪深股市同时暴跌,沪指盘中连破5100、5000、4900三个整数关口,下跌266.08点,创下过去6个月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两市跌幅均超过5%,近九成交易品种告跌,其中大蓝筹股中国平安(601318行情,股吧)跌停,中国石油(601857行情,股吧)则创上市以来新低。

昨天,中国平安出台融资近16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引发市场恐慌。中国平安午后封住跌停板,并带领中国人寿(601628行情,股吧)等保险股出现大幅下挫,连续创出近期新低。金融股、钢铁、银行、券商板块纷纷杀跌,跌幅都均超过了5%.中国石油则大幅下挫5.53%,收于27.48元,创出上市以来的新低。大盘股中国神华(601088行情,股吧)跌幅也超过5%.两市仅100多只股票上涨,超过1200只股票下跌,沪深两市分别成交1321.44亿元和715.32亿元,其中沪市较前一交易日大幅增加,显示隐衫迟有恐慌性抛盘出现。上证综指开于5188.80点,最高5200.93点,最低4891.28点,收于4914.44点,下跌5.14%,为2007年7月5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深证成指开于18166.71点,收于17210.93点,下跌5.08%.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平安近1600亿的再融资计划固然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但今年还有众多红筹股排队回归,不少央企也计划整体上市,给市场资金面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大盘中短线走势或不容乐观。

原因分析

全球疲软获利回吐上行乏力

分析师称近期持续大跌原因大致有三方面

昨天,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师徐炜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A股市场出现的这一波快速下跌,是由海外和国内环境多重不明朗塌前因素的“共振”所导致的。

天相投顾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认为,大盘进入新的调整阶段,盘中一度形成恐慌性下跌,近期持续大跌的原因大致归为三个方面。一是受到全球股市疲软的影响。在美林和花旗四季报巨亏后,次贷危机进一步升温,引发了全球市场对金融、地产类股票的抛售,带动内地金融、地产、石油、石化的快速下跌。

二是沪深累计的获利盘存在获利回吐的短期压力。上证指数从4800点反弹到5500点,虽然指数的涨幅仅为15%,但有相当一批个股的涨幅超过50%,创出历史新高,短期出现获利回吐在情理之中。

三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再次上调,增加了市场的短期波动。从当前市场来看,海外和国内的各种因素并灶李不明朗,同时市场也缺乏明确驱动的热点板块,因此短期内震荡格局将会持续。

中信金通证券首席分析师钱向劲指出,昨天股市在海外市场大跌及中国平安出台超过16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的合力诱使下大跌。他认为,下跌主要由金融股放量杀跌引发,大量个股随后跟随性杀跌。本报记者周炯

后市展望

轻大盘重个股慢牛格局可期

中信金通证券首席分析师钱向劲建议,目前投资者应该轻大盘重个股,把握市场热点切换的节奏。这几天的下跌是大盘上升途中的调整,是市场热点轮动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也为未来行情发展奠定了基础。

万国测评首席金融工程师王荣奎观察,机构目前仓位上现金比例仍在大幅度提高,做空筹码过快的释放将引发反弹,而盘中很多沽值压力较小个股却在出现增仓现象,创投热点以及重组与资产注入预期的航天军工板块,还有农业股与化工股,都已整体跌回前期机构买入区附近。王荣奎认为,大跌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些股票出现的都是恐慌筹码,现在已经出现大量误伤的股票,投资机会较多。春节前还是看好市场。

天相投顾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则认为,近期股市将持续慢牛格局,值得留意的十大投资主题分别为北京奥运、军工、医改、节能减排、3G、央企整合、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创投增值、股指期货。本报记者周炯

欧洲入熊市亚太跌声一片

综合新华社电由于布什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未能使投资者重拾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昨日亚太地区股市纷纷下跌,其中日本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于两年多来的最低点。

美国总统布什18日提出了金额为1400亿到1500亿美元的减税方案以刺激美国经济增长。但这一经济刺激计划未能减轻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担忧。18日纽约股市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

昨日收盘时,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于13325.94点,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535.35点,跌幅为3.86%,为2005年10月以来的最低收盘点位。

韩国首尔股市综合指数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51.16点,收于1683.56点,跌幅为2.95%.

澳大利亚悉尼股市主要股指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166.9点,收于5580.4点,跌幅为2.9%.

新西兰股市NZX-50指数下跌17.45点,收于3646.91点,跌幅为0.48%.

菲律宾马尼拉股市主要股指下跌16点,收于3152.30点,跌幅为0.5%.

中国台北股市加权指数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74.45点,收于8110.20点,跌幅为0.91%.

又讯截至昨晚10时,欧洲主要市场普遍跌4%至5.89%,有分析认为,欧洲股市已进入熊市。

巴西圣保罗股市初段跌6%;多伦多股市早段跌3.75%;印度早前曾跌至停板,收市跌7.41%;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收市跌6.03%.

恒指狂泻1383点

香港财爷称主要是受外围因素影响,呼吁小股民量力而行

本报讯受上周五美股下跌影响,昨日香港恒生指数一开市就低开700多点,并反复向下。到下午收市时,恒指报收23818点,暴跌1383点,下跌幅度达5.49%.

分析人士称,市场对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刺激经济措施失望,香港股市昨日跟随下挫,港股下午跌幅扩大,众多主要股票跌破重要关口,尾市时24000点失守,最低跌至23770.13,按比例计,昨日是美国“9・11”事件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国企指数更大挫7.07%.

昨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出席预算案公众咨询活动时,有数十位市民向他询问股市暴跌原因。曾俊华表示,他也注意到昨日恒指的波动幅度相当大。“我以前也曾提到最近股市会有类似的波动。”曾俊华感叹道,昨日的跌幅相当大,主要是一些外围因素。他同时又表示,目前香港的基调仍然非常良好,可以处理这样的波动。不过,对一些小股民来说,希望大家量力而为,小心、审慎一些,作出适当的风险预算。

渣打银行香港行政总裁洪丕正也给香港股市打气,称香港经济基调良好、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企业盈利健康,因此,预计香港今年经济增长可达4.5%到5%,远比过去十年好。

新闻链接

美联社:美经济衰退亚洲能承受

据新华社电美联社昨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由于亚洲区域内贸易和投资不断上升,亚洲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较以前大为降低,亚洲因此能够经受得住美国经济衰退。

报道说,尽管美国经济的严重下滑将降低对亚洲产品的需求,从而一定程度上拖累亚洲经济,但亚洲快速壮大的中产阶级将对本地区产品形成强劲需求。此外,亚洲新兴经济体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对大宗商品需求旺盛,有助于亚洲地区承受美国经济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汉斯・蒂默说:“美国经济不再那么重要。”根据雷曼兄弟公司的统计,不包括日本,亚洲43%的出口走向仍在亚洲本地区内,较1995年的37%上升很多。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预测,2008年,亚洲地区38个发展中经济体总体将增长7.8%,略低于2007年的8.3%.

此前,世界银行发布的《2008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力将抵消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减速的不利影响,预计今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从去年的3.6%减缓至3.3%.

不过,报道援引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拉吉夫・马利克的话说,工业国家的需求对亚洲仍然十分重要,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亚洲经济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参考资料:http://news.hexun.com/2008-01-22/103137448.html

标签: 期货   股票   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