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原油期货 > 期货服务乡村振兴路径 期货 乡村振兴

期货服务乡村振兴路径 期货 乡村振兴

期货大神 原油期货 2023年08月29日

如何利用金融服务来振兴农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设定了明确的三个阶段性目标,将为今后一段时间内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会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

当前,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推进,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金融支持农村发展产品单一,主要以信贷为主,已不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显现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使农业融资晌纤受到较多限制,需隐谨租要农村融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金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抵押担保措施,完善金融融资服务体系等。

首先,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融合财政支农资金,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用,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战略。

其次,构建多层次的银行支持体系。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大商业银行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明确专门的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发挥好“国家队的引领作用,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推动乡村振兴的商业可持续发展;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让农村金融要回归本源。农村金融机构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要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创新支农产品,加强对农民“面对面的金融服务,让普惠金融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第三,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用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和挂牌融资,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加快推动农产品期货品种开发上市等。打开资本市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大门。

让我们不断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方法、新路径,努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金融智慧和力量。

金融服务应用在三农领域,传统的做法多在供应环节,也就是鼓励农民养殖或者种植方面,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金融服务项目其实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个人建议如下:

1、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规划互补的项目:国内市场目前乃至今后的很长时间,将处在一个供过于求的状况。金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销售能力,而不应该再去鼓励提高供应能力,供应已经过剩了。

2、鼓励产区直销模式:去中间环节是一种先进的营销模式,也是建立农产品竞争优势的必然趋势。金融服务应该给与三农领域,有销售能力的个人或者团队更多的支持,好产品也需要好的销售能力。

3、三农领域的从业者,要有使用金融杠杆的能力:金融是什么?金融是杠杆。金融服务可以帮助有能力的三农从业者,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做农产品的朋友,也要有意识的加强自身对金融服务的学习和了解,用资金来撬动更大的市场和蛋糕。

产业灶兆+平台+金融,才是做大做强农业的最终途径_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下,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显著改善,但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还不足以满足农村人口对金融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只尔滨东升村基本金融服务的覆盖与使用进行调查,经数据分析后发现东升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均存在一定问题。为完善东升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三点关于改善东升村基本金融服务的创新型建议:一是改善东升村金融环境,发展合作金融、民间金融。二是健全东升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普惠工作。三是积极探索东升村金融服务创新。

今年,国家继续注重三农问题,加大多三农的扶持,出台了多个政策。振兴农村是要激活农村市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民消费,让农村焕发新的活力,但是这些都需要金融力量的支持,需要金融来服务农村。

振兴乡村,就要加快农村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势必就要解决涉农企业和农民群体的贷款或是说融资问题,发展需要资金,而一边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核流程慢,一边又是农村企业或是农民的信用问题,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又存在季节性,短期性的特征,种一季农作物可能就是三五月就出产了,但是银行贷款审批来回下来都两三个月过去了,还不一定能得到贷款呢,如果是等着钱买肥料,这样,哪里还看到希望?

加快金融服务下乡,一是可以加快涉农企业发展,帮扶农民发展生产;二是资金放出去了,金融机构也要后续跟进资金的落实和使用情况,是否专项专用;三是金融机构人员也深入企业和农户,倾听他们的心声,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多把关,协助他们改良改进产品,对接销路,确保放出来的资金能按时回笼,有借有还,循环使用。

在广阔的农村市场,金融服务是可以大有所为的,可以解决农企、农户融资问题;可以获取拓展新市场,享受农业发展的政策红利。希望更多金融机构能下乡融入乡村,为振兴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有效的科学投资,责任到户,责任到人,坚决度绝政府行为。

很简单金融是服务项目的项目不赚钱是还不起的所以要建立行业金融服务用本地本村的产业建立专业小额金融服务扶持指导参股本地产业和创业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很及时,很有价值和意义。乡村振兴,很需要金额服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投资亮点和财富焦点,是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时代大文章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是国策,更是中国特色,中国必须也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然而,乡村振兴,不再是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而是乡村成为一个经济体,乡村本身就是一个产业,一定要把乡村看作一个产业来发展,只有实现了乡村经济产业化,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人民富裕。

乡村产业化,必须有金融的支持,没有大金融,就没有乡村产业化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乡村产业化,在于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与乡村经济,乡村就是一个产业经济体,而不是传统意义的乡村。

乡村振兴,亟待金融支持,亟待大金融服务来助推中国经济迈上新时代。

中央各种惠农政策多的数不清,比早先是好了。但具体到惠农金融,各地差异太大了。除了大户,家庭农场融资较容易,大多数农民信用贷额度有多少?惠农的宅基地抵押试点结果如何?

归根到底还是对农户的支持力度不够。当然这里面有政策的原因。设想如果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一样值钱,没有了城乡两元化土地政策。资金会主动的往升值潜力大的地方流动。这个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

农村大有作为,广阔大地更有发展,应推动金融多样化,贴切农村农业农民发展,让百姓的发展有资金

现在每天在新闻上看到好多这方面的新闻信息,自己周围也有类似的例子,关于这个,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金融服务应用在三农领域,我们这边有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当地的一个信用社给某些信用好的村子村民只要携带户口本,五户联保,直接到信用社领五万元贷款!然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款,如果有一个人不还款,那么剩下的四个人承担担保责任并且信誉也会受到影响!

针对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出发点是好的,是想给农户贷款帮助农户创业,但是这样的创新相当于把原来本属于银行工作的风险防控转嫁给农户,直接用连坐的方式让联保农户给那个未还款的农户贷款买单,真不敢恭维!

其实,金融服务三农方面,我觉得还有很多可以做的。

比如,在农业生产方面,对需要购买农业机械的村委会或者村民合作社进行贷款发放,购买收割机,播种机,打药机等等生产必需的农机设备,一方面设备的购置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另一方面设备可以产生收入,用收入来偿还贷款,这样还款来源有保障,能降低风险!

在农业养殖方面,可以与县农委或者畜牧局及商务局开展多方合作,对有养殖需求的农民或者合作社及村集体进行贷款,帮助购买种鸡种猪等,农委和畜牧局的技术员对农民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帮助农民开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成活率及肉类品质,帮助拓展销售市场,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盈利,帮助偿还贷款!

在农产品供应这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协调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开展农产品高品质培养,深加工销售,及高附加值增收的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协助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加大农超对接,从地头到餐桌渠道建设力度,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实实在在获得利益,这样也能有足够的资金和意愿来偿还贷款,促进金融服务农业的良性循环!

这个才是金融对农业的助力作用的重要体现!

“保险+期货”铺就枣农致富路

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保险+期货”已连续8年被纳入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证明了其在助力农民稳保稳收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随着红枣的大幅扩种,红枣产量快速提升,导致其收购价格连年走低,甚至部分地区缺猜收购价格逼近种植成本线,严重影响枣农的种植积极性。

红枣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上市,为红枣价格波动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红枣期货的“保险+期货”模式也为枣农开辟了稳收增收的新路径。

以新疆西南部的麦盖提县为例,该县是伏胡型名副其实的“红枣之都”,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超56万亩,产量超25万吨。近年来,随着红枣产业集聚发展、金融活水精准灌溉。

“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持续落地,火红的果实带来红火的日子,红枣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金果果”,有效保障了枣农的收入,提高了种植积极性,让广大枣农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疆麦盖提红枣“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结束。该项目为当地近4000户农户的5万余亩红枣提供了价格风险保障,整体赔付金额1603.43万元,亩均赔付金额314.5元,超出农户每亩自缴保费金额50元,切实保障了当地红枣产业发展和枣农稳收增收。

数据显示,麦盖提县红枣“保险+期货”项目累计覆盖红枣种植面积16万余亩,为14019户枣农提供价格风险保障。项目累计赔付金额4135.43万元,亩均赔付258.3元,人均赔做闭付2953.88元,对农户实现的赔付超过农户自缴的10倍。枣农通过参保“保险+期货”项目,一别过去“靠天吃饭、丰年卖不上价”的焦虑。

该县央塔克乡哈曼阔依地村村民连续三年参保了红枣“保险+期货”,尝到甜头的他对“保险+期货”带来的实惠深有体会。“村上人现在都抢着买,这的的确确是个好事。”他表示,现在村民对红枣种植很有信心,对红枣的市场价格浮动也不再害怕,红枣保险给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

“保险+期货”是一种利用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分散的新型农业保险,是在我国深化粮食收储制度与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为解决既要确保粮食供给,又要防止谷贱伤农的大背景下,期货业携手保险机构融合各自风险管理优势所推出的一项金融创新。

中泰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麦盖提县红枣“保险+期货”项目既是长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益实践,也是助力麦盖提县枣农稳收增收的具体举措。

期货业将继续充分发挥金融专业优势,立足农民实际需求合理设计保险产品,最大程度保障助农富农,从政策支持、资金筹措、宣传引导和企业协调等方面全面优化“保险+期货”,切实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户稳收增收。

乡村振兴样板间

拓宽乡村振兴道路的典范

光明日报课题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朱茂山村是一个距县城13公里的小山村,毗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主战场——山麓,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八十八年前,红军在焦山铺挡住了数倍于己的敌人,筑起了一条过湘江的生命通道。88年来,红军血战湘江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红军精神激励着毛竹山村人民奋力前行。

从“朱茂村”到“葡萄村”,“穷村”变成了“富村”

改革开放之初,毛竹山村这个100多口人、900亩农田的自然村,主要靠种水稻或做短工为生,生活普遍比较困难。村里流传着一首民歌:“朱茂山,葡萄村,人生苦,南瓜汤,有的女人不嫁朱茂郎。”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今天的朱茂山村建筑整齐,花果飘香,人民生活富裕。村民们靠种葡萄过上了富裕的生活,3354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裕村。被认定为自治区葡萄种植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荣获自治区文明卫生村、绿色乡村等称号,成为广西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杰出代表。

朱茂山村的改造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2002年,毛竹山村的两三个村民开始尝试种植葡萄。由于葡萄种植的启动资金比较大,需要贷款投资葡萄大棚和货架,这对于以“朱茂山”之名世代种植水稻或从事小农经济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当时大多数村民对这两三个特立独行的种植户投以怀疑的目光,甚至有人说种葡萄会把人饿死。然而,这些种子测试者在第一年尝到了甜头,怀疑的目光渐渐消失。“当时我心里也很忐忑。直到葡萄收获的第二年,成本才一下子收回来,悬着的心落地了。这也证明发展葡萄产业是可行的。”测试人员之一的王海荣说。

如今,漫步朱茂山村,小楼错落有致,镶嵌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它们风景如画,和谐宜人。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停车场、休闲场、水车、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泵房等基础设施完善。这片红色的土地生机勃勃,应该告慰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

毛竹山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毛竹山村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折射出一个地区发展的脉络,是全州县人民不断奋进、奋发图强、走进小康社会的最美之路。

人才是基础。20多年前,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农民纷纷进城打工。在蔡湾镇,留在家乡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妇女大多是“带着女儿拖着孩子”。为了培养农业人才,蔡湾镇党委政府从“留守”人员中发现了致富带头人。

李是毛竹葡萄引种栽培的关键人物之一。得知种植葡萄经济效益好,她主动到浙江学习种植技术,动员大家一起种植。蔡湾镇党委、政府从她身上看到了希望,大力支持她组织当地妇女开展示范种植,帮助和指导李牵头成立了全州县第一个妇女葡萄协会——蔡湾镇3354天福联妇女葡萄协会,2002年6月发展成为全州县天福联妇女葡萄协会。

在李的带动下,蔡湾镇的葡萄产业逐渐发展起来

为促进葡萄产业发展,蔡湾镇派出党建指导员,指导毛竹山村党小组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通过深入走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掌握村民眼中有威信、有能力的党员群众名单;召开农户代表会议,民主选举朱茂山村振兴党群理事会,协助村“两委”管理产业发展、公益事业等村内公共事务。该局率先成立了蔡湾镇党群共建奔小康支部。党员带头示范,建立了统一品种、技术、管理、销售的“试验田”葡萄园模式。通过党组的引导,理事会和协会的推动,毛竹山村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了邻村农民通过勤劳致富。目前,毛竹山村已成立党支部,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村的目标阔步前进。

技术是支撑。为推广葡萄种植,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和帮助种植户引进适合全州气候和土壤的维多利亚、夏黑、边策、柯文等优良品种,并多次聘请全国葡萄专家在全州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使先进技术在全州得到试验和使用,促进了葡萄种植技术的转化,提高了葡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葡萄的优质高效种植和“一年两收”等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使传统的葡庆桐迟萄种植由一年一收变为一年两收,二茬品质更好,市场价格更高。毛竹山村的村干部不仅给村民免费送苗试种,还把“农业课”开到了田间地头。技术人员经常到村里进行实用的葡萄技术培训。示范通过导师制帮扶和小厨班种植,带动全村种植葡萄,促进葡萄种植成为毛竹山兴村的支柱产业。

品牌轮搭就是战略。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转方式、调结誉李构的重要抓手。全州县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以蔡湾镇、邵水镇、建堂乡等镇为重点镇发展葡萄生产,由过去的水田种植向缓坡旱地种植转变。通过建设基地、制定标准、加强宣传、拓展市场,强化和引领葡萄产业发展,推动葡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促进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2010年8月,在第十六届全国葡萄研讨会上,全州县评选出的翁比库孜提葡萄和红土孜提葡萄样品分别获得“全国早中熟优质葡萄金奖”和优质奖。2010年10月,袁隆平院士为全州县出产的葡萄题词:“两个熟葡萄甜,全州。

农民富”。高标准科学建园和管理使得全州县葡萄逐渐走向全国,小小葡萄成了毛竹山村的支柱产业。

统筹促发展。毛竹山村选择葡萄作为主导产业,因地制宜,步步为营,以打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健康生态、美丽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葡萄为主导产业,统筹山、水、林、田、土整体建设,制定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十条”,形成葡萄、古酸枣树、毛竹绿道、桂花步道等农旅结合新景观,打造出产业发展、村民富裕、乡村宜居农村新气象。从毛竹山村产业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证明了产业是强桂之基、富民之要。产业振兴,推动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同频共振,乡村才能呈现出一幅山水美、产业美、生活美、治理美、精神美的“五美”画卷。

全产业链开发,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阔

毛竹山村是广西无数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类似这样的乡村广西还有很多。他们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取得可喜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目前,不少乡村产业还比较单一,防范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全产业链开发,才能高质量走宽乡村振兴路。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夯实农业全产业链基石。要牵住优势特色产业这个“牛鼻子”,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夯实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基石。打造产业集群,要立足广西本地资源特色,聚力发展在全国地位优势明显的产业,如产业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的水果、蚕桑、茉莉花、罗汉果、三黄鸡、奶水牛等产业;发展水平排在全国前列的蔬菜、食用菌等产业。加大富硒产业发展力度,广西有富硒土壤面积4795平方公里,为目前全国最大面积连片富硒土壤区域,发展富硒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培育发展绿色大健康食品,以绿色、长寿、富硒为品牌形象,加快长寿食品、富硒食品、营养食品等6大原料生产基地的开发布局,提升大健康食品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推进品牌建设,重点打造一批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及“广西好_”“圳品”品牌,擦亮“桂字号”名片。

融合农文旅发展,培育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广西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农耕文化积淀丰厚,农文旅融合发展得天独厚。可创新推动这些发展模式:①“村居文旅”发展模式。如明仕雅居、阳朔墨兰山舍和绿叶家园民宿各有特色,都坐落于山水乡村之中,充分开发了广西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和生态资源,带动周边旅游新业态。②“田园文旅”发展模式,如桂林龙胜大寨村的“龙脊模式”,种稻种出了人民币,如今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③“花卉文旅”发展模式,如横州市打造“茉莉闻香之旅”,形成茉莉花规模生产、加工、文化、旅游、服务互融发展的产业集群,10多万花农以花致富。④“水果文旅”发展模式,如恭城红岩村,形成以月柿产业为核心,集柿子生产、销售、旅游、休闲农庄、物流、加工柿子全产业链条。⑤“美食文旅”发展模式,如柳州市以螺蛳粉为主导产业,建立种养加工物流餐饮农业休闲观光工业旅游等全产业链,产业园农村居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⑥“群演文旅”发展模式,如阳朔县的《印象·刘三姐》,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梦呜苗寨”,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梦·巴马》,游人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村民白天当“农民”,晚上当“演员”,不仅致了富,还改变了精神追求。此外,还可通过“康养旅游”“科普旅游”等,叠加形成“村居群演文旅”“田园果花文旅”“茶叶康养文旅”“生态康养旅游”“科技科普旅游”等多种模式,让产业链条更长更宽,产业效益空间更大。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提升全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健全完善相关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科技创新引领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大型工商企业引进政策、龙头企业培育政策、财政投入政策、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和宅基地用地政策、推进社会化全程服务支持政策,等等。如落实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创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财政贴息、担保等支持政策,把撬动和放大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全产业链,作为财政扶持农业投资的一个重中之重的政策工具,加大财政资金在这方面的扶持安排比重;积极探索试点建立南方特色农业期货交易中心,用“期货保险银行担保”金融政策组合拳破解农业高风险投资经营大难题;鼓励建设集种养、加工、仓储、配送、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冷物流链协同平台,提升全产业链稳定性和产品竞争力。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4日05版)

相关问答:

标签: 金融   发展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