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行业2021监管环境 期货行业2021监管环境分析
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2021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纤戚耐管理人员的任职管理,规范期货公司运作毁春,防范经营风险,根据《公司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期货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以下简称经理层人员),财务负责人以及实际履行上述职务的人员。
期货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有关高级管理人员的相关规定执行。第三条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符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任职条件。
期货公司不得任用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担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期货公司不得授权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之外的人员实际履行相关职责,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条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遵守自律规则、行业规范和公司章程,恪守诚信,勤勉尽责。第五条中国证监会依法对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依照本办法和中国证监会的授权对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依法对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自律管理。第二章任职条件第六条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营管理能力。第七条担任除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独立董事以外的期货公司董事、监事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从事期货、证券等金融业务或者法律、会计业务3年以上经验,或者经济管理工作5年以上经验;
(二)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第八条担任期货公司独立董事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从事期货、证券等金融业务或者法律、会计业务5年以上经验,或者具有相关学科教学、研究的高级职称;
(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取得学士以上学位;
(三)熟悉期货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具备期货专业能力;
(四)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时间和精力。第九条独立董事不得与所任职期货公司存在可能妨碍其作出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期货公司独立董事:
(一)在期货公司或者其关联方任职的人员及其近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人员;
(二)在下列机构任职的人员及其近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人员:持有或者控制期货公司5%以上股权的单位、期货公司前5名股东单位、与期货公司存在业务联系或者利益关系的机构;
(三)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期货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或者是上市期货公司前十名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及其近亲属;
(四)为期货公司及其关联方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及其近亲属;
(五)最近1年内曾经具有前四项所列举情形之仔基一的人员;
(六)在其他期货公司担任除独立董事以外职务的人员;
(七)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人员。第十条担任期货公司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从事期货业务3年以上经验,或者其他金融业务4年以上经验,或者法律、会计业务5年以上经验,或者经济管理工作10年以上经验;
(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取得学士以上学位;
(三)熟悉期货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具备期货专业能力。第十一条担任期货公司经理层人员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期货从业人员资格;
(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取得学士以上学位;
(三)熟悉期货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具备期货专业能力。第十二条担任期货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的,除具备第十一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从事期货业务3年以上经验,或者其他金融业务4年以上经验,或者法律、会计业务5年以上经验,或者经济管理工作10年以上经验;
(二)担任期货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部门负责人以上职务不少于2年,或者具有相当职位管理工作经历。第十三条担任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的,除具备第十一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当具有从事期货业务3年以上经验,并担任期货公司交易、结算、风险管理或者合规负责人职务不少于2年;或者具有从事期货业务1年以上经验,并具有在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管理、合规业务3年以上经验。
首席风险官的任职、履职以及考核应当保持独立性。
国君策略2021年度政策展望:潮落之后 期待兼容并包的春天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元年,随着经济的修复,货币与财政政策将回归常态,关键看点在于资本市场改枯正革开放,以及产业、区域和人口领域的政策红利。
摘要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财政政策回归常态。货币政策最宽松时点已过,宏观流动性收紧预期提升,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疫情前的“稳健中性”。伴随国内经济修复,疫情期间的宽松政策将陆续退出,货币政策将发挥“跨周期调节”功能,预测2021年社融、信贷规模分别下降至34万亿和18.6万亿,M2增速回落至8.6%左右。财政政策亦将回归常态化,2021年财政支出将明显收缩,赤字率或回归3%~3.5%左右,专项债规模适当调减至3.6万亿。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循序渐进。一方面,继续落实对内改革:1)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首批转板的精选层公司有望于2021下半年登陆科创板或创业板,有望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事宜稳步推进,或形成“上交所主板+科创板,深交所主板+创业板”的“有限差异”市场结构。 2)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多元化上市条件日益丰富,IPO将保持相对平稳偏快的节奏。 3)优化退市,护航高质量发展。随着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包括“面值退市”在内的市场化退市方式,将逐渐取代过往以盈利为主要标准的退市机制成为主流。 4)交易制度推陈出新。“纳败核T+0”交易或从上证50开始试点,推动提升价格发现效率;衍生品市场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扩大对外开放,重点包括推动RCEP协议的早日生效实施,加快海南自贸区建设;继续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开放,扩大境外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提高全行业开放水平。
调结构、扩内需,“双循环”下的区域和人口政策。 1)为落实要素市场改革与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领域制度将不断突破。2)为破解人口红利困局,将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三孩及多孩政策有望全面放开;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给予多孩家庭减税的政策;加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提高人口质量,加速“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目录
1.货币与财政:大潮将退的2021年
1.1.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1.2.财政政策:回归常态
2.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循序渐进
2.1.对内改革:开启新征程
2.1.1.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2.1.2.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
2.1.3.优化退市护航“高质量发展”
2.1.4.交易制度推陈出新
2.2.对外开放:资本全球化的新篇章
2.2.1.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2.2.2.更加包容的资本制度
3.产业政策升级:创新驱动,安全先行
3.1.国防安全:军工改革助力高景气
3.2.能源安全:供需两端优化消费结构
3.3.科技安全:国产替代新格局
3.3.1.半导体:技术与需求共同催化
3.3.2.网络安全:信息长城保驾护航
4.调结构、扩内需,“双循环”下的区域和人口政策
4.1.要素市场改革,打造新型城镇化
4.2.生育携手养老,破解人口红利困局
1货币与财政:大潮将退的2021年
1.1.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2020年货币政策回顾:跨周期调节,稳增长与防风险两手抓。近年来,央行建立起以“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为核心的货币政策导向。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央行先后推出包括3次降准、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等在内的一系列“跨周期调节”政策措施。从实施节奏与效果来看:1)2020年2-4月是疫情冲击阶段,央行以保就业为首要目标,通过净投放和小幅降息等操作,推动M2与社融增速大幅上行;2)5月之后为经济修复阶段,央行通过MLF、TMLF等工具对冲投放过多的再贷款再贴洞掘现,社融、M2增速处于高位。
从政策基调来看,货币政策最宽松时点已过,宏观流动性收紧预期提升。不同于疫情爆发后政治局会议连续4个月提及货币政策,7月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重新定调为“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10月易纲行长在2020金融街论坛讲话上提到“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总体上,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疫情前的“稳健中性”。
2021年货币政策展望:随着经济指标出现边际改善,货币政策将为经济持续修复预留空间。我们认为,2021年货币政策趋于边际收紧,在经济增速因低基数而走高的阶段进行预调。具体来看,我们预测2021年社融规模将在34万亿左右,增速放缓至12%;信贷亦边际放缓,同比下降至18.6万亿;预测M2增速将回落至8.6%左右。将M2、社融信贷增速下压至与2021下半年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水平,从而货币政策重新回到中长期趋于中性的导向。同时,考虑到2021年货币政策基调回归中性,政策工具将逐步退出,不会进行降准、降息等宽松操作。
1.2.财政政策:回归常态
2020年财政政策回顾:应对外生性冲击下的非常规扩张。尽管受到疫情冲击,经济增长显著承压,财政支出仍较好做到了“合理扩张但不过度”,充分考量了短期稳增长与中长期债务风险相匹配。总体上,2020年财政政策有三点核心增量:一是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由2019年的2.8%提高到不低于3.6%;二是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三是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从2019年的2.15万亿上升到2020年的3.75万亿。
展望2021年,伴随国内经济修复,疫情期间的宽松政策将陆续退出,财政政策亦将回归常态化。具体地,财政支出将明显收缩,赤字率或回归3%~3.5%左右,专项债规模适当调减至3.6万亿。此外,继续落实减税降费,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确保“六保”、“六稳”的落实。
2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循序渐进
2020年回顾: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 1)科创板坚守战略定位, IPO节奏稳步提升。其中,科创板年内新增上市公司125家,较2019年新增55家。2)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放开借壳上市与再融资限制。3)新三板精选层落地,首批32家公司于7月挂牌交易。总体上,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精选层的板块定位明晰,在发行、上市、信披、交易以及退市等制度上均有差异化安排,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
2021年,资本市场结构进1程展望:)精选层转板,2)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
第一,精选层公司登陆。根据《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新三板精选层公司挂牌一年以上,符合上市条件的,可申请转板至上交所科创板或深交所创业板。我们认为,精选层公司有望于2021年下半年登陆,首批转板的公司数量或达30家。随着转板机制的落实,将打通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市场渠道,充分发挥新三板市场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第二,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事宜稳步开展。 2020年10月,监管层披露筹划基础制度改革,拟合并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并重启深交所主板市场的IPO。事实上,深交所主板长期缺乏发行融资功能,主板和中小板的上市和监管要求亦逐渐趋同。我们认为,随着合并事宜的推动,届时或形成“上交所主板+科创板,深交所主板+创业板”的“有限差异”市场结构。
2.1.2.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
展望2021年,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 10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简称“国七条”),要求全面推行、分步实施证券发行注册制。从海外经验来看,部分IPO时亏损或微利的公司通过发行上市审核并在日后成为资本巨擘,注册制为美国及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我们认为,2021年,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推进,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条件日趋成熟。从发行端来看,整体将保持相对平稳偏快的节奏。我们预估,2021年IPO数量维持在每周6-10家,平均一年300-400家之间,累计发行规模在3000-4000亿附近。
2.1.3.优化退市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0年,资本市场监管力度加强,退市节奏显著提速。年初以来,A股市场已经先后有包括神州长城、华业资本等在内的15家公司被摘牌。不过,横向比较来看,A股退市力度仍有提升空间。以港股为例,截至11月18日累计上市公司数量达2935家,退市数量395家,占比达13.5%;而A股公司退市比例仅3.1%。究其原因,在于A股的审批/核准制度下,IPO行政审批制不仅门槛高、程序冗长,而且排队等待时间一般需要2~3年甚至更长,IPO成本高企,“保壳”意愿与动力极强。
我们认为,2021年A股退市机制将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迎来转型升级契机。监管方面,“国七条”要求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严厉打击恶意规避退市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主体的责任追究力度。具体来看,一方面,严格退市监管,通过行政力量出清违法违规公司;另一方面,完善并购重组和破产重整等制度,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伴随监管体系的不断重塑,有望提升优质龙头的示范效应,推动形成“有进有出”的市场化、常态化退市机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新证券法+注册制的市场环境下,包括“面值退市”在内的市场化退市方式,有望逐渐取代过往以盈利为主要标准的退市机制成为主流。
2.1.4.交易制度推陈出新
2020年,A股交易机制不断突破。1)创业板竞价交易实行20%的涨跌幅限制。具体来看,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企业上市前5日不设涨跌幅,之后涨跌幅限制从之前的10%放宽为20%;存量公司日涨跌幅同步扩至20%。我们认为,涨跌幅限制的放宽,可以提升创业板交易流动性。2)创业板股票上市首日即可纳入两融标的。涨跌幅与融券机制的改革,能够高效驱动市场价格发现,丰富机构的多元交易策略,引导长线资金入市,推动交易机制与国际接轨。
2020年,我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开放格局,由点到面,海南就是先驱者。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致力于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六大领域自由便利。我们认为,下一步将逐步推动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税收安排、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等。除此之外,国际贸易合作正逐步推进。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落地。RCEP的签署意味着全球贸易三足鼎立格局大幕开启,东盟十国携手中、日、韩、澳、新五国推动区域内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削减,进而建立统一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首次达成贸易协定,双边贸易自由度将显著提升。下一步,我国将在RCEP的基础上,推动协议的早日生效实施,深入更加实质的服务贸易与投资领域,并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协议的签订。
2.2.2.更加包容的资本制度
2020年以来,监管层着力落实金融开放11条,推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9项举措,形成更全方位、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局面。尤其是,在外资机构设立与资金引入方面,开放的力度正逐步提升。
第一,外资机构加快布局中国金融业务。 1)2020年新增金元统一、瑞信方正、高盛高华、星展证券、大和证券、意才证券等6家外资控股券商。2)首家外资全资控股公募基金贝莱德获批设立;另外,范达基金、联博基金等已递交外资公募牌照申请。3)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摩根大通期货获批设立;4)惠誉获准进入中国评级市场。随着外资机构持续扩容,“鲶鱼效应”逐步显现,长期来看将推动提升境内金融机构竞争力,促进我国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
第二,外资资金加快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1)证监会、央行和外管局联合发布QFII/RQFII新规,旨在降低准入门槛,便利投资运作,稳步有序扩大投资范围。新规的出炉,将进一步加大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推动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产品及渠道多元化。2)富时罗素指数进一步扩容A股,分别于3月20日、6月19日将A股纳入因子累计提升至25%。外资入市广度与深度的提高,既能引入多样化的流动性支持,又能重塑价值投资的市场风格。
展望未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于打通我国金融体系、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2021年主要将在以下领域有所突破。一是继续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开放,如:1)在与港交所、伦交所等市场联通的基础上,拓展与更多境外主要资本市场建立互联互通机制;2)解决国际投资者的顾虑,完善风险管理、结算周期、交易机制等制度安排,提高A股在MSCI、FTSE Russell等国际指数中的纳入比例;3)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扩大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4)扩大期货品种对外开放范围。二是提高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开放水平,继续推动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的落地,完善内外资证券基金机构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支持优质机构与客户一起走出去,提升跨境服务的专业能力,更好满足企业跨境投融资需求。
3产业政策升级:创新驱动,安全先行
3.1.国防安全:军工改革助力高景气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报告更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指出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未来“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防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国防安全而言,核心方向为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重点政策与改革路径主要是提高国防支出、股权激励、资产证券化。作为大国博弈的落脚点,国防安全要求国产化能力提升,预计产业政策亦将向航空航天、国防信息化等领域倾斜。具体政策方面:1)稳步提升国防支出。我国军费规模占GDP比重不到1.4%,低于世界平均的2.2%,仍处于补偿式刚性增长期。2)落实股权激励。《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首次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从总股本1%提升至3%,董高人员授予价值放宽至薪酬40%水平。伴随股权激励的实施,企业经营活力将得到释放,降费增效与民品发展将显著加快。3)加快资产证券化。配套院所转企后将自负盈亏,面对市场化竞争,院所转制核心将重点落在配套单位市场化改革。
3.2.能源安全:供需两端优化消费结构
我国油气能源海外依存度高,叠加全球气候环境危机,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我国油气能源面临较高的供给风险、通道风险与价格风险。据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9-2020)》,201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0.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3%。另一方面,碳排放过量导致的极端气候现象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冲击。为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能够有效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新能源行业迎来春天。 2020年9月,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0月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重点涉及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深入推动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的能源革命,新能源行业将加速发展。
2021年,新能源供需结构双向推进将成政策改革重点领域,光伏、风电与新能源车产业链景气度有望继续提升。 1)从供给端来看,光伏、风电成为新增电力重要来源。其中,光伏已经脱离补贴,逐步进入市场化阶段;风电则因并网严格导致行业抢装,高速增长将延续。2)从需求端来看,新能源汽车成为调节能源消费结构的最佳手段之一。事实上,为在疫情期间重振经济并且减少碳排放,欧洲各国已陆续推出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甚至优厚于2019年的扶持政策。除此之外,英国还在疫情期间将燃油车禁售令的时间提早5年至2035年。
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下,发展储能势在必行。储能的应用场景包括发电端、电网端以及用户端。我们看到,2020年以来“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电力'十四五'规划”、“能源技术创新'十四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等均将储能列入其中,“十四五”时期储能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契机。
3.3.科技安全:国产替代新格局
2018年以来,美国相继对中兴、华为、海康威视等企业实施制裁,本质上反映出我国当前科技安全和部分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依然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制约与挑战。面对海外国家技术封锁,“十四五”期间发展软硬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安全的迫切性显著提升。
3.3.1.半导体:技术与需求共同催化
近五年来,国内企业在半导体产业链环节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从国内半导体行业结构来看,产业链以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的市场空间最大,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行业,过去主要被海外龙头企业所掌握,国内企业以劳力密集的芯片封测为主;2017年后,中国半导体产业环境向高技术环节转型,IC设计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国内本地品牌华为、联想、小米等,和本地芯片设计商海思、紫光展讯、汇顶科技等发展为中国IC制造提供大量需求。此外,根据SEMI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投资额达到173亿美元,半导体设备的投入支持,显著提升国内晶圆制造的产能。总体上,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开始加速向高技术、高价值环节发展的正向循环;同时,为了维持未来稳定发展,对于半导体设备、材料的自主可控将成为重要趋势。
政策暖风频吹,半导体产业支持力度加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即将发布,将重点推动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攻坚突破。此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国家研究拟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写进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计划在2021年至2025年,在科研、教育、融资、应用等方面大力支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与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导体具备宽禁带、高击穿电场、高导热率特性,更适合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伴随5G通信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下游需求将持续催化半导体市场规模。
3.3.1.网络安全:信息长城保驾护航
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化,针对关键性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一直是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从海外来看,2020年,美国发布《5G安全国家战略》等一系列网络安全政策,并推出188亿美元的网络安全领域财政预算;欧盟在《欧盟5G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致力于捍卫网络安全领跑地位。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网络安全及相关政策出台,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1)网络安全法律出台。202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正式施行,为我国商用密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开放平台。2020年4月,《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推出,进一步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已纳入立法计划。2)产业配套政策密集落地。2019年12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相关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落地提供了标准支撑。
“十四五”规划期间,网络安全将进一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事实上,等保2.0、关保新政等全面推进,为“十四五”期间大安全战略的全面铺开打下基石。展望2021年,我国将在网络安全领域重点突破:1)推动《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制度落地;2)加快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认定机制;3)加快建设个人和法人基础信息服务支撑平台。我们认为,随着网络安全领域政策制度的施行,叠加信息技术的提升,将有力保障国家安全能力的提升。
4调结构、扩内需,“双循环”下的区域和人口政策
2020年5月14日,政治局常委会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双循环”的形成,打破要素市场流通障碍、加快人口政策改革尤为重要。
4.1.要素市场改革,打造新型城镇化
2020年4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同日,发改委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8项重点任务。我们认为,上述二者指明城镇化建设的方向,有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释放内需、提高发展质量。
为落实要素市场改革与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领域制度有望突破。具体来看:(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限制;(2)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3)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
4.2.生育携手养老,破解人口红利困局
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老龄化问题突出。上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3个阶段:1)1950s~1977,提倡节制生育;2)1978~2001,严格执行计划生育;3)2002至今,逐步放开计划生育。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长期推广执行,人口结构亦发生深刻变化。1987年以来,我国14岁及以下人口比重逐年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近年来增幅逐渐加快;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也于2010年达到顶点,抚养率开始提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为解决人口结构矛盾,“十三五”期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这一阶段,二孩生育率从2015年的12.3‰显著提升至2018年的21.97‰。
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人口政策将优化调整。具体来看:1)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三孩及多孩政策有望全面放开。2)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行普惠价格制度的学龄前教育,给予多孩家庭减税的政策。3)加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鼓励更多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养老产品和服务,强化政府兜底保障与制度供给职能。4)提高人口质量,改革完善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体系,加速“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期货市场客户开户管理规定(2021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期货市场监管,保护客户合法权益,维护期货市场秩序,防范风险,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期货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为其申请境内期货交易所交易编码、修改客户资料、注销交易编码,以及期货公司管理客户资料、对账户进行规范和休眠管理等行为,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三条期货公司为客户开立账户,应当对客户开户资料进行审核,确保开户资料的合规、真实、准确和完整。第四条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监控中心)应当根腔银简据本规定制定期货市场统一开户业务相关具体实施细则,承担期货市场统一开户业务的具体实施工作。期货公司为客户申请、注销各期货交易所交易编码,以及修改与交易编码相关的客户资料,应当统一通过监控中心办理。第五条监控中心应当建立和维护期货市场客户统一开户系统(以下简称统一开户系统),对期货公司提交的客户资料进行复核,并将通过复核的客户资料转发给相关期货交易所。第六条期货交易所收到监控中心转发的客户交易编码申请资料后,根据期货交易所业务规则对客户交易编码进行分配、发放和管理,并将各类申请的处理结果通过监控中心反馈期货公司。第七条监控中心应当为每一搏纯个客户设立统一开户编码,并建立统一开户编码与客户在各期货交易所交易编码的对应关系。第八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期货市场客户开户实行监督管理。
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依法对期货市场客户开户实行自律管理。第二章客户开户及交易编码申请第九条客户开户应当符合《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及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并遵守以下实名制要求:
(一)客户开户时应当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二)个人客户应当本人亲自办理开户手续,签署开户资料,不得委托他人代为办理;
(三)单位客户应当出具单位客户的授权委托书、开户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和其他开户证件;
(四)期货经纪合同、期货结算账户中客户姓名或者名称与其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中的姓名或者名称一致;
(五)在期货经纪合同及其他开户资料中真实、完整、准确地填写客户资料信息。
个人客户、单位客户以及开户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由监控中心在实施细则中另行规定。第十条期货公司应当对客户进行以下实名制审核:
(一)对照有效身份证明文件,核实个人客户是否本人亲自开户,核实单位客户是否由经授权的开户代理人开户;
(二)确保客户交易编码申请表、期货结算账户登记表、期货经纪合同等开户资料所记载的客户姓名或者名称与其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中的姓名或者名称一致。第十一条客户开户时,期货公司应当实时采集并按照监控中心要求及时提交客户以下影像资料:
(一)个人客户头部正面照和有效身份证明文件扫描件;
(二)单位客户开户代理人头部正面照、开户代理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扫描件、单位客户有效身份证明文件扫描件;
(三)监控中心在实施细则中规定的其他影像资料。第十二条证券公司等依法接受期货公司委托协助办理开户手续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对照核实客户真实身份,核对客户期货结算账户户名与其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中姓名或者名称一致,采集并留存客户影像资料,并随同其他开户资料一并提交期货公司审核开户和存档。第十三条期货公司应当按照监控中心的规定以电子文档方式在公司总部集中统一保存客户影像资料,并随其他开户资料一并存档备查。各营业部、分公司等分支机构应当确保可以查询所办理的客户影像资料等开户资料。第十四条期货公司不得与不符合实名制要求的客户签伍裤署期货经纪合同,也不得为未签订期货经纪合同的客户申请交易编码。第十五条期货公司为客户申请交易编码,应当向监控中心提交客户交易编码申请。客户交易编码申请填写内容应当完整并与期货经纪合同所记载的内容一致。第十六条期货公司为单位客户申请交易编码时,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向监控中心提交该单位客户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扫描件。
投资银行行业特点
1.投资银行业的创新性
过去,创新性并不是投资银行业的基本特征,那时对投资银行来说,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他们同客户公司的经理层和董事会的关系,而不是概念与观念的创新。但是,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对投资银行业创新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投资银行业能满足客户的各种不同需要。因此,创新性已经成为当前投资银行业一种有效的竞争武器,金融工具和结构的创新有助于保持投资银行业的竞争优势。这一部分将讨论投资银行创新性的概念、创新性的内容以及创新性的培养。
(1)创新性的概念
投资银行的创新性应包括创造和革新这两个方面,"创造"是指有价值的新事物的产生过程,而"革新"则是将有价值的新事物转变为商业上可行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创造的实质是从"无"到"有",而革新的实质则是把这所谓的"有"成型为经济上的实用物。
投资银行的创新性,一方面是对创新性精髓的理解并知道如何去激发创新性,另一方面是为业务运作注入活力,包括新战略的设计、研究和开发的不断进步、质量的提高、财务状况的优化、信息的获取、人类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哪信及为不同的组织营造创新性的文化氛围。
对当前的投资银行来说,创新性的管理意味着:开发新的、更好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滚历,开创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只有这样,投资银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
(2)投资银行创新性的内容
具体来说,投资银行的创新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融资形式不断创新。投资银行开发出不同期限的浮动利率债券、零息债券、抵押债券、发行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建立"绿鞋期权"(Green shoes)承销方式等。90年代,投资银行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即以资产支撑的证券化融资。
②并购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投资银行提供了桥式贷款、发行垃圾债券、创立各种票据交换技术、杠杆大缓搜收购技术和种种反收购措施,如毒丸防御计划、金降落伞策略、白衣骑士等。
③基金新产品应有尽有。投资银行推出的基本新产品有套利基金、对冲基金、杠杆资金、雨伞基金、股息滚动投资、定期投资计划以及定期退股计划等。
④金融衍生产品频繁出现。投资银行将期货、期权、商品价格债券、利率、汇率等各种要素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如可转换浮动利率债券、货币期权派生票据、互换期权、远期互换等。
(3)投资银行创新性的培养
由上可知,创新性将影响到投资银行业的方方面面,但是这种创新性并不是天生的,必须在后天刻意地进行培养。杰出的投资银行家并不是天生就与众不同,而是经常地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才成为了创新大师。尽管如何培养创新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无定法可循,但大致也可以归纳为以下五条:
①营造创新性得以发挥的环境。培养创新性的重要一步是要使创新性能得以发挥出来,这需要有一个自由灵活的环境,使工作人员在与公司共同目标保持一致的同时能发挥个人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通常人们对创新性的呼吁是:"告诉我你想要让我完成什么,但不是告诉我该怎样去完成。"领导层过于严密的监督并不是件好事,一些公司缺乏创新性往往都是由于主管层的过多干预造成的。
②激发每个人的创新性。最富创新性的想法来自于意想不到的某个人,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力,因此,必须激发每个人的创新性。无论是出色的技巧还是长期积累的经验都不是确保能产生独到见解的因素。事实上,这些因素还可能强化长期以来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而妨碍创新性。
③帮助创新型人才。尽管人生而平等,但是不同的人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差异。对投资银行来说,必须学会尊重和帮助这些创新型人才,他们往往是很特别的一类人,难于被别人控制,喜欢在奇怪的地方和反常的时间里进行工作。总之,他们在别人看来是很古怪的。怎样去发现和利用这些创新性人才是没有捷径可循的,但要记住的是,创新型人才可能不是聪明的或最敏锐的,也可能不具有进取精神或魄力,甚至没意识到自身的创新天赋。所以,投资银行家必须学会发现和珍惜他们。
④培养斗士和组织者。创新性要能在投资银行业中发挥作用必须有两种角色的人--斗士与组织者。斗士是敢于承担高风险项目主要责任的"勇士",他们通常被安置在公司的中级职位上,充满着敬业精神和狂热的激情,他们的工作能使那些创新性的想法得以实现。组织者是公司的高级职员,对高风险项目有强烈的兴趣,因为他们在公司的职位较高,所以往往是有创新性项目的发起者与组织者。
⑤奖励与惩罚。大多数公司对待风险的态度是有两重性的,它们对成功的冒险大加赞赏,而对失败则是以重罚。这一机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有效的,但事实上却从制度上扼杀了公司内部人员的创新性,因为创新性工作失败的可能性比成功更大。为了使你的创新型人才能安心地进行创新性,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广泛地活动空间和更灵活地奖惩制度。创新型公司通常把"有胆量去失败"这样的话作为公司的一条宗旨。
2.投资银行业的专业性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对投资银行业来说,这种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学和金融理论
金融学构成了整个投资银行的知识基础,而金融理论则提供了用于建立金融学的原始材料。只有对某些金融技术的理论有深入的了解才可能更好地运用这一金融技术。本书将在第三篇对与投资银行有关的金融理论进行详细阐述。当然,金融理论再怎么重要,也不足以单独地造就成功地投资银行家。
(2)金融实践经验
金融实践经验是投资银行业专业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从千百例金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开展未来业务的坚实基础。借助于自己的理解力,对过去的金融实践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会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未来的工作。例如,凭借多年来积累起来的并购经验就可以更有效地帮助现在从事并购活动的客户在将来获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丰富的金融经验和扎实的金融理论一样,对造就杰出的投资银行家来说也是不充分的,它们两者只是投资银行业专业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3)经营才能和行业专长
经营才能和行业专长不应被忽视和低估,第一流的投资银行家懂得一般的经营原理和行业的特殊性,能够为客户提供出色的服务。他们善于对公司进行分析,善于把握不断变化的行业竞争结构并能洞察出企业成功的因素,还善于将不同金融工具的技术特征与公司现在的业务需求结合起来以完成对最佳融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这些都是投资银行业专业知识基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4)市场悟性和远见
投资银行业务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在这里,市场悟性和远见与技术分析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最优秀的投资银行家总是能在适合的时候作出合适的决定,而他们在作决定时更多的是靠直觉而不是靠分析。
(5)人际关系技巧
人际关系技巧(与人共事的能力)也不能被忽视,它也是投资银行业专业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投资银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它的每一项业务都必须同人打交道,因此,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对投资银行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3.投资银行业的道德性
投资银行的道德性对投资银行业来说非常重要,它构成了投资银行业的基础,因为道德是产生信心的源泉,没有客户的信心,投资银行业将无法生存。因此,投资银行业的道德性已经成为该行业十分重要的特征。在这部分中,我们将讨论投资银行业的道德环境、道德问题及解决方法。
(1)投资银行业的道德环境
对投资银行业的道德环境产生影响的有四个主要因素:
①监管。投资银行业的环境和行业构成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促进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银行业监管环境的变化。对投资银行业的监管包括政府有关执法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证券交易所和行业自治协会的监管,以及舆论机构等社会监督,它们的监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银行业的道德行为。
②公司条例与传统。每个投资银行都有自己的管理条例、规则和程序,这些规定对投资银行的影响非常直接、非常明显。首先,不同的投资银行有不同的条例、规则和程序,因此,不同公司内部的道德约束机制就不相同。此外,投资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标准、传统、理想目标和激励机制,这些东西作为一种传统的力量在影响着投资银行的道德行为。
③价值最大化。投资银行业是同金钱打交道的行业,它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是金钱,因此,投资银行是一所庞大的金融企业,它的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没有哪个行业象投资银行业这样把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金钱上,而且,它所设计的金钱数目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金钱和道德的平衡就非常重要。
④目前的道德风气。根据周围的道德水平和道德标准来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是包括投资银行家在内的大部分人的心态,因此,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对投资银行业也有着很大影响。
(2)投资银行中的道德问题
投资银行业中有很多道德问题,下面列举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目的在于能借此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
①利益冲突。这是内容最多和范围最广的一个问题。当一家投资银行参与的交易涉及多方利益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利益冲突。也许它会代表交易中对立双方的利益,也许在交易中会偏向于个人的金融利益,甚至还会涉及到亲朋好友的利益,这些都是投资银行道德的考验。
②泄漏机密。保守信息机密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都是很重要的,对于投资银行业来说,更是如此,为客户保守机密是投资银行业道德的一个主要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投资银行业是以信息为服务内容的行业,信息是投资银行业的生命线。为客户保守机密不仅有助于保护客户的利益,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投资银行的信誉。泄漏机密将给客户和自己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投资银行应该在各种场合都保持冷静,应该清楚说话的时机、对象和内容。
③信息披露。投资银行有为客户保守机密的义务,同时它还承担着向投资公众披露有关信息的责任,这是在对待客户信息方面两个相反的行为。从表面上来看,这两者是矛盾的,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都是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效率。但事实上,很难在保守机密和信息披露二者之间求得绝对的平衡。投资银行和证券发行者往往会借口保守机密而对某些重要信息不进行及时披露,这样做无疑有利于投资银行和证券发行者,但对投资公众来说是不公平的。证券发行者有责任向公众披露完整正确的信息,遗漏重要事实的信息披露和错误陈述一样都是不道德的,并要受到相关惩罚。投资银行也必须尽其所能地确保发行者披露的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这就要求投资银行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
④内幕交易。利用内幕消息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易并从中获利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它破坏了市场的公平与效率原则。产生内幕交易的制度原因在于市场的不完善性,由于市场是低效率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对称的,某些人利用各种条件获取内幕消息并运用这些消息进行交易而获利,其他没有能力和机会获得这些信息的人的利益就可能会收到损害。更严重的是,现在有些投资银行家已经把从事内幕交易(如操纵股价)作为它日常业务的一部分,这种行为污染了整个投资银行业。
⑤其他。除了上面提到的这四个方面外,投资银行还会在诸如信息收集、信息传播、私下交易、客户关系、手续费等很多方面产生道德问题。
(3)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投资银行业的道德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下面只介绍其中的几种:
①实事求是。这里所谓的实事求是是指投资银行在向客户许诺的时候,不要过于吹嘘自己的能力而向客户开空头支票,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许诺。投资银行业的一个道德问题就是许诺过多而兑现不足。有时,投资银行这样做是为了赢得生意,但从长期来看,却是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它使客户对其失去了信心。有道德的投资银行总是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来作出承诺。
②保守机密。泄漏客户的机密是投资银行很典型的一个职业道德问题,对此有一个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即不要告诉他人那些不必要告诉的东西,这里唯一可做文章的地方是什么是"不必要告诉的东西"。大多数投资银行往往会制定一张限制性名单,其中列出了与投资银行业务有关系的一些公司的名字,这些公司及其相关情况都属于保密的范围。这个限制性名单还要求投资银行从事相关交易、销售、并购等业务的雇员不能买卖名单上所列公司的证券。此外,部门分割也是为客户保守机密的一个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相关各部门的人员对其所知晓的信息应该保持缄默,不对本部门以外的人员传播这些信息。例如,当公司的财务人员知道公司信托部门投资的企业即将破产时,他们应该保持沉默。
③尊重法律。在这个赚钱就是一切的行业里,非法行为看起来往往是成功的捷径,但是帮助客户从事非法或有悖道德的活动会使投资银行及其客户公司走上犯罪和破产的道路,会使他们受到道德的惩罚和法律的制裁。所以,投资银行有义务建议客户不要违法,同时,投资银行自己也应该尊重和遵守法律,为客户和同行作出表率。
④诚实和坦率。投资银行业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行业,客户公司为投资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支付了巨额酬金,因此,投资银行有一种义不容辞的义务,他们不能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