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货的前世今生 一文读懂期货的前世今生!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前世今生
谷物供需矛盾与价格波动困扰着19世纪初期的美国农民与粮食商。为对冲谷价波动风险,芝加哥的商人们创造性地发明了远期交易方式,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成立以及期货合约的推出运行了先期探索。
在希腊神话中,克瑞斯是掌管大地与丰收的女神,她如果高兴,就可以让大地生机勃勃、五谷丰登;她如果生气,也可以使万物凋零,田野荒芜。
美国西北部五大湖以南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粮食作物生长,这里盛产玉米、大豆、小麦,被誉为北美的粮仓。19世纪初期,这里的农民还雀首颂只是靠天吃饭,看克瑞斯的脸色。但是除了克瑞斯的惩罚,“谷贱伤农”的经济规律也始终困扰着当地农民。即便克瑞斯高兴,粮食获得丰收,却卖不了好的价钱;而一旦克瑞斯不高兴了,遇上粮食欠收,农民们则需要花高价从市场上买回生活必需的粮食。如果能够提前把粮食价格锁定,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当时的芝加哥还只是密西根湖畔的一个小镇。每当农作物收获季节,大批的农民和粮食商便聚集于此,运行粮食作物买卖。在供求矛盾的反复刺激下,一些商人开始在通往芝加哥的交通要道旁设立仓库。秋季,他们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并囤积起来,来年再发往芝加哥,这样就缓解了粮食供求的季节性矛盾。但是,商人们也由此承担了很大风险。一旦收购价高于来年出售价,就会亏本。为此,这些商人开始尝试在购入芹知粮食后立即与芝加哥的粮食商签订第二年春季的供货合同,即远期交易合同,事先确定销售价格。这样,无论几个月后粮食价格涨落,商人们都不会亏损。
随着谷物远期交易的不断发展,1848年3月13日,83位富有开拓精神的谷物交易商发起并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又称芝加哥谷物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成立使农民、粮食加工者和谷物推销商有了一个集中交易场所;同时,在交易所里价格更为公开,人们可以获得对自己更为有利的价格信息。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进远期交易,第一份玉米远期合约于1851年3月13日在此签订。该合约的交易量为3000蒲式耳,交割期为6月份,交易价格低于当地玉米现货价格1美分。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谷物交易在最初的10多年中均采用远期交易方式,但这种交易方式是通过双方协商并签订合同锁定成交价格,对商品质量和交割期并没有设立统一标准。在签订远期合约到交割这段时间里,若价格稳定则买卖双方均愿意履约,然而价格变动又是常见的。倘若谷物涨价了,买方得利,卖方吃亏不愿履约;而如果谷物价格下跌了,卖方得利,买方不愿履约。因而合约兑现率很低,商务纠纷时常出现。为使交易更加便捷、减少扯皮并提高履约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于1865年用标准的期货合约取代了远期合约。期货合约与远期合约不同,它在交易商品的数量、质量、交割时间和交割地点等方面做了统一的规定。
一般来说,一个期货市场如果只有供应商和实际需要用户,就会是死水一潭,必须有愿意承担风险的投机商介入。同时,为了保证履约,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又建立了保证金制度。至此,现代意义的期货交易市场初步形成。
自从有了商品期货交易,人们再不用担心粮食价格暴涨暴跌带来的风险,可以尽情地享受丰收后的喜悦了。
1930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搬进了位于拉萨勒街南端、当时全城最高的一栋45层大厦,大厦顶端近10米高、面带微笑顷郑的克瑞斯雕像守护着芝加哥城,成为芝加哥的标志。
此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不断完善交易规则,期货交易品种也日益增多。经过160多年的发展,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已成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交易所。现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拥有会员3500多个,除供应农产品期货交易外,还为美国中长期国债、股票、市政债券指数、黄金和白银等商品供应期货交易服务,并推出了农产品、金融及金属的期权交易业务。其中,农产品期货合约的交易量占全美国市场的90%。
香港名字的由来
香港的名称来历:
1、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肆碧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们称为“香港”。
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也就逐渐为远近所认可。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可后来,村里人不肯种植了,香料的种植和转运也就逐渐消失,但香港这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2、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这个词来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扩展资料
香港的历史:
1、先秦。
在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境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先秦时期,岭南(包括香港)为百越之地,《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正史记载中,岭南尽皆“南蛮之地”,至秦军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岭南地区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过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秦汉。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拦拿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明确成为那时的中原王朝领土(狭裂衡举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此时起直至清朝,随着中原文明向南播迁,香港地区得以逐渐发展起来。
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
3、两晋。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
4、隋唐。
隋朝又废东莞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迁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国元朝时属江西行省,元朝时,在香港西南的屯门,在广州的外港的屯门又设巡检司,驻军,防止海盗入侵,拱卫广州地区。
5、明清。
明朝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由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清朝于1662年派兵到新界,并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
在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直至19世纪后期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国殖民地。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6、民国。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亚洲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7、中华人民共和国。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1997年9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香港举行。这次年会是香港回归祖国后承办的首个大型国际会议,也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年会。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股市经历极大波动。在中央政府坚定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对国际炒家予以反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成功击退炒家。
2003年初春,香港暴发“非典”疫情。特区政府带领社会各界全力投入抗疫行动,持续数月的疫情终被控制。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正式将香港从“非典”疫区中除名。
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署。中央政府随后推出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计划。
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同意为在香港办理4类个人人民币业务(即存款、兑换、汇款及人民币银行卡)的香港银行提供清算安排。2004年2月,香港银行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
2004年6月初,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举行,内地9省区和港澳区“9+2”区域经济合作正式登场。
2005年9月,香港迪士尼乐园开业迎客,这是全球第5个迪斯尼乐园。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在香港成功举办。
2009年12月,第五届东亚运动会在香港举行,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首次承办国际性综合赛事。
2011年3月,中央公布“十二五”规划纲要,港澳部分首次单独成章。纲要指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成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的作品目录
前言为什么要懂经济学
第一篇经济学是什么
第1章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
第2章亚当·斯密:经济学的牛顿
第3章经济学的作用:让人更快乐
第4章《国富论》:它说了什么
第5章经济学的假设:经济学是科学吗
第二篇价格现象
第6章市场:看不见的妙手
第7章价值之谜:为什么“物以稀为贵”
第8章均衡价格:价格多少为合适
第三篇消费者和企业
第9章消费者行为:饭是最后一口才吃饱的
第10章企业之一:什么是企业
第11章企业之二:为什么有企业
第12章企业之三:边际产量递减
第13章企业之四:机会成本和利润
第四篇商品市场
第14章完全竞争:最好的市场
第15章垄断:机票打折之谜
第16章垄断竞争:广告之妙
第枯胡此17章寡头:牛奶战争
第五篇博弈论
第18章博弈论之一:忽悠人的“齐王田忌赛马”
第19章博弈论之二:海盗分金
第20章博弈论之三: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吗
第六篇市场失灵
第21章外部性和科斯定理:谁是污染的受害者
第22章保险的道理:保险值多少钱
第23章信息不对称:人无信不立
第七篇宏观经济学
第24章大萧条与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什么导致了1929~1933年的大萧条
第25章凯恩斯:经济学的爱因斯坦
第26章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部分之和非整体
第27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多重要
第28章总需求:节俭是美德吗
第八篇财政政策
第29章公共财政:政府应该做什么
第30章投票:经济民主
第31章税收:无处可逃的强迫
第九篇银行和货币政策
第32章货币:金钱如粪土吗
第33章金融:美梦成真的魔棒
第34章利息:人性的产物
第35章存款创造:钱是戏法变出来的
第36章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三板斧”
第37章通货膨胀:钱是如何变毛的
第十篇特殊市场
第38章工资决定:李连杰的亿元片酬
第39章投资银行: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第40章期货:创造价值的“买空卖空”
第41章期权:只有权利,没有义务
第十一篇经济增长
第42章人口和经济做皮增长:马尔萨斯和马寅初
第43章经济增长:东邻日本的经济奇迹
第十二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第44章绝对优势:只做最拿手的
第45章比较优势:尺没迅有所短,寸有所长
第46章自由贸易:我们应该抵制外国货吗
第47章汇率:1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第48章贸易顺差:吃亏还是占便宜
第49章外汇储备:中国为什么非要买美国国债
第50章黄金:直叫人如此疯狂
第51章石油价格:谁主沉浮
第52章次贷危机:都是贪婪惹的祸
附录A开卷有益:经济学深度阅读指南
附录B诺贝尔经济学奖
致谢
私域运营的前世今生,对期货公司的营销有何启示
在2016年1月召开的阿里巴巴管理者内部会上,CEO张勇表示:“我们既要鼓励商家去运营他的私域空间,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所有业务团队去创造在无线上的私域空间”这是私域流量的概念首次明确被提出。
之后,私域流量经历了爆发期与快速增长期,各互联网巨头纷纷利用自身产品或服务拓展私域流量。那私域流量究竟是什么?其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对我们期货行业的营销有着怎样的启示?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分享一下。
一、什么是私域运营?
私域运营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理念,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从上世纪的目录营销、邮件营销、到后来为人熟知的短信营销、电话营销,都是品牌在私人领域展开的营销手段。
如今,私域流量是指品牌拥有的,可以低成本甚至是免费触达的流量体系。相比于淘宝、百度、微博等头部公域平台而言,是能够直接、反复获取的流量资源。典型的私域流量留存在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或品牌自有App,这部分资源属于品牌或企业自己所有。私域里是对企业产品价值认可的人群,比如、老客户、粉丝、会员等等,同时他们也是品牌拉新裂变的关键用户。与公域流量相比,私域流量有着众多优势。
图1: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的对比二、私域流量的发展历程
私域流量经历了萌芽期、启蒙期、爆发期与加速期等不同的阶段。
图2:私域流量的发展历程1.萌发期
私域流量的萌芽期是2009-2012年。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了企业的蓝V标志,从这时起很多企业借助微博聚集起许多用户,并用新浪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来搭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以此创造营收。之后的2011年微信正式上线,并在次年开放了朋友圈,这为后续社交电商兴起奠定了基础。
2.启蒙期
启蒙期是2013至2016年,头部玩家开始探索私域流量的新玩法。2013年微信推出公众号、微信支付功能,阿里巴巴推出了“微淘”,这也是阿里在罩袭私域流量上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微商开始盛行的时期。微商是借助社交软件,以人为中心,以社交为纽带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接近于我们所说的私域运营。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6年底,微商从业者已有近3000万人,微商品牌销售额更是高达5000亿元。
3.爆发期
私域流量的爆发期是在2017-2018上半年。在这一阶段,传统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京东的获客成本上升,其内部的商家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拥有大量用户的微信成为了新的流量战场。相比以其他社交软件,自主性强的微笑闷竖信更有利于品牌对用户进行孵化。同时拼多多等基于微信的电商平台开始崛起,用4个月成交额突破了1000万,这让其他企业看到了私域平台的巨大流量价值。
4.加速期
私域运营全面进入加速期是从2018年下半年至今。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三大电商的获客成本继续高涨,私域流量对各企业来说,其重要性已经无需证明。至2019年以来,互联网巨头对私域流量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纷纷利用自身产品或服务为用户拓展私域流量。再加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线上碰大销售的成交比例不断扩大。除企业外,越来越多的普通个体也开始重视个人的私域流量,比如在短视频、直播平台构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同时也为自己打造人设和IP。
三、私域流量兴起的缘由
1.互联网渗透率触顶,流量红利消失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调查,2012年我国网民规模5.64亿,其中70.6%的网民通过台式电脑上网,截至2022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4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过去10年,伴随着手机等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触顶,流量红利消失殆尽,与此同时,流量涌向了几大“超级APP”,抢占用户时长逐渐白热化。
图3: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2.获客成本攀升,企业寻找流量洼地
当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接收信息的渠道逐渐多元化,这提高了品牌获取客户注意力的难度。而随着人们消费需求个性化和对营销信息的识别能力提高,传统粗犷式的的营销策略已不再适用。这些都导致了企业获客成本的不断攀升,因而企业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流量洼地,以降低成本。
图4:三大电商平台2014-2018年获客成本对比3.私域运营是精细化的载体
私域流量本质就是用户的精细化运营。从用户角度看,新一代消费主力人群的需求呈现品质化、社交化、个性化,他们更加注重消费全过程中的体验,而精细化的用户运营有利于满足他们的消费新需求。对企业来说,精细化的用户运营也能帮助企业挖掘出更深、更多的用户需求,从而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转化率。
四、私域这么火,其优势究竟在哪里?
1.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品牌销售
企业布局私域流量,可以降低获客成本,增加获客效率,提升销量。首先,直接、反复、免费触达目标用户的方式是私域流量最大的特点,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获客成本。其次,企业在反复触达用户的过程中可建立与用户的信任关系,并推动老用户以社交力量带动新用户增长。最后,企业在直接接触用户的过程中可深入观察用户的消费偏好,收集用户反馈,直接获取与用户实际需求相匹配的产品,提高品牌销量。
2.为用户生命周期服务,提升转化率
私域流量本质是在经营“人”,通过挖掘用户的长效价值(LTV-生命周期价值)促进品牌业务增长。私域流量运营不仅在于用户的规模,更关键的是对用户进行数字化、标签化、可视化,并根据其生命周期分层匹配正确的内容、产品与营销手段,以此建立品牌与用户的高信赖度的关系。这种通过优质的品牌服务而建立的信任关系,对于优化客户体验、驱动品牌形象的建立、促进用户下单有着重要意义。
图5: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模型3.为企业提供市场反馈与决策依据
私域流量沉淀的用户是企业的无形数字资产,可为企业提供除产品销售外的重要价值。这种价值包括产品试水、品牌形象提升、市场反馈、提供决策依据等。一方面,通过私域,企业可实现与用户的直接沟通,及时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反馈,对于产品的研发、设计、试错与迭代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了解用户对内容的体验评价,可改进内容输出或运营决策来影响其他用户,提高运营效率。
五、私域运营对期货公司营销的启示
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
期货行业拥抱互联网金融是大势所趋,期货公司要加快转型,积极布局自己的私域生态,满足市场需求。
相比于银行业、证券业,期货行业在数字化运营上的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期货公司在网上开户、交易以及App下载上有了一定的进展,官方微信+APP的模式成为了“标配”,但这只提升了某几个环节的运营效率。期货公司对于用户关系的管理,并没有进行深度地数据挖掘与归纳,也未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研发和服务上,期货行业的互联网金融之路还处于摸索和长大阶段。因此要想实现突围,期货公司要不断转换思维,跟上潮流。
1.用公域私域组合拳,解决获客问题
以证券公司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通过精细化的运营将“公域流量”变现为自己的“私域流量”,并以此作为长期战略,这是非常值得期货行业学习的。
当前期货营销渠道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官网移动客户端、微信群、短视频、直播等。期货公司要积极利用这些渠道,紧紧围绕“公域+私域”的策略,通过公域平台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获取新用户,然后通过私域平台工具来沉淀私域流量,提高单客价值,提高用户粘性和复购率,并不断促成老带新。与此同时,期货公司还可以凭借内部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投研支持与客户服务,从而实现整个营销体系的高效运转。
2.利用投教服务,增加网上开户比例
自网上开户政策落地以来,期货公司积极响应。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期货公司的人力、场地等成本,缩短了开户的时间,改进了客户的体验。但互联网开户的客户群体具有年轻化、资金规模小、忠诚度较差的特点。
针对这一特点,期货公司可将社群作为触点工具,与客户建立情感连接,落实投资者教育服务。一方面可以把控风险,另一方面,可将潜在客户引入自己的私域,在传递投资知识的同时进行高频互动,增强客户对产品、对公司的信任,获取长期的价值。
目前开展投教服务最好的形式是“短期投资训练营”,训练营的目的是集中流量、高频转化,主要体现在高效培养用户能力、创造群体效应、利用专业内容降低决策。我们目前有专业的团队为期货公司策划训练营,提升拉新转化率,合作过的金融公司有国融证券、华泰期货等。
3.利用活动运营,盘活品牌会员体系
品牌的会员体系是私域运营的重要环节,期货公司可在APP内上线多种活动,以盘活会员体系。活动运营就是在某个活动期间内,进行一次有目的用户运营手段,这个目的可以是拉新、留存或变现。
金融平台常用的活动形式有:新手福利,奖励,红包分享,首投奖励,投资返现,满额返现,短期加息,全场加息,抢加息_,投资抽奖、模拟交易大赛、养成游戏兑红包等。根据21世纪资管研究院数据,截至2021年12月京东金融获得了综合类理财APP用户活跃度top1,究其原因,其内置的各种低投入度的活动功不可没。
结语:
「私域」不只是一个营销渠道,而是一个能与企业本身商业模式相匹配的完整运营体系。数字化时代,私域流量将成为金融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