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期货私募 期货私募基金有哪些
期货私募基金有哪些
契约制私募基金的特点投资的份额较大,投资品种多样和投资比例较宽松,同时可以避免双重征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其弊端则在于一般只能每月申购赎回一次,对基金持有者的操作时间要求较高。契约制私募基金是资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持有人之间根据信托契约对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确立,并通过发行合法的收益凭证以开展募集活动的私募基金,其实质是一衫扒种信托式私募基金,同时也属于代理投资制度的基本范畴。
什么是契约制私募基金
契约制私募基金指资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持有人之间根据信托契约确立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通过发行收益凭证开展募集工作的基金,是一种信托式私募基金,属于代理投资制度的基本范畴。
与公募基金相比,契约制私募基金的优点在于其信托投资的份额较大,投资品种和投资比例较为宽松及投资的灵活性较大,同时该基金可以避免双重征税。其弊端则在于该基金一般只能每月一次进行申购和赎回,不利于促进基金持有者操作的灵活性。
私募基金是什么
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特定目标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即,以大众传播亮禅以外的手段招募,发起人集合非公众性多元主体的资金设立投资基金,投资于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及投资合同约定的其他投资标的。
私募基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签订委托投资合同的契约型集合投资基金;二是基于共同出资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集合投资基金。
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在设立主体上,公司制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不能超过200人。其中有限责任公司不得超过50人,且单个投资者投资额或键昌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公司实收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
期货市场的私募基金
期货公司一直以来都对私募基金持欢迎态度,在期货市场稳健、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投资理念及为投资者寻求稳定收益是各期货公司所共同努力的目标,而私募基金的参与则能更好的体现这三方面。
私募基金参与期货交易是期货机构所欢迎的,私募基金参与期货交易更多的视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的结构比例应适当调整,行业也缺乏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如果这个比例有所提高,将对于期货市场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积极作用,使市场更为成熟,投资者更为理性。另外,对于一些中小散户归落于私募基金代为投资,这将大大降低交易风险;投资者有自我选择权,也不必担心期货投资者的流失。
私募基金通过契约方式形成,这种机制较为灵活,而私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或参与套保交易,可以演变出更多的交易策略,其中包括:期现结合、期现套利等方式,交易策略相对灵活;利用股指期货对冲风险,可以丰富交易策略,使投资者盈利更稳定,形成绝对收益,降低市场投资风险。私募基金市场意识很强,是专业投资人士组成,有利于期现结合,利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与现货市场结合更密切,市场投资结构得到完善,使市场价格机制越来越好。
随着私募基金参与期货交易,由于基金的资金量和持仓头寸较高,是否会凯嫌造成一圆孙蚂定市场风险?是否应当出台一些条文规定加以管制呢?从市场情况来看,由于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市场整体持仓越来越大,逐渐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而各交易所实施的持仓限额和大户持仓报告制度已经起到了防范市场风险作用,所以,不会引起大的市场风险。
期货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内橘埋容主要包括期货市场环境,市场运作态势,细分市场分析,区域市场分析,市场竞争状况,领先企业分析,市场发展预测,市场风险分析,市场策略与建议,这些方面。
其中中国期货市场竞争状况包括市场竞争格局、价值链分析、生命周期、替代品、 SWOT分析、市场竞争趋势。
十大私募牛人名单
葛卫东、王亚伟、傅海棠、蒋菲、赵丹阳、林广袤、张磊、裘国根、曹仁超、徐翔。
一、葛卫东。葛卫东,江湖人称“葛老大”,2000年开始进入股市投资,数次爆仓,一度轻生。2004年阅读大量巴菲特书籍,使其领悟投资真谛,操盘能力迅速提升,近六年年均收益率120%,华尔街称之“东条英机”。如今坐拥150亿资产,荣登胡润财富榜第216名。
二、王亚伟。王亚伟,曾经的“公募一哥”,率华夏基金在5年内产出748.90%的总回报,成为业界神话。他为人低调,操作极其犀利,被誉为“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然而,由于他操作风格过于果敢,2016年旗下基金表现令人唏嘘,王亚伟掉下神坛,但如今他涅盘重生,携240亿规模基金卷土重来,年化收益超70%,重回巅峰。
三、傅海棠。傅海棠,农民,养过六年猪,种过棉花、大蒜等。2000年做期货投资,2009年到2010年,18个月从5万炒到1.2亿,是国内期货界的“第一散户”。独创“天道”思想分析市场、把握节奏,不做任何技术分析,有“农民哲学家”的称谓。
四、蒋菲。蒋菲,史上“最牛散户”,25岁就通过炒股赚到4亿,一夜成名。她背景神秘,为人低调,所以其财富来源颇具争议,然而,从她对白云山的操作手法中,我们能看出她是一个典型的“浙江派”短线游资,出手及其果断,资产管理非常严格,交易体系自成一派。
五、赵丹阳。赵丹阳,1994年出国,从事投资和贸易,1996年回归国内市场。2007年、2014年两度狙击A股,震惊股票圈。他擅长研究基本面,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能做出精准的判断,李大霄曾将他的交易逻辑与巴菲特、索罗斯相提并论。
六、林广袤。2010年迹宏600万元多棉持仓3万手赚220倍到13亿,2011年1亿元空棉1万手赚7亿,被称为棉花奇人。2012年再入市场,亏损7亿,此后,暂退出期货,在华山修行。
七、张磊。张磊,一级市场“投资狂魔”,是高瓴资本的创建人,管理的资产规模达300亿美元。他投资过的项目包括腾讯、京东、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的投资哲学,目前,他的基金是亚洲最大、业绩最优秀股权管理基金。
八、裘国根。裘国根,70亿身家,学院派出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6年开始投资,2001年创办重阳投资,成为正兆掌舵人。无论股票、期货、债券市场,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长投资组合,旗下基金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25%。
九、曹仁超。曹仁超,内地股民将他奉为”香港股神”。1969年开始投资生姿清册涯,用5000港元买股票,40年后拥有42亿元的资产,创造了“40年增值4万倍”的神话。他主张“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对行业发展有深入研究,可惜的是2014年患上淋巴癌,于2015年2月去世。
十、徐翔。徐翔,曾经的“私募一哥”,人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17岁带3万入市炒到40亿,曾经管理数百亿元资产“傲视群雄”。可惜的是,2015年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抓,一代投资神话就此落幕。
期货私募的发展现状
在近两年国内股市总体处于下降通道,无论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都感叹赚钱难的现实下,让普通投资者颇感神秘的期货私募近期真是“露脸”,动辄几倍、十几倍的收益率冲击着人们的神经。
然而,我们看到的只是硬币的正面,硬币的反面反而被忽视了。由于期货市场特有的杠杆交易模式,期货私募产品的高收益必然与高风险相伴,业绩波动较大。
从相关网站可查的信息可以发现,有的期货私募产品亏得惨不忍睹,净值跌到两三毛钱的并不少见。更令人关注的是,我国对期货私募的监管尚处在真空地带,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没有第三方监管,其业绩的真实性、公信力受到质疑,多数期货私募还是停留在专户理财的阶段。
以投资期货市场为主的期货私募,目前基本上采用三种形式:
一是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有限合伙期货基金,
三是“期货工作室”。
未来,期货私募的发展路径或许会以前两种为主。目前,已有少姿做数有影响力的管理期货私募基金公司,如颉昂、鸿鼎资本、上海久富等。有限合伙制在获得合法形式的同时,如果是自然人股东,则需要按照个人所得税征收,如果是法人,则按照企业所得税征收,面对较高的税收和管理成本,有的期货私募只好放弃准备尝试有限合伙形式的“阳光化”。
基金分析师认为,目前,我国的期货私募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受法规的限制,国内的期货私募无法像股票型私募那样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产品,往往采用有限合伙的形式。虽然目前来看,有限合伙形式私募的基金净值的公信度可能不及信托发行的产品,但随着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放开以及基金行政管理人的介入,该类产品在市场的接受度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基金、信托、券商、银行等各类期货理财产品的发展,特别是期货公司自管业务的开闸,期货私募探路“阳光化”具备了可行性。例如东航金融与汇添富基金合作,发行了一只基金专户产品。汇添富基金专户聘请东航金融旗下子公司东航期货做投资顾问,该产品的投资范围包括股指期货和在内地范围内交易的商品期货品种。
继华宝信托、外贸信托及华润深国投之后,兴业信托也获得了股指期货交易业务资格,这意味着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类信托业务进入金融衍生品投资领域。永安期货、华泰长城期货等19家期货公司上报的资管业务产品正在审批,按渗册银审批流程,本月有望获批。今后期货私募与期货公司强强联手,闯出一条新路同样值得期待。
上述三类模式中除了有限合伙基金其他两类组织形式都是采用账户管理的模式,并且账户管理模式至今仍是期货业投资运作的主流形式。这主要是由于期货私募难以像证券私募那样采用集合信托等公信力较高的组织形式丛宴并且相对于证券私募来说目前期货私募的基金净值结算体系并不完善。
因此集合式的基金管理模式还不多见,在产品形式上由于期货私募的募资难度相对较大,一些期货私募的产品仍以保本保收益完全保本部分保本为主,而要达到保本则期货私募需投入一定的自有资金作为保证金,一旦交易发生亏损期货私募公司无疑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虽然期货私募“阳光化”的路途不会一帆风顺,但他们已经走在路上。
期货私募业发展亟待法律护航
和过往股市中的阳光私募一样,现在很多期货私募管理人也表示,他们面临的最大困惑或者说瓶颈就是法律地位的缺失。由于没有合法的身份,而期货市场给人的印象又一直是高风险场所,在这种背景下,期货私募很难壮大;此外,因为是高风险活动,期货私募也害怕惹上官司,因此期货私募的收益率经常会受到很大影响。业内人士认为,今后内地市场的衍生品将会越来越多,但期货私募业要想取得大发展还必须取得更好的法律保障,首先是相关立法的配套完善。
毋庸讳言,在很多普通投资者眼中期货玩家就是职业赌徒,而期货私募实际上就是把钱交给一些水平比较高的职业赌徒玩,而且这些人还不具备合法身份。在这种认识驱动下,首先期货私募在资金募集方面就存在很大问题。据了解,在管理规模方面,规模达到1亿元左右的期货私募,其管理规模及管理水平可以排在行业前列;规模达到1千万元左右的期货私募,可以算做中型的;大部分期货私募的管理规模都在几百万元。相较信托私募,规模相差很远。究其原因,这和相关法律的缺位有很大的关联。
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很多期货私募并不敢大张旗鼓地开发市场,有些公司甚至连网站都没有建立,也害怕与公共媒体打交道。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期货私募公司的员工大多是交易型专业人才,没有专门的市场营销人员,他们的营销模式就是“口碑模式”。外界对他们知之甚少,资金的募集也就存在一定难度,没有人会将自己的钱交给自己不了解的人打理。另外从渠道来看,由于期货私募的资金募集难度较大,目前发展较为顺畅的信托业对期货私募信托产品兴趣不太大;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去年某银行理财产品出事之后,一些银行迅速将财产池的高风险产品剔除,期货私募通过银行渠道发展的路子被堵住。算来算去,目前有较大意愿发行期货私募产品的渠道似乎只有券商。
因为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期货私募的交易效率也会受到影响。他们不能以“集合账户”的方式进行操作,只能以“单账户”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就会影响到期货私募的交易效率和交易公平,按照“单账户”的方式,投资管理人与众多的委托人签订委托理财协议之后,会在不同的期货公司开立不同的资金账户。按这种方式,投资管理人管理的账户有限,其管理的资产规模也会受到限制,甚至还会产生不公平交易的风险。而此前股票市场一些私募出事之后,法律上最后给予的罪名是“非法经营”,这意味着即使以个人名义与客户签订资产管理协议,期货私募若因亏损而被客户起诉也可以被冠以“非法经营”罪名而获刑。因此,期货私募操作非常小心,生怕在账户管理上给自己引来麻烦,而由于对风险控制非常严格,期货私募的收益率又会受到一定影响,一旦期货收益率低于股市时,期货私募的资管规模就会进一步削减。
然而,发展期货私募业又是现实的需求。由于中国经济和投资理财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全球投资者吸引力的不断提升,需要有更多的期货期权清算产品和其他金融配套产品出现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期货市场对参与者的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如何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在当前背景下选择从法律角度进行突破,或许是迎来期货私募业发展春天的一招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