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最初级的武器 期货的初衷
期货交易,图表上的技术分析指标真的有用吗
期货交易从来是一个不对等的战役,技术分析可以被看做工具,而非武器,更令人担忧的是几乎所有的交易者都是在不懂得如何运用技术分析工具的情况下,视其为致胜利器、一招致命的断魂掌,参与到这场生死搏杀中来,才造成了99.8%的大面积、惨痛的伤亡。后人是不是会有吊古战场文续那就不得而知了。
交易和所有技艺一样要持之以恒、千锤百炼、不断打磨。许多人宣称可以传授速成的交易技巧,这就是一个笑谈。技术分析的学习从了解、熟悉、结合行情的运用到掌握没有个十年乱敏是难有所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十年磨一剑。当然有许多接触期货交易十年的交易者,由于入门不正、学艺不精,断断续续的十年过去了,自己手里还握着一根铁杵呢。
受尽误导的期货技术分析是期货交易者的亏钱的根本X
你未必了解技术分析
大多数交易者是不能正确的看待、理解技术分析的,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技术分析是预测行情的,笃信所谓技术分析高手更是可以准确无误预测行情未来发展的。学习了技术分析的交易者有一个特点,也可以说成通病就是把自己学成了一根竹子,此话怎么讲?就是肚子腹中空空,嘴上动静特大。学了点技术分析就等于学会了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信口雌黄、高谈阔论,自己在学到的一点技术分析理论、心得后又添油加醋、不加思考的都倒了出来。这也是广大交易者交易难于进步的核心症结。
你问过许多技术分析学习者,技术分析是用来干什么的,他们其实并不知道。
技术分析是用来观察、阅读、分析、研判市场行情的。如果你刚刚进入市场,想学习期货,肯定会有人告诉你:学习期货你要先学习技术分析啊,学习了技术分析就可以预测行情发展啦。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技术分析核心的的作用是对交易者观察市场的训练,核心的是他的观察、阅读功能和训练功能。这个训练的过程是非常的严苛和非常的漫长的,渡过这个阶段以后,你才可能尝试、运用技术分析去阅读、分析市场,才可能正确的解读、看待交易市场;才可能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理解市场市况和行情。在能够分析市场以后你会对行情、交易有一点点灵动的感悟,逐渐的能够对行情做出一些研判,而研判是建立在概率基础上的,它的错误率是极高的,随着十年八年时光的经验、阅历的积累和不断丰富,研判的准确性会有所提高,这个过程更是漫长的,没有人可以速成,这更是一个欲速而不达的磨人的过程。
掌握技术分析大概的时间进度是:运用技术分析观察行情的训练要3—5年时间,有的人会更长一些,大多数交易者是走不出来这个阶段的,甚至徘徊了十年八年也不得门径。能够运用技术分析准确的分析市场行情动态没有七八年做不到,许多交易者以为自己达到了,其实还没有入门了。就像所有的技艺一样,比如制陶工艺、绘画书法,爱好的人很多,但其实都是门外汉,真正达到专业境界没有十多年、数十年休想。我有一个朋友写字有一定天分,他和我讲字无百日功,黄甦语重心长的和他说,分什么字呀,真正的达到书法大家境界的就是万日功也未必哗段枝可成,还要看其天分。凡是具有一点正常理解力、一点社会阅历、交易常识的人就不难理解个中原委。比如足球是一个技艺,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全中国10多亿人口,给半个世纪的时间也出不来一个梅西,为什么?大家能理解、体会到吗?
要做到研判行情没有丰富的交易经验和十年的市场阅历就是在扯淡,而这个要扯就扯的很远了。我们说近一点的,比如前年的千股跌停的股灾,全国多少证券分析师、专业人士、管理层专家谁预测到了,不都是放的马后炮吗。
技术分析是观察市场的
有人会问,观察市场为的是什么,分析市场又是为什么?观察是为了进阶、提高到阅读阶段;阅读是为了进阶、提升到分析阶段;分析是为了过度到研判阶段,但是,观察、阅读上升到分析这个阶段,不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反而要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做到观察大体准确,就大多数交易者而言许多人没有完成这个初级阶段就急匆匆的进入分析阶段了。学习技术分析的交易者十个有九个做的是夹生饭,囫囵吞枣的学了K线理论、迈吉的形态学燃凯、波浪理论,基本的观察市场语汇、表述还没掌握好,就以为自己进入大师行列了,就已经口吐莲花、满嘴冒泡了,其实您做个入门者还不合格呢。
观察、阅读、分析、研判环环相扣,一个阶段衔接一个阶段,没有十年休想修成正果。不下苦功最终走到研判阶段的也是迤逦歪斜、踉踉跄跄的,十个有九是技术分析的残次品。这九个不合格的恰恰是试图预测行情的,学无所成的失败者。
如果真像有的人说的,技术分析就是预测行情,那为什么没有任何一本严肃、权威、经典的技术分析的书冠以期货行情算命大法、行情走势预测宝典等等诱惑人的书名,这和金融类、交易类书籍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做法不太吻合呀。
谈到技术分析我们类比一下人际关系学。比如我们管理中学习的人际关系学,我们熟悉一个人,要去了解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生辰八字、教育背景、成长经历,这些是为了更好的与之融洽相处,为未来交往中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防范而做准备,比如此人是好色之徒、或者嗜酒如命并且酒后失言,还爱说大话,交代他办理事务就要格外谨慎小心。而不是自命不凡,像算明先生一样,观察、掌握这些人家个人资料为了预测他未来的命运如何如何,去猜、去蒙某人将在某年某月某日走到某步田地,有什么好事、运程和劫难等等。
技术分析七成的作用是观察、解读市场行情,三成的作用是分析市场行情,额外附带的作用是研判。99.8%的交易者把技术分析学习的本末倒置了,认为技术分析就是研判行的的,此认知谬矣、差矣。
技术分析研究的素材都是已经完成的行情走势,所以他的功能主要是尾随、跟随、摸索行情,他尊重、认可、信奉行情是走出来的,他才会研究已经完成的行情,而不是杜撰出来的、设计出来的行情。技术分析的功能虽然不是预测行情的,但是绝大多数交易者恰恰把他当成了行情预测工具,那么,这99.8%的交易者不赔钱,谁赔钱?
技术分析提供的是一种专业训练
每一个学有所成的人都是严格训练的产物,比如提到巴塞罗那俱乐部的宇宙队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拉玛西亚青训营,一茬接一茬年幼的天才在这里接受严格、正规、枯燥、重复、高水平的训练,日后成为了如日中天的足坛巨星。他们是训练和天才的结合品,就是天才想要有所成就也要心甘情愿的接受极其严格、刻板的训练。
我想请问一下,那个交易者是近于苛刻的要求自己、训练自己而乐此不疲,把正规、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训练视为自己交易生涯的一部分,没有,黄甦是没有见到。恰恰相反,绝大多数交易者不懂得、不知道交易的训练为何物。每天闭市以后,睡够了、吃饱了打开电脑,逛逛论坛、扫两眼微信公众号、翻翻帖子、爬爬Q群,指桑骂槐的发发牢骚,穷极无聊的谈谈见闻,煞有介事的评点交易,搜肠刮肚的说说感想……交易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那么你不赔钱谁赔钱?
交易的训练是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异常刻苦的,这种训练的寂寞是绝大多数交易者无法忍受的。比如就简单的训练问题,我问过许多人:布林格的技术分析习题集你们谁做过?做过几遍?绝大多数人没有做过,你还和他谈什么训练呀。
交易者接触技术分析以后,谈吐提高了几个层次,嘴皮子也好使了,专业术语和专业表述学了一些,但是都是浮在表面上,没有沉淀出一点自己的东西。在这个市场你要成为赢家就必须把交易和技术分析的训练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然你将失去你生命的一部分——就是你用自己的最核心、最宝贵的劳动力和时间换取的金钱。
不把技术分析训练看做交易生涯核心部分,不去坚持不懈、乐此不疲的,不付出十年八年的时间你来到期货交易市场就是一个猎物,你只是这血雨腥风、残酷的市场交易的祭品而已,你将殒命于此续写着99.8%交易者的期货之殇。
几点核心的建议
如果要让我对交易者说什么的话,黄甦想说,一个想有所成就的交易者,要通过学习了技术分析来观察市场,而不是匆忙的从事交易。在学习观察市场这三年当中,可以自己从事模拟交易。学习期货一上来就懵懵懂懂的自己做实盘是最不可取的。商品社会一切,都是拿金钱计算的,包括我们交易者生命本身,所以千万不要匆忙的来到这个市场后,不知所以的挥霍自己的生命。
这一点,所以总想多一条赚钱的门道。在这里有一点点建议,大家要把技术分析当做技艺来学,学习技艺要精益求精的缓慢,欲速而不达;要讲究精打细磨、独具匠心的学习技术分析,把书本上、视频里的技术分析学成自己的。每个交易的学习者要对自己的交易生涯有一个总体的规划、设计。
这个规划和设计一定要合理:比如通过三年技术分析学习和模拟交易,能够阅读市场行情了;再用三年五载的时间学习解读和分析市场,结合小单量实盘交易;大概八年十年的时间学会研判行情,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达到稳定的交易状态,完成交易生涯起步的铺垫。
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技术分析形成了众多的门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
技术分析是一种研究市场的工具,可以参考使用
在期货交易中,图表上技术分析指标当然有用,只是会随着每个人能力的不断成长,向不同方向变化而已,但绝不是没用的。
首先:一部分投资者选择偏向基本面多些,对技术分析指标的重视程度就会相应降低一些;另一部分人偏向技术多些,那肯定对技术分析指标的重视程度就会相应高一些;但是这不代表没用,一样在使用中~~~~。
其次:就是自身成长度高低或者看待事物深浅问题。要知道无论是什么层次的投资者,都是从新手出发学习研究,也都是从最初的k线图和基本技术分析指标着手,目标是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研究,能发现和寻觅到一套适合自己的,能够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由于一套完整的交易体系本身其中就包含一套或者几套技术分析子系统,既然离不开各种技术分析指标,所以当然有用了。后来随着投资时间的增长和投资经验的丰富,必然会使自身在看待投资问题上有很大的升华,于是就是产生出,如:比过去看待问题更深一层的能力,或者具备进一步完善交易体系的能力,从而产生将技术交易系统进行优化的欲望,化繁为简等等,这些种种一样说明技术分析指标还是有用的。
技术指标当然有用,关键是你怎么用,你会不会用。
最本质的当然是价格,蜡烛图这些是价格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最原始,本真的技术指标。
我们外加一个指标,就像多加一件衣服,叠加的技术指标越多,就像是穿的衣服也越多,最后反而失去了美感,也失去了对走势的判断。
指标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合适。适合你的衣服更能彰显你的气质,适合你的指标更能得心应手。
任何一种指标都有利有弊,趋势行情中趋势指标非常有效,震荡行情它就失效了。震荡行情中震荡指标大放异彩,而在趋势行情它就无能为为了。
不知其弊则不能用其利。兵法中云,知已知彼,百战百胜,交易中,对技术指标,要知利知弊,才能得心应手。
就像舒适的睡衣在家里穿着太舒服了,但它不适合正式场合。一样的道理。
我来告诉你
技术分析是有用的。
何为技术分析,就是通过大量的数据来统一归纳出市场的历史走势,数据,从而衍生出来的分析指标,而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演出市场后期的一定的走势。对于我们来分析市场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为何总有一部分人认为技术是没有用的呢。
因为他并没有通过所掌握的方法在市场中挣到钱,甚至通过某种方法让他亏了不少钱。
相信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当使用某种指标时,在复盘时,感觉很准,很厉害,但是在真正去操作的时候总是失灵,多次亏损,甚至用了很多指标,都是这样,一做就亏,所以也就不相信技术指标了。
为何技术是有用的。
我们举个例子:
如上图为期货郑醇合约当前1小时市场走势图,附图指标为MACD指标,我们通过复盘看到,附图指标非常符合K线走势图形,当MACD指标形成金叉时,市场上涨。可以跟踪市场走势。
但是,事实上,当我们去实盘操作的时候,K线在实时竞价时,是上下浮动的,在市场某一时期,没有收盘时,我们是不知道市场会收出阳线和阴线的,而下发的MACD指标是具有修复性的,当K线价格在上下浮动时,指标也是在浮动的,所以在操作的时候,你就很迷茫了,到底能不能买,能不能卖。
其次,MACD的设计原理也是根据均价处理之后得到的,所以指标同样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先有量,才有价。有价才有指标,所以你会发现,当你按照指标形成金叉时,买入,市场已经上涨了一段时间,此时买入,买不到底部,并且市场不会一直上涨,在上涨中,也不会买入就一直涨,大部分情况下,市场会经历回调,调整的节奏,所以很多情况下,你发现,买入之后账户就亏损,很多人做得都是短线,扛不住多大风险,所以大多时候,都是以亏损出局,出局之后,发现市场又上涨了,长期以往。也就不相信指标了。
那么技术分析真的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就好比上图中,当MACD指标形成金叉时,起码你知道,市场后期的走势,大多都是上涨趋势,操作中,最起码不能轻易地去卖空吧。
在举一个例子,如上图为郑醇市场5分钟图形,在一次市场上涨结构中,当市场回调时,我们是不知道市场会回调到时候位置,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回调点画线。当市场在黄金分割率位置,形成支撑,并且K线形成底分型时,就是一次底部位置,此时我们就可以选择低多买入市场,止损位置设置到前期低点位置。一般市场在支撑位置形成底部信号时,市场均会出现一定的上涨。这也是通过技术方法去判断买入的一种方式。而采用这种方式,盈利率也是较高的。
很多技术方法,是在大多数市场情况下的走势,不是必然的,所以必须做好市场结构破坏,反向时的防守操作。所以在使用一种方法时,需要清楚市场的走势,结构,以及如何采用这种技术去买卖的结果。只有看懂市场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去选择买卖点。
如何避免技术失灵的情况:
1.任何技术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不是每一次买入市场必须要怎么样,只是大概率情况下会怎么样。(如果不认可这点,那就不需要在杠了)
2.多学一些技术,清楚所使用的指标是做什么用的,比如MACD是趋势类指标,也可以做为买卖信号,但这种信号是趋势买卖信号,必然是滞后的,而且买不到低点,高点,以及在震荡行情中,失灵时必然的。
3.也不要盲目的相信技术,市场中存在很多得因素,技术只是一种识别的手段,需要设置好止损位,不要死扛。
4.从趋势结构买卖风控等方面总结出方法,不要用一种失败的方法去验证另一种方法。
总结:期货市场中,不管是套期保值,套利交易,还是短线投机行为,都是有迹可循的,切不可认为市场不是涨就是跌,存在赌博心理,不然输是必然的。
在叨叨一句,市场中,如果不靠技术,你靠什么呢,靠蒙,靠猜吗,显然是不靠谱的,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必然的途径。
在股市中,有很多技术指标,比如KDJ, RSI,DMI等等很多指标,也有很多人都是在看技术指标做股票,用金叉死叉作为买入卖出的依据,那么技术指标真的那么管用吗?我的经验是:未必,甚至很多时候就是无用的,因为股价涨跌的本质不是指标,而是庄家的计划。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上面这幅图我们能明显的看到,这只股票从顶部连续跌停,当打开跌停以后,庄家开始震荡横盘吃货,时间长达几个月。当主力的筹码收集到一定的数量以后,进行了最后一次快速的向下挖坑洗盘。然后主力又以连续涨停这种逼空的形式上涨,明显的突破了前期横盘的最高点,有了一个向下调整,接着又开始继续拉升。在顶部开始出货。
下面的指标是KD指标,如果我们不知道主力的这种操作方式,仅仅依靠KD指标的金叉与死叉来操作的话,是很难把握住买卖点的。因为在最底部那种极端的走势下,即使KD金叉,又有几个人敢于去买入呢?当股价到了顶部,第一次死叉的时候,前期买入的人肯定会卖出的,因为这个涨幅是很大的。在顶部回调的时候,又出现的金叉,相信更是无人敢买入,可最后那一波涨幅也是很大的。
股价的涨跌,绝不是因为指标的金叉与死叉。指标都是被动的,是股价上涨了,指标才走好的,绝不是指标金叉了,股价才上涨。而股价是否上涨与下跌,完全取决于庄家的计划。庄家运行到哪个阶段,上涨与下跌那都是庄家操盘的需要。
有时候的金叉,就是在故意做骗线,让散户买入,而有时候的死叉,又是为了让散户卖出,骗取散户的筹码。所以技术指标不是万能的,庄家的走势形态才是最主要的。只有认识到了主力操作的各种形态,在这个基础上,再用指标做个辅助,才能把股票操作的更好。
期货交易,图表上的技术分析指标真的有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不仅是期货,任何的投资品都是要借助某些工具来进行分析的,尤其是证券类,通过分析获得可能成功的概率、其中的风险,这是做投资的前提。
其次,回到期货交易,常用的分析方法,除了基本面的分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周期,行业、产品数据,供需情况,以及一些突发消息事件等。还有就是离不开技术分析了,技术分析最为依赖的也就是那些图表上的技术指标,而技术指标之所以存在,也是经历过无数历练之后得出的结论,如果完全没用,造就被市场所淘汰,只是使用者能不能用好的问题!
再者,指标有很多,重点在于选到适合自己风格的,跟自己整体磨合下来能够提高判断的水平即可,本来也就没有绝对的东西,在投资领域。
第四,像技术指标这种,相比于一些基本面的分析,普通投资者可能更有利一些,毕竟技术指标面向大家都是一样的,而基本面的一些信息、数据,在获取渠道和时间上,普通投资者恐怕会比较的劣势。
总之,不能总是技术无用论,也不能过分的渲染其作用,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然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不断磨合后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而这方法中,可能有基本面、心态,也有技术指标的运用。
看到提问题的是你,我就知道无须认真回答了,因为你只是为了问而问,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恰似你的这个问题有意义吗一样,意义总是会有的,在于你用它来干嘛,而在许多不懂得你的目的人来说,这个问题没啥意义。也有些自以为自己懂的人,赋予一些根本与你的目的无关的意义。
期货行情软件上的技术指标,也一样,有些人用一个指标的目的根本就不是要一个“答案”,他们只是为了用而用而已。
有用与无用,本身就是模糊的概念,何为有用?用了这些指标能赚到钱为有用呢,还是用了这些指标能实现稳定盈利才叫有用?
问题本身就没问清楚,可以说这是一个没用的问题,而没用恰恰是这个问题的有用之处。
因人而异,存在即合理啊,我也做过一段时间的期货外汇交易。技术分析是有用的,但也不是适合所有人,我见过大神不看任何指标的,也见过中规中矩的人,两种人都可以在期货交易盈利。
最后一句话送给你,期货外汇的水太深,老铁你把握不住!!!
没有用。期货波动太快,主要是消息面的影响5.1过后,钢材价格暴涨,连续涨停。后面连续阴跌不止,你说技术指标有用么?
大数据带来的大影响
大数据带来的大影响_数据分析师考试
如果把“数据化”视为信息社会的初级阶段,则名不见经传的英国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用他别具洞见的天才新著《大数据时代》首次告诉我们:人类正在进入“数据颠覆传统”的信息社会中级阶段。
在此阶段,信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其无限膨胀的天梁辩文海量催生了“统计+分类-推理分析=决策”的计算机处理程序(有点像刷卡消费一步到位,节省了算账找补等繁琐环节),悄然挑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传统认识论模式,冥冥之中潜移默化,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对人类“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试验”三大实践活动产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大数据点燃
美国政府曾为定期公布消费物价指数CPI以监控通胀率,雇用了大量人员向全美90个城市的商店、办公室进行电话、传真拜访,耗资2.5亿美元搜集反馈8万种商品价格的延时信息。然而麻省理工学院两位经济学家采取“大数据”方案,通过一个软件在互联网上每天搜集50万种商品价格即时信息。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该软件马上发现了通胀转为通缩的趋势,而官方数据直到11月才发现。之后该软件被畅销到70多个国家。这一案例充分体现出“大数据”颠覆传统的力量和变革思维的智慧。
“小数据”时代追求精准,竭力避免不精准信息误导误判。然而95%被传统数据库拒绝接受的非结构化(非标准)数据,在“大数据”时代的模糊化数据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数据越模糊越全面,才能有效避免误导误判。
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的思维变革,是“大数据”颠覆传统认识论模式的关键。电脑毕竟不是人脑,电脑永远搞不懂气候与机票价格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公鸡打鸣和天亮之间虽无因果关系,但古人通过公鸡打鸣来预报天亮却很少失败。“如果数百万条医疗记录显示橙汁和阿司匹林的特定组合对癌症治疗有效果,那就用不着通过一次次实验来探索其具体的药理机制了”。“苹果之父”乔布斯就主动试用过一些医疗记录有效但未经临床验证的疗法同癌症抗争。你可以嘲笑乔布斯“不讲科学”,但他却因此多活了好几年。
从根本上说,所谓“大数据挑战传统认识论”,其实是人类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猜档“全部打包”给了电脑,而电脑懒得分析推理验证,只通过统计分类对比,交出“最终答案”就OK了。大数据的精髓在于变“少而精”为“多而全”,变“因果”为“相关”。当实地调研开始被数据采集所替代,当严密的实验开始被非线性逻辑所替代,当“唯一真理”开始被多项选择所替代,“大数据”就用事实向人类宣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既是电脑望尘人脑的劣势,也是电脑超越人脑的优势!
大数据渗透大世界
不要以为“大数据”只是科幻故事或政府与科学家的“专利”。环顾四周,“大数据”早已渗透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数据超市、数据易趣、数据交友、数据联谊、数据作坊、数据课堂、数据IB等传奇版本。从治安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商业贸易、批发零售、公益救援直到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社会、环境、文艺、体育。
UPS国际快运公司从2000年开始通过“大数据”检测其遍布全美的6万辆货车车队,统计出各损耗零部件的生命周期,改“备份携带”为提前更换,有效预防了半路抛锚造成的严重麻烦和巨大损失,每年节省数百万美元。UPS还依靠“大数据”优化行车路线(例如尽量右转弯,避免左转弯),2011年全公司车辆少跑4828万公里,节省燃料300万加仑,减少碳排放3万公吨。
为纽约提供电力支持的爱迪生电力公司,针对每年多起电缆沙井盖爆炸造成严重事故,采取“大数据”手段统计出106种预警先兆,预测2009年可能出事的沙井盖并严加监控。橡兆缺结果位列前十分之一的高危井盖中,预测准确率达44%。
美国里士满市警察当局凭经验认定枪击事件往往导致犯罪高峰期,“大数据”证明这种高峰期往往出现在枪击事件后2周左右。孟菲斯市2006年启动“大数据”系统锁定了更容易发生犯罪的地点和更容易抓捕罪犯的时间,使重大犯罪发生率下降26%。
沃尔玛2004年依靠“大数据”发现了飓风前夕销量增加的各类商品,进而每逢预报便及时设立飓风用品专区,并将手电筒、早餐零食蛋挞等摆放于专区附近,明显增加了“顺便购买”的销量。
至于“大数据”的经济价值,仅需略举数例:2006年微软以1.1亿美元购买了埃齐奥尼的Farecast公司,2008年谷歌以7亿美元购买了为Farecast提供数据的ITA Software公司。同年在冰岛成立的DataMarket网站干脆专靠搜集提供联合国、世界银行、欧盟统计局等权威机构的免费信息来获利生存,包括倒卖各类研究机构公开发布的研究数据——只要找到买主,往往愿出高价!
大数据创造大金融
金融领域当然是“大数据”的主战场之一。程序化交易也许是现今最主要的“大数据”新式武器。美国股市每天成交量高达70亿股,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交易量并非由人操作,而是由建立在数学模型和算法之上的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日新月异的程序化交易只能运用海量数据来预测收益、降低风险。几乎所有银行、券商、保险、期货、QFII和投资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程序化交易工具。谁的武器更先进?竞争到最后恐怕还是比谁搜集处理的数据更海量。
一家投资基金通过统计大商场周边停车场及路口交通拥挤状况,来预测商场经营及当地经济状况,进而预测相关股价走势,最后居然拿数据统计资料换得了该商场的部分股权。
不少对冲基金通过搜集统计社交网站推特上的市场心情等信息来预测股市的表现。伦敦和加利福尼亚的两家对冲基金,利用“大数据”形成119份表情图和18864项独立的指数,向许多客户推销股市每分钟的“动态表情”:乐观、忧郁、镇静、惊恐、呆滞、害怕、生气、激愤等,以帮助和带动投资决策。
在金融机构竞相拉客理财的今天,如果能及时搜集处理海量的微博、微信、短信,自然也能从茫茫人海中及时发现怦然心动打算开户的,或一气之下打算“跳槽”的投资者。
当然,如果投资者都能通过“大数据”直接决策,将“刷卡消费”拓展成“刷卡投资”,那藏龙卧虎的分析师群体和争雄斗妍的研究报告未来还有市场吗?
大数据暗藏大隐患
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宏观上看,“大数据”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将人类虚拟分割为“数据化”与“被数据化”两大阵营。持续发酵的“棱镜门”事件披露了美国政府长期监控全世界的“最高机密”,但美国总统、国会和政府都认定这种监控“天经地义”,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虽然社会早已建立起庞大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但在“大数据”时代,这些体系正蜕变为固若金汤但可以随意绕过的“马其诺防线”。
“大数据”导致个人信息被交易、个人隐私被外泄还不算,更大的危险在于“个人行为被预测”。正如作者预言——“这些能预测我们可能生病、拖欠还款甚至犯罪的算法程序,会让我们无法购买保险、无法贷款,甚至在犯罪实施前就预先被逮捕”——也许你认为这对全社会来说无疑是好事。可是如果预测系统不完善、软硬件出差错、数据搜集处理不当、临时数据未经检验、黑客攻击、有人恶意或善意开玩笑制造假信息……导致你、你的家庭、你的亲朋好友、你的所在单位甚至你的祖国被冤枉被制裁,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微观上看,即使是出于正当目的采集的“大数据”,仍可能在“扩展开发”过程中产生无法想象的副作用。例如谷歌的街景拍摄和GPS数据为卫星定位和自动驾驶仪提供了关键的支持,但同时因其有助于黑帮盗贼便捷挑选有利目标而引发了多国民众的强烈抗议。当谷歌对图像背景上的业主房屋、花园等目标进行模糊化处理后,反而引起盗贼更加注意。
无论你惊奇还是恐惧,欢迎还是躲避,关注还是漠视,理解还是拒绝,“大数据”都在加快步伐向我们走来。我们只有顺势而为,趋利避害,才不至于被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提前淘汰。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带来的大影响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金融危机是怎样产生的
一、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垄断经济和国家货币被私有所蠢滚有操作造成。
例如货币和资源的投机炒作等等。过度的私有制自由化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造成隐患和危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金融洞档嫌危机就不会停止,只是显现时间的周期迟与早的问题。资本纳手主义制度不仅滋生金融危机而且还有转嫁危机的可能。比如发动战争入侵,进行经济封锁,经济干预等等。
因为高度的私有化自由贸易制度决定了无限制的垄断膨胀,必然会导致各种危机。解决危机和隐患必须从社会制度上思考,使社会制度为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平衡发展为目标。
反对垄断和制止垄断。及时平衡和调整经济发展目标和方向,向有利于百分九十以上的大多数人民利益方向调整,向不平衡的国家和地区调整,实行共同发展和共享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二、我国人民币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人民币是中国的国家货币,随着中国贸易走向世界,中国的贸易额差越来越大,中国的国际信誉增强,实行的国际结算办法依原来的结算方式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风险越来越大。
为了规避风险,保持国家利益不受侵害,不缩水,不受影响,可在贸易国设置中国银行分理处依所在国实行人民币当时汇价结算。人民币果断的向更多的国家覆盖。坚定信誉,坚定信心,坚定发展,走向世界,承担责任,规避风险。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必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那些重要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答:应该说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带来了现实教材和答案。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完全的自由化贸易和垄断,疯狂的投机和炒作,必然会导致并往复危机。
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警示和思考。调产业,调结构,调协调,调平衡,创新型,增实体,扶薇企,已成为我们的主导意识和共识。防泡沫,防炒作,防投机,防垄断已成为我们的警示和思考。我国将依协调平衡,创新思维,全面发展,稳定发展,科技创新,良性发展。
并以我们发展的优秀范例为世界所借鉴,引导发展,共享发展,互惠发展,互利发展。共同前进。我们将在不断的学习、借鉴、创新、探索、思考中稳妥前进,走向辉煌。
扩展资料:
首先,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是有区别的。
理论上而言,“金融”与“经济”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的系列活动总称,与它相对应的主要概念有“消费”和“生产”,后两者则主要是围绕商品和服务展开。
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就美国次贷危机而言,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货币信用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被无限放大,在较长的时期内带来了货币信用供给与支付能力间的巨大缺口,最后严重偏离了现实产品市场对信用的有限需求。
当这种偏离普遍地存在于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时,次贷危机,也就是局部金融矛盾,向金融危机的演化就不可避免了。
“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价值、获得福利。就此而言,“经济”是带有价值取向的一个结果,“金融”则是实现这个结果的某个过程。
因此,经济危机,是指在一段时间里价值和福利的增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供需脱节带来的大量生产过剩(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萧条),比如,信用扩张带来的过度需求(最近发生的经济危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金融危机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
联系
其次,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是有联系的。
从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来看,大部分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都是相伴随的。也就是说,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往往会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最近的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也不例外。这表明两者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其主要缘由在于,随着货币和资本被引入消费和生产过程,消费、生产与货币、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以生产过程为例,资本在生产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投资阶段,便开始介入,货币资本由此转化为生产资本;在第二个阶段里,也就是加工阶段,资本的形态由投资转化为商品;而在第三个阶段里,也就是销售阶段,资本的形态又由商品恢复为货币。
正是货币资本经历的这些转换过程,使得货币资本的投入与取得在时空上相互分离,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的不确定性和矛盾都足以导致货币资本运动的中断,资本投资无法收回,从而出现直接的货币信用危机,也就是金融危机。
当这种不确定性和矛盾在较多的生产领域中出现时,生产过程便会因投入不足而无法继续,从而造成产出的严重下降,引致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这便是为何金融危机总是与经济危机相伴随,并总是先于经济危机而发生的原因所在。
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排除金融危机独立于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初便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政策措施,比如,通过大规模的“输血”政策,有效阻断货币信用危机与生产过程的联系,此时就有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或深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请问金融是做什么的呢
金融投资公司是一羡迅个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出资额为限依法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实现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圆纳公橘派没司,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金融中介机构,将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众多证券或其他资产之中。